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部分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月 高雁怩 +5 位作者 加尔肯 车传忠 王旭蕾 姜平 冉多良 刘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5-850,共6页
旨在了解新疆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州、伊犁州、巴州16处规模化马场收集1657份马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检测,对不同地区、品种、性别及年龄马匹的... 旨在了解新疆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州、伊犁州、巴州16处规模化马场收集1657份马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检测,对不同地区、品种、性别及年龄马匹的马疱疹病毒1型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伊犁州、昌吉州、巴州马疱疹病毒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4%、22.56%、90.52%、5.00%;纯血马、混血马、哈萨克马、伊犁马、焉耆马、普氏野马的EH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34%、32.93%、44.92%、19.35%、5.00%、90.52%;普氏野马与家马的EH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52%和29.32%;家马中新疆本土品种马与引进品种马的EH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70%和25.50%;母马与公马的EH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84%和22.00%;处于幼年、青年、成年、老年阶段的马匹EH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37%、33.00%、34.31%、23.81%。结果提示,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州、昌吉州、巴州规模化养殖场普遍存在EHV-1感染,且不同地区、品种、性别及年龄的马EHV-1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新疆地区EHV-1感染的探讨和防控工作提供调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马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车传忠 鲍子磊 +3 位作者 胡月 郑学功 刘建华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96-2203,共8页
试验旨在建立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人工发病模型,确定EHV-1感染马的半数感染量(ID_(50))及感染发病的判定标准,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以新疆伊犁地区某发病马场流产胎儿中分离的EHV-1 XJ201... 试验旨在建立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人工发病模型,确定EHV-1感染马的半数感染量(ID_(50))及感染发病的判定标准,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以新疆伊犁地区某发病马场流产胎儿中分离的EHV-1 XJ2015株为研究对象,设立4组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组及对照组,经鼻内喷雾感染马,5 mL/匹,每天观察试验马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14 d后进行剖检,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腔排毒及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EHV-1 XJ2015株感染马的ID_(50)为10^(-6.67)/5 mL,其病毒含量为104.33 TCID_(50)/mL。与对照组相比,1×10^(6)和1×10^(5)TCID_(50)/mL感染组马临床评分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39.5℃,一般持续2~6 d)、食欲不振、流浆液性鼻液和下颌淋巴结肿大;且1×10^(6)和1×10^(5)TCID_(50)/mL感染组试验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毒,肺脏及脑组织中可检测出大量病毒,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患马脑组织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元水肿,肺脏组织出现间质性肺炎、嗜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肺泡间隔增厚。以上结果表明,EHV-1 XJ2015株对马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患病马临床症状典型,病毒主要随鼻液排出,并富集在肺脏及脑组织,通过上述指标确定EHV-1感染马发病的判定标准,本试验成功建立EHV-1感染本体动物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EHV-1) 模型 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马动脉炎病毒、马流感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雪竹 加尔肯 +8 位作者 刘建华 胡月 孙佳琪 王旭蕾 车传忠 郑学功 贾钦瑞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98-1002,共5页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动脉炎病毒(EAV)、马流感病毒(EIV)的感染现状和特点,本研究采集该地区676份马血清样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上述病毒的血清抗体的检测,采用统计学...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动脉炎病毒(EAV)、马流感病毒(EIV)的感染现状和特点,本研究采集该地区676份马血清样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上述病毒的血清抗体的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品种马的EHV-1、EAV、EIV的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马群EHV-1、EAV、EIV及EHV-1+E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5%(266/676)、0(0/676)、40.53%(274/676)、24.85%(168/676)。其中,南山景区、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马群感染EHV-1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44%(72/162)、57.89%(88/152)、66.67%(52/78),显著高于新市区16.00%(32/200)和米东区26.19%(22/84)(p<0.05);米东区、南山景区、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马群感染EI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00%(58/84)、57.00%(57/162)、47.37%(95/152)、41.03%(32/78),显著高于新市区16.00%(32/200)(p<0.05);1岁以内马驹EHV-1、EIV及EHV-1+EIV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0.00%(20/40)、77.50%(31/40)、32.50%(13/40),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的马(p<0.05)。10岁以上马EHV-1、EIV及EHV-1+EIV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26.05%(31/119)、33.61%(40/119)、14.29%(17/119);母马感染EHV-1、EI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21%(58/107)、67.29%(72/107),显著高于公马36.56%(208/569)、35.50%(202/569)(p<0.05);本地品种哈萨克马EHV-1、EIV及EHV-1+EIV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95%(200/364)、54.67%(199/364)、35.71%(130/3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马(p<0.05)。除混血马外,其它品种的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EIV感染;伊犁马EIV和EHV-1+EIV抗体阳性率最低,均为9.09%(2/22),显著低于其它品种的马(p<0.05);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品种的马EHV-1、EIV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该地区这3种马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 马流感病毒 马动脉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gG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蕾 胡月 +5 位作者 加尔肯 车传忠 刘建华 郑学功 王雪竹 冉多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的流行情况,需要建立一种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纯化后EHV-1 XJ2015株的gG蛋白作为检测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检测EHV-1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及...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的流行情况,需要建立一种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纯化后EHV-1 XJ2015株的gG蛋白作为检测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检测EHV-1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及商品化试剂盒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仅与EHV-1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不与马疱疹病毒4型、马流感病毒和马动脉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血清稀释1∶1600后,仍可以检测到阳性,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3.35%。建立了EHV-1 gG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为EHV-1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gG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MHC-I-B_(2)蛋白对马疱疹病毒1型胞内复制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郑学功 刘建华 +3 位作者 孙佳琪 车传忠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3-1268,共6页
为探明马MHC-I-B_(2)蛋白对马疱疹病毒1型(EHV-1)胞内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合成马MHC-I-B_(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LVML-HA-MHC-IRES-Puro。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将pSPAX2、pMAD.2G、pLVML-HA-MHC-IRES-Puro共转染H... 为探明马MHC-I-B_(2)蛋白对马疱疹病毒1型(EHV-1)胞内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合成马MHC-I-B_(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LVML-HA-MHC-IRES-Puro。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将pSPAX2、pMAD.2G、pLVML-HA-MHC-IRES-Puro共转染HEK-293T细胞,同时共转染pLenti-GFP-N2,pSPAX2和pMAD.2G质粒作为对照组,待对照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时收获各组感染后的BHK-21细胞获得相应慢病毒。将上述慢病毒感染BHK-21细胞并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将获得表达马MHC-I-B_(2)的细胞并传20代,分别取第5、10、15、20代细胞,通过PCR检测马MHC-I-B_(2)的重链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第20代细胞中马MHC-I-B_(2)重链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正确构建了稳定过表达马MHC-I-B_(2)蛋白的BHK-21细胞系(BHK-21-Equus MHC-I-B_(2))。采用EHV-1(MOI 0.1)感染BHK-21-Equus MHC-I-B2与其亲本细胞BHK-21,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显示BHK-21-Equus MHC-I-B_(2)细胞病变效应(CPE)更明显,病毒滴度比其亲本细胞提高了3.2~4.4倍,可见马MHC-I-B_(2)蛋白可显著提高EHV-1的增殖水平。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马MHC-I-B_(2)蛋白的BHK-21细胞系,并首次证实马MHC-I-B_(2)蛋白对EHV-1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为今后EHV-1的感染机制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马MHCⅠ类分子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