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软熔带形态变化的热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车传仁 赵雪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利用三维动态热模型探讨了高炉内软熔带的形态及形成位置.结果表明,随中心矿焦比降低,能够形成充分发展的倒V型软熔带.总矿焦比增大时,软熔带顶点位置降低.喷煤比增大则中心软熔层位置逐渐升高,而鼓风富氧率升高时中心软熔层位... 利用三维动态热模型探讨了高炉内软熔带的形态及形成位置.结果表明,随中心矿焦比降低,能够形成充分发展的倒V型软熔带.总矿焦比增大时,软熔带顶点位置降低.喷煤比增大则中心软熔层位置逐渐升高,而鼓风富氧率升高时中心软熔层位置逐渐降低.中心加焦法是发展倒V型软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软熔带 矿焦比 喷煤 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吹溶剂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车传仁 王文忠 《炼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33,共3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高炉喷吹熔剂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喷吹熔剂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使铁水的硅含量和硫含量降低,当熔剂和煤粉混喷时,对煤粉还具有助燃、防爆作用。在熔剂选择方面,MgO系比CaO系的喷吹效果好。就熔剂的喷吹方式而... 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高炉喷吹熔剂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喷吹熔剂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使铁水的硅含量和硫含量降低,当熔剂和煤粉混喷时,对煤粉还具有助燃、防爆作用。在熔剂选择方面,MgO系比CaO系的喷吹效果好。就熔剂的喷吹方式而言,熔剂与煤混磨、混喷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吹 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吹铁矿粉工业性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车传仁 胡安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鞍钢1050m3高炉喷吹铁矿粉的工业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由于矿粉中氧化铁的氧化作用,在喷矿近10kg/t条件下,生铁Si含量(质量分数)由0.631%降至0.584%;硅氧化放热与铁矿粉分解及还原吸热大体相抵,所... 对鞍钢1050m3高炉喷吹铁矿粉的工业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由于矿粉中氧化铁的氧化作用,在喷矿近10kg/t条件下,生铁Si含量(质量分数)由0.631%降至0.584%;硅氧化放热与铁矿粉分解及还原吸热大体相抵,所以喷吹后焦比未见升高;硅氧化放热有利于铁水脱硫,这将部分抵消喷吹后炉缸氧势升高对脱硫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冶炼 喷吹 铁矿粉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中心加焦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车传仁 《炼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7,共4页
阐述了中心加焦技术的实质;讨论了适宜加入量及准确控制中心加焦落下点的重要性;指出中心加焦必须与装料制度密切配合,中心加焦追求的是中心开放而不是中心过吹。
关键词 高炉 中心加焦 装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矿技术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车传仁 《炼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51,共6页
对高炉风口喷矿技术的出现背景和意义,日本企业开展研究情况及强化喷矿的技术措施做了综合评述;展望了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高炉 喷矿技术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富氧喷吹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车传仁 《炼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9-54,共6页
本文对日本高炉富氧喷吹技术:诸如煤粉燃烧率、未燃煤粉在炉内的行为、煤种与粒度选择、矿煤同喷及氧气炼铁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均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 高炉 富氧喷吹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布碎焦法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车传仁 巴广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2-255,共4页
三维动态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炉边缘布加碎焦可使煤气流偏离炉墙,由此起到隔热作用,使炉衬侵蚀减缓并由此消除炉墙粘结,故环布碎焦法有利高炉长寿.
关键词 高炉 碎焦 布料 侵蚀 炉衬寿命 环布碎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硅还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守强 车传仁 施月循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559-565,共7页
高炉内硅还原反应未达到平衡。研究表明,温度、焦炭中 SiO_2 量、炉渣碱度及其 MgO 含量、还原时间、接触面积是影响硅还原的重要因素。为获得低硅生铁,要控制炉内温度,缩小硅还原区,减少焦炭带入 SiO_2 量,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和 MgO含量。
关键词 高炉 还原 低硅铁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石焦中硅的还原及结构强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守强 车传仁 《炼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21,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内硅石焦中硅还原及硅石焦结构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据此分析认为,与普通焦相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硅石焦中硅的还原率显著提高,有利于铸造生铁的冶炼,硅石焦的强度不会影响高炉特别是容积较小高炉的顺行.
关键词 高炉 硅石焦 还原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炉中心加焦所用焦炭的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雪飞 车传仁 《冶金能源》 1995年第4期11-13,共3页
从结焦过程原理出发,通过对常规焦炉所产焦炭的质量分布分析,同时引用高炉使用不同粒级焦炭的生产操作数据,论述了中心加焦用焦的选择原则,表明适宜地选择焦炭粒级后,可改善炉缸焦炭床的透气透液性,有利于加风强化和对炉缸衬砖的... 从结焦过程原理出发,通过对常规焦炉所产焦炭的质量分布分析,同时引用高炉使用不同粒级焦炭的生产操作数据,论述了中心加焦用焦的选择原则,表明适宜地选择焦炭粒级后,可改善炉缸焦炭床的透气透液性,有利于加风强化和对炉缸衬砖的保护,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并且使不同质量的焦炭得到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中心加热 粒级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炉缸喷吹硅石粉与高灰分煤粉冶炼高硅铸造铁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守强 车传仁 施月循 《炼铁》 1984年第4期20-23,共4页
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的根本区别在于硅含量.对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的冶炼来说,操作制度上的主要差别也在于关于硅还原的考虑.如何使Si顺利而有效地还原,是高炉冶炼铸造铁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铁中的硅来自炉料.要使铁水含硅较高,一方面要从... 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的根本区别在于硅含量.对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的冶炼来说,操作制度上的主要差别也在于关于硅还原的考虑.如何使Si顺利而有效地还原,是高炉冶炼铸造铁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铁中的硅来自炉料.要使铁水含硅较高,一方面要从炉顶多加高SiO2炉料(如很多厂从炉顶加硅石);另一方面需要维持较高的炉缸温度.这样必将导致渣量增大,能耗增加.而从风口喷入硅石粉冶炼高硅铸造铁,可有效促进硅的还原,提高SiO2利用率,从而可降低高炉燃料比. 一、理论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高炉内SiO2首先是气化为SiO,然后在滴落带内气相SiO与铁滴中〔C〕作用,还原出〔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石粉 高灰分煤 石英粉 炉缸喷吹 炉缸温度 高硅 滴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后我国冶金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尧君 车传仁 闵义 《黄金学报》 200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对明清两代我国冶金技术逐渐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认为尊儒与科举制度导致我国知识界轻视自然科学技术 ;受道家“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人们难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封建统治阶级的唯我独尊观念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人从认识到行动... 对明清两代我国冶金技术逐渐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认为尊儒与科举制度导致我国知识界轻视自然科学技术 ;受道家“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人们难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封建统治阶级的唯我独尊观念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人从认识到行动都难以向海外学习 .此三方面负面影响的共同作用 ,使我国冶金技术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技术在明清二代逐渐落后于西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科举 阴阳五行说 闭关自守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膨胀石墨复合保温材料的研究
13
作者 赵雪飞 车传仁 +1 位作者 徐金铎 张殿友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4,共3页
利用多种具有良好膨胀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含碳材料 ,通过优化复配 ,开发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炉外铁水保温材料。工业试验表明 ,膨胀石墨复合保温材料的保温性。
关键词 膨胀石墨 铁水保温 保温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顶布料方式对高炉长寿的影响
14
作者 车传仁 巴广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3-516,共4页
分析了高炉长寿与炉顶布料的关系.中心加焦可促进中心气流发展、减轻煤气对炉墙的冲刷;环布碎焦可有效隔热且避免矿石粘结炉墙,使炉墙免遭侵蚀并消除结厚、结瘤.采用此二项技术可使高炉长寿、热损失减少故亦有利节能.
关键词 高炉 炼铁工艺 炉顶装料 炉衬寿命 侵蚀 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