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局地强对流系统发展多样性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路秀娟
钟青
陈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5067
公益性行业专项GYHY200706042"京津冀城市群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文摘
在北京"7.18"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发展方式较为复杂,造成对流系统发展多样性特征的机制也存在差别。天气尺度动力条件和局地层结不稳定结构都表明,此次局地强天气的发生有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高分辨率中尺度观测的分析表明,怀柔—密云地区存在孤立发展的对流系统,最终发展为多单体雷暴群;而在北京西南部线状对流的不连续传播发展特征十分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对北京东北部怀柔—密云地区对流系统的启动起了关键作用;在环境场与对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下,北京西南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传播与重力波活动有密切关系。对流系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演变的多样性特征,体现了起支配作用的物理机制的差异。
关键词
局地强对流
多样性
中尺度切变线
重力波
Keywords
local severe convection
diversity
mesoscale shear line
gravity wave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应用奇异向量方法的适应性观测实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路秀娟
钟青
陈涛
吴晓京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7-976,共10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9AA12Z1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5078
40775067和2007LASW01)
文摘
近年来,通过适应性观测技术来减小预报误差已成为国际上数值预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实施适应性观测对减小预报误差的影响评估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文中利用奇异向量方法以2007年3月4日东北地区暴风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预报误差对不同观测区域观测资料的敏感性,在确定能量范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奇异向量的水平分和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利用奇异向量的空间结构确定了敏感区域。通过伪逆初始扰动场作为分析误差,研究验证区域的预报误差对不同区域增加观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敏感区域内进行补充观测来改善分析误差,能够最有效地提高验证区域内的预报水平;而减小非敏感区域内的分析误差对减小预报误差的贡献相对较小。这些结果表明,利用奇异向量法定义敏感区进行适应性观测,能够和有限的观测资源和计算资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小验证区域的预报误差,从而达到提高验证区域预报准确率的目的。
关键词
适应性观测
奇异向量
敏感区域
预报误差
Keywords
Targeting observations
Singular vectors
Sensitivity area
Forecast error
分类号
P45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一次典型华南暴雨预报目标观测区的确定和敏感性试验
3
作者
路秀娟
钟青
邵洋
张红雨
机构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山西省气象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5078
41275109)
+1 种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CMATG2010Z07)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49)共同资助
文摘
针对一次典型华南暴雨过程,利用适应性观测技术确定对华南暴雨预报起关键作用的敏感区,并设计一组试验方案,以目前国内实际地面观测站点分布为前提,在敏感区内增加不同数量的均匀随机分布的地面观测资料,通过MM5(The Fifth PSU/NCAR Mesoscale Model)三维变分(3DVAR)同化系统对已有的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和敏感区内所增加的观测进行同化,考察地面观测站点的分布对关注区域内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对降水的预报差异不大;而以扰动总能量的大小衡量预报水平,与CTRL试验相比,在敏感区内增加观测对短时临近数值预报效果的改善尤为明显,若敏感区内增加75%的地面观测,可使24 h后的关注区域内的数值预报水平提高12.6%,而随着敏感区内地面观测站点的增加,关注区域内的预报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说明布设过多的地面观测站点不但不能改善预报效果,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这一结果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更好设计地面观测站网、最大限度提高华南暴雨的预报水平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目标观测
敏感区
华南暴雨
Keywords
adaptive observation
sensitive area
rainstorm in South China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大气自由模与中高纬准双周振荡
被引量:2
4
作者
路秀娟
陆维松
陶丽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6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501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自由模对强迫耗散系统解的轨线的影响。首先,用变分法得到实际大气自由模,并设计一族解析自由模—理想大气自由模;其次,以两类自由模分别作强迫场,初始场取1993年7月1日的500hPa流函数场,然后应用强迫耗散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积分300d,得到:(1)以1992年12月27—28日500hPa的实际大气自由模作强迫场时,1α=γ=κ≥0.02,强迫、耗散系数相等且足够大时,随着时间演变,大气总是接近自由模态;2强迫系数α=0.1,耗散系数γ=0.02时,中高纬出现局地性准双周振荡。(2)以理想大气自由模作强迫场时,固定耗散系数γ=0.01,强迫系数0.0095≤α≤0.011时,振荡周期与强迫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自由模
低频振荡
准双周振荡
Keywords
free mode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分类号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三系杂交籼稻种子活力测定及其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彬
应建恺
赵光武
路秀娟
张倩霞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15-1622,共8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02)
浙江农林大学“种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教务处(2014)40号]~~
文摘
为探讨有效评价三系杂交籼稻种子田间出苗率的活力测定方法,以产自湖南和四川制种区共52份三系杂交籼稻种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标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低温胁迫发芽率、干旱胁迫发芽率、盐胁迫发芽率、老化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金科优651’‘丰优1号’‘内香8156’‘泰优992’‘T优109’等品种活力显著较高;‘五丰优316’‘Q优6号’‘川农优527’‘川优8377’‘泸优58’等品种活力显著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发芽率均能较好地评价湖南和四川制种区三系杂交籼稻种子的田间出苗状况。
关键词
三系杂交籼稻
种子活力
田间出苗率
Keywords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rice
Seed vigor
Field emergence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题名 黔西南一次中尺度暴雨的数值模拟诊断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乔林
陈涛
路秀娟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50,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004CB418307
文摘
使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了2006年6月12日贵州省西南部一次典型的突发性强对流暴雨过程,模式较真实地模拟了这次局地发展的中尺度暴雨天气过程。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辐合线造成了初始的上升运动,β中尺度对流系统首先在地面锋线前不稳定的暖区中生长,辐合线南侧的偏南气流对水汽和热量的输送是对流能够持续生长的最重要因素。通过非地转ω方程的诊断证明,在降水开始后,凝结加热的释放对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最为重要,它强迫产生的上升运动分量超过了低层暖平流强迫造成的上升运动分量。在相应的热力、动力结构的调整作用下,对流层低层出现中尺度低空急流、中尺度涡旋等动力结构。到降水过程后期,由于偏北气流的侵入,降水区上空对流层低层转为对流稳定的层结,β中尺度对流系统无法获得不稳定能量以维持其发展,降水也逐渐减弱直至终止。
关键词
Β中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数值模拟
Keywords
meso-β-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severe rai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题名 引起“碧利斯”强降水的MCS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钱传海
路秀娟
陈涛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9,共9页
文摘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在湖南、广东等地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碧利斯"登陆后西行减弱过程中,由于西南季风的持续维持,"碧利斯"减弱后的低压环流中仍保持有强降水所需的充足水汽供应,造成局地强降水的MCS十分活跃。ARPS模式较好地模拟了7月15日发生在湖南南部的中尺度降雨过程,并揭示出"碧利斯"变性过程中,环境风场垂直切变结构强迫的次级环流决定了MCS活动特点,同时利用湿Q矢量诊断了低压次级环流的垂直运动特征。造成这次强降水过程的MCS在台风低压切变线以北的偏北潮湿气流中生成发展,低层偏北急流造成的动力辐合效应、对流不稳定性层结的建立是MCS在湖南南部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数值模拟
垂直切变
Keywords
typhoon heavy rain MCS numerical simulation vertical shear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