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里关30年大气本底观测研究回顾和展望
1
作者 车慧正 张晓春 +5 位作者 王剑琼 沈小静 张根 徐婉筠 郑宇 张小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对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等进行系统的全球化观测,在青海省瓦里关山建成了欧亚大陆腹地第一个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臭氧、辐射、酸雨等关键成分的长...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对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等进行系统的全球化观测,在青海省瓦里关山建成了欧亚大陆腹地第一个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臭氧、辐射、酸雨等关键成分的长期观测,并开展了其与天气、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效应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系统回顾瓦里关本底站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观测项目及其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并指出了观测技术的提升、创新和新观测项目的引入是进一步精准描述本底大气特征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多尺度响应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本底站 大气成分 观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气边界层高度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白嘉怡 魏伟 +1 位作者 张宏昇 车慧正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6,共13页
大气边界层高度受多种气象因素影响,正确掌握大气边界层高度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传统技术手段获取大气边界层高度存在的时空分辨率低、误差偏大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XGBoost,利用2016年1月—2019年5月北... 大气边界层高度受多种气象因素影响,正确掌握大气边界层高度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传统技术手段获取大气边界层高度存在的时空分辨率低、误差偏大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XGBoost,利用2016年1月—2019年5月北京地区长期的地面气象观测、风廓线测风雷达和探空观测数据进行训练,确定算法模型估算大气边界层高度,预测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在晴朗的白天,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与真实观测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86;夜间预测效果较差。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是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最显著的特征。预测的边界层高度呈现显著日变化,日出之后迅速发展,午后逐渐下降,夜间逐渐达到平稳;春夏季北京地区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为显著,可达1 km;秋冬季日变化幅度较小,约为700 m。总体上,XGBoost算法预测边界层高度的能力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基于机器学习的边界层高度估计和预测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段设置阈值带来的误差,为边界层高度连续观测和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方法 机器学习 大气边界层高度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城市化对西安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4 位作者 李杨 陈振林 屈文军 严立文 王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1951—2000年过去50年西安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子的冬(12、1、2月)、夏(6、7、8月)和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因子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说明了4个因子存在明显的H...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1951—2000年过去50年西安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子的冬(12、1、2月)、夏(6、7、8月)和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因子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说明了4个因子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西安市过去50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过去5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明,西安市气温呈现升高趋势,而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则呈下降趋势,城市化效应已经对西安局地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化 气候效应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车慧正 石广玉 张小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99-704,共6页
利用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初步反演得到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参数,包括:500n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和粒子谱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代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北京... 利用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初步反演得到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参数,包括:500n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和粒子谱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代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北京地区大气层顶和地面在晴空条件下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辐射计 气溶胶 光学特性 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14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 被引量:2
5
作者 车慧正 林金泰 +1 位作者 丁爱军 张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持续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其中,申请代码调整是优化学科布局改革的切入点。在战略研究类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工作组对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和下设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进行了优化调整。D0514(大气环境与健康...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持续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其中,申请代码调整是优化学科布局改革的切入点。在战略研究类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工作组对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和下设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进行了优化调整。D0514(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由原二级申请代码D0513(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调整而来,属于新申请代码的“发展领域”板块,延伸了大气环境的知识链,拓展了内涵,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本文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D0514下设研究方向的总体框架,解读了各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设置,并提出基金申请人选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需注意的事项。D0514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流行病学与毒理学和健康经济损失评估。四个研究方向既相互支撑、紧密关联,又可相对清晰地区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问题等角度,每个研究方向下设20~30个左右关键词。为提升基金智能辅助指派的效率,建议申请人优先选择关键词库中的词汇。通过本文的解读,让科学界了解申请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设立过程,服务于申请人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请代码 大气环境 健康经济评价 代码解读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18型太阳光度计标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志峰 张小曳 +3 位作者 车慧正 张晓春 胡秀清 张立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初步探索了CE318型太阳光度计的室内和野外标定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基于积分球辐射源的辐亮度标定方法,对CE318型太阳光度计不同波段天空散射辐射通道进行标定实验;分别采用Langley标定法和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CE... 初步探索了CE318型太阳光度计的室内和野外标定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基于积分球辐射源的辐亮度标定方法,对CE318型太阳光度计不同波段天空散射辐射通道进行标定实验;分别采用Langley标定法和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CE318型太阳光度计的不同波段太阳直接辐射通道进行了标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天空散射辐射通道的标定结果在670nm,870nm和1020nm波段与仪器出厂时给定的标定结果偏差不超过6%,而440nm波段处得到的标定结果要高于出厂时给定的结果,偏离幅度约18.9%。太阳直接辐射各通道的标定结果普遍大于出厂时给定的结果,说明滤光片老化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更换,以保证观测精度。由于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太阳直接辐射通道的标定结果明显优于Langley法,因此利用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中国气象局太阳光度计站网仪器进行定期标定更能够保证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积分球辐射源标定法 LangLey法 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法 大气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高度确定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宏昇 张小曳 +8 位作者 李倩惠 蔡旭晖 范绍佳 宋宇 胡非 车慧正 权建农 康凌 朱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2-536,共15页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边界层特征的重要参量,影响边界层内水热、物质、能量的垂直分布,也是数值模拟、环境评估中的重要参数。从湍流运动、热力作用、动力作用以及物质分布等多视角总结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回顾了采用直...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边界层特征的重要参量,影响边界层内水热、物质、能量的垂直分布,也是数值模拟、环境评估中的重要参数。从湍流运动、热力作用、动力作用以及物质分布等多视角总结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回顾了采用直接观测手段和遥感手段确定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不同方法,对比了大气边界层高度不同获取手段的优缺点,梳理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参数化方案,探讨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和应用可能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湍流边界层 物质聚集层 遥感反演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改良碱化土壤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锦慧 乌力更 +1 位作者 红梅 车慧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4-488,共5页
关键词 盐碱化土壤 石膏 土壤改良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关中盆地MODIS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钊 彭艳 +1 位作者 车慧正 白爱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对MODIS C5产品在西安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5产品与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1,误差在预期范围内的样本占总数的74.5%,满足NASA设计要求,反演数值可用于...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对MODIS C5产品在西安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5产品与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1,误差在预期范围内的样本占总数的74.5%,满足NASA设计要求,反演数值可用于区域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研究。同时利用2000—2010年MODIS C5气溶胶产品,分析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气溶胶对总光学厚度贡献的多年变化特征,得到:(1)沙尘粒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细粒子是关中盆地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气溶胶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在特殊地形和盛行风向影响下,气溶胶粒子在边界层的水平扩散中受到抑制,并在其东部出现堆积,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安和渭南南部,是沙尘气溶胶和人类活动产生细粒子气溶胶的共同作用;关中西部多年处在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低值区,是由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产生的细粒子气溶胶所致。(2)关中不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存在差异,其西部地区近1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中部和东部则呈波动增加趋势。(3)关中地区自西向东气溶胶光学厚度贡献中粗粒子的比重逐渐加大,近10年关中地区细粒子气溶胶污染有逐年加重的态势,其中中东部城市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FMF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69
10
作者 李杨 曹军骥 +1 位作者 张小曳 车慧正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2003年9~11月在西安站点通过黑碳测量仪(Aethalometer)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min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这些实时的BC浓度经过元素碳校对后,日平均浓度为10.2±5.8μg·m-3,其变化范围为1.8~27.5μg·m-3。BC浓度与污染指... 2003年9~11月在西安站点通过黑碳测量仪(Aethalometer)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min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这些实时的BC浓度经过元素碳校对后,日平均浓度为10.2±5.8μg·m-3,其变化范围为1.8~27.5μg·m-3。BC浓度与污染指数(API)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表明BC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一个重要贡献。正常天气下,BC小时平均浓度呈三峰分布,这与机动车污染、居民活动和农村秸秆燃烧等来源相关联。通过降水天气下BC的浓度分布和BC浓度频次分布法,获得了西安大气中BC的本底浓度为4.5μg·m-3,以此估算了西安大气BC中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其中周边源对BC的贡献超过了1/3。这表明了该季节内城市周边农村秸秆燃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显著贡献,需要进一步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测量仪 黑碳气溶胶 时间序列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来新疆地区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被引量:64
11
作者 陈志华 石广玉 车慧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4-739,共6页
本文利用1961-2000年间新疆地区的日照及地面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近40 a来新疆地区日照和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和时空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0 a来新疆地区日照、地面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散射辐射的减少不明显... 本文利用1961-2000年间新疆地区的日照及地面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近40 a来新疆地区日照和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和时空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0 a来新疆地区日照、地面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散射辐射的减少不明显。更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前31 a(1961-1991年)间,日照和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减少趋势,从1978年开始显得更为明显。但是,自1992年开始,这种减少趋势发生逆转,新疆日照和地面太阳总辐射开始增加,不过尚未恢复到40 a来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太阳辐射 大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卫星遥感产品验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序鹏 杨军 +2 位作者 车慧正 李晓静 夏祥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地基太阳光度计数据,系统验证2007~2008年星载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臭氧监测仪(OMI)气溶胶反演产品,旨在定量评估这些产品在我国沙漠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精度。结果表...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地基太阳光度计数据,系统验证2007~2008年星载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臭氧监测仪(OMI)气溶胶反演产品,旨在定量评估这些产品在我国沙漠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精度。结果表明:MODIS/AOD的相关系数在4种产品中最高(0.91),OMI/AOD次之(0.87),其次为MISR/AOD(0.84),OMI/UVAI相关系数偏低(0.51)。MISR/AOD均方根误差(0.14)和平均偏差(-0.06)在4种反演产品中最低。与地基观测相比,MISR/AOD、MODIS/AOD系统偏低,OMI/AOD、OMI/UVAI系统偏高。在相同比较条件下(地基观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值限定在2.0以内),MISR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在4种反演产品中最低,且相关系数也较高(0.84)。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3种探测器气溶胶反演产品均能较好地展示该地区的气溶胶季节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夏季AOD较大,秋、冬季AOD相对较小。ngstrm波长指数的结果表明,春季(3~5月)最小(均值为0.11),夏季(6~8月)次之,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较大(均值达到0.61),这表明在春、夏季气溶胶粒子偏大,秋、冬季气溶胶粒子偏小。此外,通过研究2000~2010年AOD年际变化表明,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属于沙尘源区,气溶胶类型较为单一,所以总体来说,变化趋势不是较为明显。从反演结果来看,2003年的气溶胶含量为此10年中最高,年均值达到0.32;2005年的气溶胶含量在这10年中最低,年均值为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遥感 气溶胶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6大气化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爱军 王炜罡 +3 位作者 张霖 张强 车慧正 张庆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申请代码设置改革,新版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于2020年投入使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大气学科二级代码D0506大气化学下设研究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申请代码设置改革,新版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于2020年投入使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大气学科二级代码D0506大气化学下设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设置的主要依据进行解读;同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代码下不同研究方向的词频、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新版代码设置方案统筹考虑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并根据关键词属性进行分类,便于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基于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分析明晰了分支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导向,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气化学及相关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气化学 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一次重度雾霾天气能见度及边界层关键气象要素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侯梦玲 王宏 +1 位作者 赵天良 车慧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90,共14页
本文利用GRAPES_CUACE大气化学模式对京津冀地区2015年12月重度雾霾过程进行了模拟和评估。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对比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的逐日变化情况,但模式存在对伴随着重污染发生... 本文利用GRAPES_CUACE大气化学模式对京津冀地区2015年12月重度雾霾过程进行了模拟和评估。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对比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的逐日变化情况,但模式存在对伴随着重污染发生的低能见度模拟偏高的问题。以12月5~10日的重度雾霾过程为重点,针对地面风速、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PM2.5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染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过程平均风速低于2 m s-1,边界层平均高度低于600 m,相对湿度较高。模式低能见度模拟偏高可能因为:(1)模式模拟重雾霾时段的PM2.5极大值浓度偏低。(2)模拟相对湿度存在系统性偏低的误差,这一误差对能见度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相对湿度会通过影响可溶性气溶胶的吸湿增长过程影响气溶胶质量浓度,导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计算偏低;二是目前模式中采用的能见度的参数化公式考虑了相对湿度对气溶胶吸湿增长的影响,没有考虑雾滴的直接消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5 能见度 相对湿度 GRAPES_CUACE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表太阳辐射再分析数据与观测的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丹 盛立芳 +1 位作者 石广玉 车慧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9-738,共10页
利用我国地表太阳辐射台站资料和海上观测资料与同期的NCEP/NCAR,NCEP/CFS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检验再分析资料是否能够反映中国地区的太阳辐射特征。结果表明:1979年之前NCEP/NCAR太阳辐射资料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虚假的明显上升趋势,197... 利用我国地表太阳辐射台站资料和海上观测资料与同期的NCEP/NCAR,NCEP/CFS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检验再分析资料是否能够反映中国地区的太阳辐射特征。结果表明:1979年之前NCEP/NCAR太阳辐射资料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虚假的明显上升趋势,1979年之后两套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均较高,在我国东部和低纬度地区的可信度好于西部和高纬度地区;由逐6 h再分析数据直接计算得到的逐日太阳辐射比实际观测偏低,剔除太阳辐射为零的情况计算逐日资料更合理。在大陆地区,NCEP/NCAR,NCEP/CFSR再分析资料与台站太阳辐射资料的1979—2009年共31年平均误差分别为10.37 W·m^(-1)和-42.68 W·m^(-2),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12.31 W·m^(-2)和4.19 W·m^(-2);在海洋区域,NCEP/NCAR,NCEP/CFSR再分析资料与海上观测太阳辐射资料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1.19 W·m^(-2)和-179.66 W·m^(-2),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37.07 W·m^(-2)和35.36 W·m^(-2)。与大陆台站资料相比,海上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误差偏大,这可能与海上观测资料较少,限制了NCEP模式的评估和改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太阳辐射 台站资料 再分析资料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下垫面对海南地区气象场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晨炜 何建军 +5 位作者 赖欣 梁甜 刘奕麟 杨薇 车慧正 龚山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5-789,共15页
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13年海南地区气象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比分析使用不同精度的陆面资料[WRF默认的陆面资料(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和土壤类型),2013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 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13年海南地区气象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比分析使用不同精度的陆面资料[WRF默认的陆面资料(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和土壤类型),2013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资料,SRTM3(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地形资料,HWSD(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土壤类型资料]对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WRF模式默认或高精度的陆面资料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当地气象场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高精度且时效性更好的陆面资料可显著地改进WRF模式对2 m温度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冬(夏)季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7.2%(6.5%)和6.1%(7.7%),准确率(HR)分别提高了3.7%(2.8%)和3.2%(2.9%);陆面资料的分辨率及时效性对风场模拟的影响较不敏感,总体上WRF模式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研究区域内风场的特征,更新陆面资料后WRF模拟冬(夏)季的风速的RMSE降低了3.8%(4.5%),HR提升了2.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精细化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一次污染过程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苑新 车慧正 +3 位作者 王宏 彭玥 张养梅 陶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3-594,共12页
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结合PM_(2.5)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北京一次完整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基于观测数据,利用短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不同程度污染日,晴空背景下气溶胶对辐... 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结合PM_(2.5)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北京一次完整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基于观测数据,利用短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不同程度污染日,晴空背景下气溶胶对辐射加热率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清洁日(25日),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19.00μg·m^(-3),44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为0.13,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7,整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低于0.10 km^(-1),短波辐射均为增温效应;污染期间(26—27日),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83.21μg·m^(-3),气溶胶光学厚度为2.48,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单次散射反照率达到0.94,气溶胶主要消光层厚度提升至3.00 km高度,消光系数平均值为0.43 km^(-1),气溶胶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导致气溶胶中上层(1.50~3.00 km高度)加热作用强烈,短波辐射加热率平均值达到13.89 K·d^(-1),而低层(1.50 km高度以内)加热作用较弱,加热率平均值仅为0.99 K·d^(-1)。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导致加热作用减弱,污染日加热率对于气溶胶散射能力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气溶胶消光系数 垂直廓线 辐射加热率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秋冬季气溶胶污染与不同类型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之盛 缪育聪 +3 位作者 朱少斌 于扬 杜晓惠 车慧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6-998,共13页
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确理解和认识气溶胶对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PM-DPR观测资料和MERRA-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溶胶污染与华北地区2014—2020年秋、冬季对流... 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确理解和认识气溶胶对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PM-DPR观测资料和MERRA-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溶胶污染与华北地区2014—2020年秋、冬季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洁状况相比,气溶胶污染状况下对流云降水的降水强度有所增强,雨顶高度更高。在污染状态下对流云降水具有粒径小但数浓度高的降水粒子,潜热加热率更高。气溶胶污染与层状云降水的降水强度、雨顶高度等宏观特征不存在明显相关。层状云降水相比对流云降水更容易受到大气水汽条件和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因此,在气象条件主导降水的情况下,气溶胶污染对华北地区层状云降水的影响很难通过GPM-DPR和MERRA-2数据观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 秋冬季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边界层参数化敏感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甜 陈亮 +3 位作者 何建军 张磊 龚山陵 车慧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6-670,共15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晴天条件下北京边界层的气象场特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四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对辐射、地表能量、近地面气象要素以及边界层结构的模... 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晴天条件下北京边界层的气象场特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四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对辐射、地表能量、近地面气象要素以及边界层结构的模拟差异。结果表明: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都可以准确模拟向下短波辐射,对长波辐射的模拟能力相似。YSU方案模拟的感热通量最低,四种参数化方案对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模拟差异主要受到短波辐射的影响。MYJ方案模拟的2 m温度效果最好,YSU方案对2 m比湿以及10 m风速的模拟效果最优,综合而言,YSU方案对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较好。与探空数据对比,得到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高层温度廓线偏冷,湿度偏高,风速偏低。与气象铁塔观测数据对比,白天四组试验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温度垂直廓线,YSU方案在15 m以上模拟的相对湿度结果最接近观测值。YSU方案模拟的边界层高度最高,非局地方案模拟的边界层高度相对局地方案更高,MYJ方案模拟的边界层高度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辐射 垂直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辐射计观测反演北京城区气溶胶光学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先逸 车慧正 +1 位作者 陈权亮 梁苑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利用2018年10月-2019年9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北京城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重点分析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在2-7月较大,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0.71。单次散射反照率最高值出现在8... 利用2018年10月-2019年9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北京城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重点分析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在2-7月较大,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0.71。单次散射反照率最高值出现在8月,为0.96;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0.89。440~870 nm Angstrom波长指数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11;最低值出现在春季,为0.89。统计发现污染日数仅占总日数的17%,其中62%为轻度污染;污染和清洁天气条件下PM2.5浓度分别为107.22μg·m^-3和47.16μg·m^-3,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为0.85和0.49,单次散射反照率分别为0.96和0.92;冬季Angstrom波长指数在污染天气条件下(1.02)大于清洁天气(0.91),春季相反。结合天空辐射计、激光雷达和气象数据分析2019年1月一次污染事件,可知低风速与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污染物局地排放及区域输送共同导致污染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辐射计 气溶胶光学特性 污染天气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