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西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重新定位联合反演
1
作者 宫猛 邹献昆 +5 位作者 王晓山 李广 盛书中 李红星 徐荣华 路昌胜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2-1151,共20页
文中利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中145个国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在京西北地区(37°~41°N,111°~118°E)的20442个地震的震相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该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 文中利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中145个国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在京西北地区(37°~41°N,111°~118°E)的20442个地震的震相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该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同时获得17613个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京西北地区的地壳结构变化与地形、地貌及构造环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25km范围,且地震空间分布能较好地刻画出深部断层的几何形态。小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张-渤地震带内部发育一系列倾角较陡的深断层,存在NW和NE向共轭状断层。其中,夏垫断裂和新河断裂均为近直立的高倾角深大断裂。P波速度结构显示,晋冀蒙交界区地壳内部的速度相对较低,河北平原带地壳内部结构存在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张-渤地震带中下地壳存在显著的低速异常,山西断陷带地壳内部低速异常的深度分布由南至北逐渐加深。整体来看,京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与深、浅断裂的发育及地壳速度结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脆性上地壳内及上地壳与下地壳相交的脆-韧性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成像 P波速度结构 地震重定位 断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