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页岩灰基分子筛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1
作者 石磊 王倩 +4 位作者 赵晓胜 刘宏臣 车远军 段玉 李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0-661,共12页
针对油页岩灰基分子筛的类型和结构与其吸附染料分子能力间构效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北票油页岩灰(BPA)为原料制备了NaP1、NaX和NaA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并将其用于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分子筛用量、MB初始浓度、pH、吸附温度和时间... 针对油页岩灰基分子筛的类型和结构与其吸附染料分子能力间构效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北票油页岩灰(BPA)为原料制备了NaP1、NaX和NaA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并将其用于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分子筛用量、MB初始浓度、pH、吸附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分子筛吸附MB过程的吸附机理,明确了不同类型分子筛与其吸附MB能力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对其吸附能力影响较大,在最优化吸附条件下,NaP1、NaX和NaA型分子筛对MB的去除率分别为99.7%、94.5%和96.5%,且均具有良好的可再生重复利用性能。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NaP1型分子筛对MB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过程;NaX和NaA型分子筛对MB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熵减过程。吸附机理研究表明,静电引力、氢键和孔扩散是分子筛吸附MB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可为油页岩灰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低成本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灰 分子筛 亚甲基蓝 吸附机理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活化一步法制备豆渣基极微孔活性炭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大伟 田原宇 +3 位作者 郝俊辉 田斌 李俊花 车远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09-314,共6页
鉴于以含氮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炭化碱活化两步法制备掺氮活性炭的工艺较长,该研究以大豆渣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尝试采用炭活化一步法制备含极微孔的掺氮活性炭,并考察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化学组成、孔结构及低压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 鉴于以含氮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炭化碱活化两步法制备掺氮活性炭的工艺较长,该研究以大豆渣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尝试采用炭活化一步法制备含极微孔的掺氮活性炭,并考察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化学组成、孔结构及低压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制备富含极微孔的掺氮活性炭。当活化温度从560℃升高到650℃时,1)活性炭的氮元素皆均匀分布在体相及表面,其质量分数(4.1%~4.4%)变化不大,而其化学状态发生变化;2)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均呈单调递增,但极微孔孔容先增大后减小。活化温度为600℃的样品,极微孔孔容较大(0.13 m L/g),极微孔主要集中在0.42~0.70 nm,微孔孔容、总孔容、比表面积分别为0.40 m L/g、0.43 m L/g、948 m2/g。该样品在10 k Pa、0℃下的CO2吸附量达1.94 mmol/g,CO2/N2表观选择性为41.6,说明它对低压CO2能同时展现出较高的吸附量及表观选择性。该研究为含氮活性炭的便捷制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废弃物 工艺 吸附 氮掺杂 二氧化碳捕集 极微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沥青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郝俊辉 田原宇 +2 位作者 张金弘 乔英云 车远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37-3345,共9页
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油砂的加工利用,其前提就是油砂沥青的分离,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砂的组成及分类,然后着重对几种主要油砂分离技术(热水洗法、有机... 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油砂的加工利用,其前提就是油砂沥青的分离,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砂的组成及分类,然后着重对几种主要油砂分离技术(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分离流程。其中,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是目前研究相对成熟的3种方法,而其他方法虽然分离效果相对高,但是对工艺条件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油砂沥青分离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对油砂沥青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热水洗 溶剂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声辅助萃取 离子液体萃取 热解 油砂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及其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园 王佳琪 +1 位作者 王苛宇 车远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6-1159,1163,共5页
阐述了低阶煤热解的提质方法,总结了催化热解中各类催化剂的催化特性,分析了典型低阶煤热解工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以低阶煤热解为基础,开发多联产工艺,以实现对低阶煤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减压渣油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荣斌 任晓军 车远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采用TG-FTIR对长庆减压渣油(CQVR)和秦皇岛减压渣油(QHDVR)的热解行为及几种典型热解产物(CO2、CO、甲烷、乙烯、C2+脂肪烃和轻芳烃)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CQVR相比,QHDVR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焦炭收率。由于化... 采用TG-FTIR对长庆减压渣油(CQVR)和秦皇岛减压渣油(QHDVR)的热解行为及几种典型热解产物(CO2、CO、甲烷、乙烯、C2+脂肪烃和轻芳烃)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CQVR相比,QHDVR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焦炭收率。由于化学组成与结构不同,CQVR和QHDVR的热解气态产物释放曲线呈现出差异性。通过无模式函数法中的Friedman算法对CQVR和QHDVR在转化率为0.20~0.85时的热解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3.08 kJ/mol和181.12 kJ/mol。CQVR和QHDVR的表观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趋势表明,CQVR更易发生裂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解 TG-FTIR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