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制度、利益和风险:地方公共事务选择性协商治理的影响因素——基于滨州市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的比较
被引量:
4
1
作者
郭道久
路旖帆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协商治理是随着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协商治理的方式,总体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性治理方式。制度、利益和风险是影响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主要因素。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包...
协商治理是随着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协商治理的方式,总体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性治理方式。制度、利益和风险是影响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主要因素。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包括协商民主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利益是重要驱动,各参与主体要在权衡利益得失后选择是否协商。风险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因素,特别是公共事务与社会稳定间的关联。协商治理将成为公共事务的日常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治理
公共事务
地方政府
制度
利益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治理思潮与顶层设计:治理研究在中国的转向及其动力
被引量:
5
2
作者
路旖帆
杨雪冬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6,共13页
在某种意义上说,“治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学界提出的学理性概念在中国实践中创造性转化最为成功的一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刚刚在国际学界兴起的治理理论迅速进入中国,经过国内学界的采纳使用,实现了学术上的本土转化,并逐渐进入不...
在某种意义上说,“治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学界提出的学理性概念在中国实践中创造性转化最为成功的一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刚刚在国际学界兴起的治理理论迅速进入中国,经过国内学界的采纳使用,实现了学术上的本土转化,并逐渐进入不同的政策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治理”也从社会领域全面进入其他改革领域。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明确规定了治理在中国的主体和发展方向,引领了国内学界研究的转向。文章利用现有关于国家治理丰富的中文文献,重点整理2013-2021年CSSCI期刊收录的相关文献,勾画了治理研究在中国的两次转向轨迹,探讨了推动其转向的动力,以更深入地理解在中国重要政治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同力量所做的贡献,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思潮
顶层设计
治理研究中国化
治理研究转向
动力机制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度、利益和风险:地方公共事务选择性协商治理的影响因素——基于滨州市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的比较
被引量:
4
1
作者
郭道久
路旖帆
机构
南开大学
出处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社关系研究"(17BZZ060)
文摘
协商治理是随着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协商治理的方式,总体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性治理方式。制度、利益和风险是影响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主要因素。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包括协商民主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利益是重要驱动,各参与主体要在权衡利益得失后选择是否协商。风险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因素,特别是公共事务与社会稳定间的关联。协商治理将成为公共事务的日常处理方式。
关键词
协商治理
公共事务
地方政府
制度
利益
风险
Keywords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Public Affair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
Interest
Risk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治理思潮与顶层设计:治理研究在中国的转向及其动力
被引量:
5
2
作者
路旖帆
杨雪冬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出处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6,共13页
基金
2021年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21LLZZA048)。
文摘
在某种意义上说,“治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学界提出的学理性概念在中国实践中创造性转化最为成功的一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刚刚在国际学界兴起的治理理论迅速进入中国,经过国内学界的采纳使用,实现了学术上的本土转化,并逐渐进入不同的政策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治理”也从社会领域全面进入其他改革领域。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明确规定了治理在中国的主体和发展方向,引领了国内学界研究的转向。文章利用现有关于国家治理丰富的中文文献,重点整理2013-2021年CSSCI期刊收录的相关文献,勾画了治理研究在中国的两次转向轨迹,探讨了推动其转向的动力,以更深入地理解在中国重要政治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同力量所做的贡献,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关系。
关键词
治理思潮
顶层设计
治理研究中国化
治理研究转向
动力机制
知识图谱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制度、利益和风险:地方公共事务选择性协商治理的影响因素——基于滨州市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的比较
郭道久
路旖帆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治理思潮与顶层设计:治理研究在中国的转向及其动力
路旖帆
杨雪冬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