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车敬斌 赵刚平 余建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切口、尽可能地获得术后最佳视功能,已成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切口、尽可能地获得术后最佳视功能,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作为达成该目标的重要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简要回顾了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历史,着重阐述了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术后视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超声乳化 角膜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创面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车敬斌 田甜 +2 位作者 张加宾 袁祥文 赵凤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6-03于我院行角膜异物剔除手术的患者92例11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治疗...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6-03于我院行角膜异物剔除手术的患者92例11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手术前后,采用AS-OCT观察角膜创面情况。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泪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术后1wk治疗组患者治愈率(96.4%vs 78.2%)和术后2d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率(98.2%vs 8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泪液中TNF-α和IL-6(51.47±7.83、5.29±1.67ng/L)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2±18.12、13.95±3.44ng/L)。术后治疗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4±0.6d)较对照组(2.2±1.3d)明显缩短。术后1wk,AS-OCT图像显示治疗组修复后的角膜基质形态更加接近术前正常水平。结论: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对角膜基质具有良好的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异物 自体血清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HIF-1α、MMP-1、MMP-2含量与病变分期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车敬斌 吕玉娟 +1 位作者 韩文慧 张加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0-974,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含量与病变分期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2型糖尿病(T2DM)无DR患者,作为T2DM组;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含量与病变分期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2型糖尿病(T2DM)无DR患者,作为T2DM组;选取同期于本院眼科住院治疗的276例DR患者,作为DR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282例,作为正常组。正常组、T2DM组、DR组受试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根据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将DR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29例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47例。比较正常组、T2DM组和DR组以及NPDR组和PDR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HIF-1α、MMP-1、MMP-2含量;比较正常组、T2DM组和DR组以及NPDR组和PDR组受试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DR患者血清HIF-1α、MMP-1、MMP-2与bFGF、Ang-1、VEG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DR组患者FPG、HbA1c及血清HIF-1α、MMP-1、MMP-2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患者血清HIF-1α、MMP-1、MMP-2含量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F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患者血清HIF-1α、MMP-1、MMP-2含量均高于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F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2DM组和DR组患者血清bFGF、Ang-1、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患者血清bFGF、Ang-1、VEGF含量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患者血清bFGF、Ang-1、VEGF含量均高于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患者HIF-1α、MMP-1、MMP-2与bFGF、Ang-1、VEGF含量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DR患者血清HIF-1α、MMP-1、MMP-2含量异常升高,且与DR进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指导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在青少年屈光不正检测中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车敬斌 张加宾 袁祥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934,共4页
目的:研究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在青少年屈光不正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10在本院眼科就诊的69例青少年的数字可视化检影及传统视网膜检影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式所测得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相关性,并以临... 目的:研究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在青少年屈光不正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10在本院眼科就诊的69例青少年的数字可视化检影及传统视网膜检影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式所测得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相关性,并以临床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测量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与传统视网膜检影比较均无差异(t=0.081、1.778、0.983,P=0.935、0.077、0.327),且呈显著正相关(r=0.745、0.572、0.941,均P<0.01);同时,两种方法灵敏度相同,基于数字化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传统视网膜检影诊断屈光不正。结论: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与传统视网膜检影有良好的相关性,较后者,前者诊断屈光不正效能有提升,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 青少年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