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被引量:232
1
作者 车生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4-48,共5页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
关键词 绿色廊道 绿地 景观生态 城市绿色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雨洪调控 被引量:9
2
作者 车生泉 《风景园林》 2011年第5期157-157,共1页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由城市中可以发挥调节空气质量、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绿色 调控 雨洪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 空气质量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车生泉 《风景园林》 2011年第2期21-21,共1页
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又是研究的灵魂,风景园林作为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如何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学科的整体竞争力,是风景园林学科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科研 学术氛围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及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 被引量:25
4
作者 于冰沁 车生泉 +1 位作者 严巍 谢长坤 《风景园林》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却与区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对上海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渗透率的调查... 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却与区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对上海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渗透率的调查,结合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实验和SWMM水文水利模型对汇水区径流量和污染物含量的模拟演算结果,构建适合上海气候及土壤条件的绿地建设指标体系,筛选适宜上海地区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并在上海首个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项目中进行实践验证,为上海城市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实践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洪管理 低影响开发技术 绿地建设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陆海英 刘春江 车生泉 《科技通报》 2007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目标。讨论了校园环境规划中如何体现整体性、功能...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目标。讨论了校园环境规划中如何体现整体性、功能性、以人为本、特色文化、延续性和生态性等设计原则,以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例探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校园 景观设计 原则 文教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低影响途径——以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冰沁 陈丹 +2 位作者 车生泉 陈子涵 臧洋飞 《城市建筑》 2017年第36期41-45,共5页
面对亟待解决的乡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其保护与修复都已迫在眉睫,乡村景观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手段——低影响开发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沿岸区域... 面对亟待解决的乡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其保护与修复都已迫在眉睫,乡村景观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手段——低影响开发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沿岸区域的现状水文、水质、径流、污染源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构建适合上海平原河网地区气候、水文及土壤条件的乡村景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低影响开发途径,为上海乡村景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的构建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水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技术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郊野公园植物群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婷 车生泉 周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682-6685,共4页
以上海市为例,对郊野公园型植物群落生态景观特征和空间特征、游憩活动进行调研,并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植物群落综合评价体系,从生态、景观和游憩方面对样地进行评价,总结和比较分析5种类型植物群落显著特征,为未来郊野公园建... 以上海市为例,对郊野公园型植物群落生态景观特征和空间特征、游憩活动进行调研,并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植物群落综合评价体系,从生态、景观和游憩方面对样地进行评价,总结和比较分析5种类型植物群落显著特征,为未来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植物群落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谈屋顶花园的营造设想 被引量:3
8
作者 侯汝娟 车生泉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期264-265,共2页
阐述了屋顶花园的定义,分析了屋顶花园在建筑节能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对屋顶花园有现实意义的设想,指出高密度的屋顶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增添城市绿量,增加城市魅力,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屋顶花园 建筑 节能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内涵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长坤 梁安泽 车生泉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16-21,共6页
充分理解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在新时代下的内涵及关系是指导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者的理论发展、概念界定、评价指标及建设现状四方面辨析新时代下三者的内涵异同。三者是城市生态化建设逐级渐进的三... 充分理解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在新时代下的内涵及关系是指导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者的理论发展、概念界定、评价指标及建设现状四方面辨析新时代下三者的内涵异同。三者是城市生态化建设逐级渐进的三种模式,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经阶段和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 内涵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生泉 谢长坤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2期69-74,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受损可能性增加;上海在自然空间保护、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福利方面表现较好,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和适应性表现较好。分析上海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上海预防气候性灾害、建设适应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性城市 评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城市中生态系统响应性规划研究进展及研究途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车生泉 李鑫 梁安泽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全球气候问题正成为当前世界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形成了温室效应。城市作为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集中地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考虑到城市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 全球气候问题正成为当前世界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形成了温室效应。城市作为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集中地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考虑到城市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从水资源管理、自然生态、公共健康和适应性对策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生态系统响应性规划研究的进展及途径,探讨国际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和政策等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并提出一套预警、预判、长短期评估、综合管理以及监管对策,为后续的气候适应性城市中生态系统响应性规划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性城市 生态系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烨珊 车生泉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37-43,共7页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绿地 生态审美 自然式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绿空间管理视角下伦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演变(2002-2021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莫非 徐悦 +1 位作者 付彦荣 车生泉 《风景园林》 202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大伦敦市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与伦敦的自然连接——市长的生物多样性策略》,近20年来,结合空间规划,发展了以蓝绿空间管理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促进多元社会生态价值的实现。采用历史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联合国... 大伦敦市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与伦敦的自然连接——市长的生物多样性策略》,近20年来,结合空间规划,发展了以蓝绿空间管理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促进多元社会生态价值的实现。采用历史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联合国、欧盟、英国及伦敦4个层面的政策进行分析,揭示政策设计的核心思路演变。伦敦通过立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市长的职责,构建了结合栖息地保护与新建,发挥蓝绿空间在环境教育、绿色经济、公众游憩等方面社会生态价值的综合性政策框架,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空间规划,保障了相关政策的长期实施及完善。伦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通过建设城市重要自然保护地(SINC)体系,在城市开发中进行生物多样性补偿来实现。通过梳理多级政策背后的保护理念演变,阐明伦敦蓝绿空间管理中实现生物多样性净收益的关键策略,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背景下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蓝绿空间 环境管理 自然保护 伦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行为体验的村庄公共空间因子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奉化区4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向丽 车生泉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村庄公共空间建设不仅要考虑村庄内整体资源、环境、空间以及地方标准的建设需求,同时更应该考虑居民的活动体验需要,与村庄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要求。该文基于村庄建设发展的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观察,统计出7个类别指标:主要包括空... 村庄公共空间建设不仅要考虑村庄内整体资源、环境、空间以及地方标准的建设需求,同时更应该考虑居民的活动体验需要,与村庄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要求。该文基于村庄建设发展的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观察,统计出7个类别指标:主要包括空间指标、活动设施、总体满意度、环境质量、使用偏好、功能需求、空间感受影响。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石门村、西坑村、周村、慈林村4个村进行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与居民行为体验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主成分,包括空间布局感受、环境质量、活动场地。同时提炼出能高度指向3个因子的17项因素,结合村庄特征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的方向,助推乡村公共空间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公共空间 行为体验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