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钾水平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曹秭琦 赵小庆 +5 位作者 张向前 伍建辉 张帆 刘丹 路战远 任永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3,共11页
探究不同施钾水平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生理生化、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将为油莎豆科学施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莎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0(K_(0))、0.15(K_(1))、0.30(K_(2))和0.45 g·kg^(-1)(K_(3))4... 探究不同施钾水平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生理生化、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将为油莎豆科学施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莎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0(K_(0))、0.15(K_(1))、0.30(K_(2))和0.45 g·kg^(-1)(K_(3))4个钾肥水平,对其生长、生理生化、块茎品质及产量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水平相比,施钾可以显著提高油莎豆株高、茎蘖数、单片叶面积、最大根长、根体积。在施钾量为0.15 g·kg^(-1)(K_(1))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同时促进了块茎淀粉、粗脂肪的积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9.03 mg·g^(-1)、21.98%,但均与K_(2)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施钾量为0.30 g·kg^(-1)(K_(2))时,不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3、20.07 g·100 g^(-1)。总糖含量在施钾量为0.45 g·kg^(-1)(K_(3))时达到最大值,为217.86 mg·g^(-1)。油莎豆整株干重和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均有所增加,且在施钾0.45 g·kg^(-1)(K_(3))水平下达到最大,但与K_(2)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油莎豆品质、产量及养分利用率,认为施钾量为0.30 g·kg^(-1)时,可促进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发育,提高其品质相关酶活性,促进品质形成,增加干物质积累及块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钾肥 盆栽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灌溉对棉花根系活力·生物量累积与供水关系的影响
2
作者 陈立宇 路战远 +5 位作者 咸丰 程玉臣 张建中 刘燕 叶君 张立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目的]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棉田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分低效问题,采用痕量灌溉方式揭示痕量灌溉下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田间供水方式的响应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痕量灌溉不同埋深和水量对棉花根系活力、生... [目的]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棉田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分低效问题,采用痕量灌溉方式揭示痕量灌溉下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田间供水方式的响应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痕量灌溉不同埋深和水量对棉花根系活力、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棉花根系生物量呈“S”形曲线增长;自苗期至吐絮期,棉花根系生物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痕灌处理棉花根系活力较膜下滴灌(CK)处理均有所提高。T_(1)处理棉花根系活力最高,有助于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合理的根系结构。[结论]蕾期和花铃期是植株快速生长期,灌溉供水是维持生育耗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灌溉 棉花 生物量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路战远 侯智惠 《北方经济》 2019年第8期4-7,共4页
“内蒙古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内蒙古的具体体现,是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和全面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内蒙古的具体体现,是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嘱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发展 农业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内蒙古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关系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路战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6-23,共8页
按研究角度分类,对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应对关系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勾勒出了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轮廓。先后回顾了政府在政策实践与研究中的角色和功能、农民对国家政策行为应对以及农民行为与国家... 按研究角度分类,对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应对关系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勾勒出了国内外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轮廓。先后回顾了政府在政策实践与研究中的角色和功能、农民对国家政策行为应对以及农民行为与国家政策关系的研究,提出未来国家政策与农民行为互动关系构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策 农民行为 关系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概念及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路战远 《现代农业》 2011年第12期50-50,共1页
问: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答: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业耕作技术 土壤耕作 作物秸秆 残茬覆盖 科学控制 土壤风蚀 抗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4 位作者 智颖飙 郭跃 程国彦 李淑芳 马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9-1481,共3页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2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专家的成熟...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2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专家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收获后)、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除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雾用2,4-D丁酯、二甲四氯、护麦、骠马,抑阔宁+骠马、护麦+阔莠克、2,4-D丁酯+骠马除草配伍组合效果比较好。收获后用草甘膦进行秋季灭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用浅旋+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田 杂草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茎叶代谢物与块茎形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麻剑南 单成彬 +7 位作者 冯旭 马越 王力伟 张向前 赵小庆 路战远 张德健 马超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研究油莎豆表型差异与茎叶代谢物间的关联,比较分析了10份油莎豆样本的叶宽、块茎宽度、块茎厚度、块茎高度等表型参数,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茎叶代谢物。10份油莎豆样本分为2个表型,即宽... 为研究油莎豆表型差异与茎叶代谢物间的关联,比较分析了10份油莎豆样本的叶宽、块茎宽度、块茎厚度、块茎高度等表型参数,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茎叶代谢物。10份油莎豆样本分为2个表型,即宽叶圆粒型和窄叶长粒型,其叶宽与块茎宽度和块茎厚度呈正相关。用UHPLC-MS/MS对油莎豆茎叶中28个主要代谢物,包括黄烷-3醇、咖啡酸衍生物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个黄酮类化合物即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醛酸苷、荭草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醛酸苷和木犀草素在宽叶圆粒型油莎豆茎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窄叶长粒型油莎豆茎叶。利用KEGG和PlantCyc推导绘制了4种差异黄酮代谢物在油莎豆茎叶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并预测宽叶圆粒型油莎豆相较于窄叶长粒型更具有耐旱性,可为油莎豆的品种鉴定、选育和茎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表型 二次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油莎豆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曹秭琦 任永峰 +3 位作者 路战远 张向前 赵小庆 董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7,共10页
为明确油莎豆合理配施,提高油莎豆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利用“3414”肥料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分析了14个氮磷钾肥料配比处理对油莎豆生物产量、块茎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的... 为明确油莎豆合理配施,提高油莎豆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利用“3414”肥料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分析了14个氮磷钾肥料配比处理对油莎豆生物产量、块茎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3P2K_(2)处理下油莎豆地上生物量最高,N_(2)P_(2)K_(3)处理下油莎豆地下生物量最高,且两年生物量较空白区分别提高45.75%、31.39%和53.96%、32.27%。在N_(2)P_(2)K_(3)处理下油莎豆块茎鲜产最高,较空白区分别提高101.86%、77.24%,且油莎豆对磷肥依赖较大。N、P、K肥偏生产力分别在N_(1)P_(1)K_(2)、N_(2)P_(1)K_(1)、N_(2)P_(2)K_(1)处理下达最高;农学利用率分别在N_(1)P_(2)K_(2)、N_(2)P_(1)K_(2)、N_(2)P_(2)K_(3)处理下达最高。氮磷钾肥对油莎豆产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两年数据均表现为在中磷中钾、中氮中钾、中氮中磷水平时最利于氮、磷、钾肥效的发挥。两年最高产量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分别为N 151.7~174.0 kg/hm^(2);P2O5192.0~195.3 kg/hm^(2);K_(2)O 95.9~102.4 kg/hm^(2)。两年的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454.5 kg/hm^(2)和9674.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肥料配施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雅杰 刘战勇 +8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迟文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孙峰 刘祾悦 兰慧青 白东星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 黑土农田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质量等级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薯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长艳 王珊珊 +6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张德健 程玉臣 史功赋 方静 厉雅华 《现代农业》 2019年第6期4-7,共4页
研究不同药剂种类及浓度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适宜药剂种类及浓度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克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克露、安克以及甲霜灵锰锌3种杀菌剂在350倍和500倍2种浓度水平... 研究不同药剂种类及浓度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适宜药剂种类及浓度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克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克露、安克以及甲霜灵锰锌3种杀菌剂在350倍和500倍2种浓度水平下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植株发病率、病情指数、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50%安克可湿性粉剂的350倍液种薯处理的植株发病率、发病级数、病情指数、块茎发病率最低,其马铃薯产量最高,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72%克露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处理和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与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种类 马铃薯 浸种处理 晚疫病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陈宣伊 师晶晶 +5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葛国龙 杜香玉 陈丽荣 郝永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9-48,共10页
【目的】探究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明确光合特性指标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5 m^(3)/hm^(2)(W_(1))、645 m^(3)/hm^(2)... 【目的】探究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明确光合特性指标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5 m^(3)/hm^(2)(W_(1))、645 m^(3)/hm^(2)(W_(2))、945 m^(3)/hm^(2)(W_(3))、1275 m^(3)/hm^(2)(W_(4))、1605 m^(3)/hm^(2)(W_(5))及雨养处理(W_(0))共6个灌水量,研究灌水量对玉米光合特性指标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参数,探究不同灌水量下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指标及其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W_(3)处理叶片SPAD值仅低于W_(4)处理;2020年,W_(3)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_(4)、W_(2)、W_(1)、W_(5)、W_(0)处理分别增加3.96%、5.12%、11.10%、12.64%、19.90%;2019、2020年,W_(3)处理平均日净光合速率均最高;2019年,W_(3)处理茎、叶、穗干质量位于第二位,2020年W_(3)处理除穗干质量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W_(4)、W_(5)处理叶片光合作用与W_(3)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全生育期降水量>365 mm时,采用945 m^(3)/hm^(2)的灌水量能有效提高玉米抽雄—吐丝期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玉米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田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方静 赵小庆 +6 位作者 史功赋 魏淑丽 程玉臣 张向前 王建国 马婕 路战远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春小麦产量(P<0.05)。其中,在干旱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显著降低,而全钾、全磷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则显著增高。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10.23~14.13、4.03~7.42、0.39~0.56。龙麦36和龙麦33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干旱下龙麦36的产量最高为5699.14 kg/hm^(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是造成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指标差异的主要因素,且有机碳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所述,龙麦36和龙麦33在减轻干旱对土壤养分平衡及产量的不利影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是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适宜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棉花复合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文虎 张德健 +3 位作者 刘军侠 李超丽 路战远 杨敏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79,共7页
【目的】分析转Bt基因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评价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生态安全性。【方法】在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乡国家务村林场构建未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Ⅰ和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Ⅱ,连续3年运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节肢... 【目的】分析转Bt基因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评价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生态安全性。【方法】在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乡国家务村林场构建未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Ⅰ和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Ⅱ,连续3年运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节肢动物群落、亚群落和不同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以及群落时间动态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2个系统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上差异显著,在物种总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上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的害虫亚群落物种数较之对照有显著降低(P<0.05),天敌亚群落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 2个系统的害虫、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 2个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时间动态以及年季动态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靶标害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以及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对系统中非目标昆虫以及天敌和中性昆虫作用不明显,但表现出对这些功能类群相对较好的生态效应趋势。总体上看,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没有负面效应,且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生态安全性有待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 杨棉复合系统 群落结构 森林昆虫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分析
14
作者 刘亚楠 孙峰成 +4 位作者 路战远 包额尔敦嘎 冯晔 张向前 贾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以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中农239、先玉335、豫单9953六个耐密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6×10^4株/hm^2、7.5×10^4株/hm^2、9×10^4株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从收获期前7d开始,每隔7d测定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穿刺强度、压... 以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中农239、先玉335、豫单9953六个耐密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6×10^4株/hm^2、7.5×10^4株/hm^2、9×10^4株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从收获期前7d开始,每隔7d测定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穿刺强度、压碎强度与茎干抗折力),共测定5次,分析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站杆时间的推移,三个密度下的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和中农239这四个品种的三、四、五、六节抗折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在10月4日(第二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三个密度下的先玉335和豫单9953的各节茎秆抗折力则都在第一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6个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压碎力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站杆 茎秆质量性状 变化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芬 路战远 +1 位作者 张向前 张德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8-216,共9页
采用定点观察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特点;设置化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机械除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6个大处理,37个小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的... 采用定点观察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特点;设置化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机械除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6个大处理,37个小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的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4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其发生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6月中上旬;不同措施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差异明显,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依次为综合除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化学多因素除草>化学单因素除草>机械除草>不同覆盖度控草>不同播量控草>耕作制度控草>不同播期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燕麦田 杂草 综合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战远 张向前 +3 位作者 王玉芬 程玉臣 李娟 张德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2-258,263,共8页
为探究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燕麦田间杂草的发生规律,控制杂草生长过盛,增加燕麦产量,调查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燕麦田间杂草种类并考察各类化学除草剂对其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分布的杂草种类分属6科13种,主要危害杂... 为探究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燕麦田间杂草的发生规律,控制杂草生长过盛,增加燕麦产量,调查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燕麦田间杂草种类并考察各类化学除草剂对其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分布的杂草种类分属6科13种,主要危害杂草为藜、猪毛菜和狗尾草,发生时间集中于5月中旬—6月中上旬。试验所选2,4-D丁酯、苯磺隆、草甘膦、二甲四氯、辛酰溴苯腈5种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均有防效,单一防除效果依次为:2,4-D丁酯>10%苯磺隆>75%苯磺隆>草甘膦>二甲四氯>辛酰溴苯腈。综合防除效果以收获后900 ml·hm^(-2)草甘膦+苗期300 g·hm^(-2)二甲四氯+300 ml·hm^(-2)2,4-D丁酯处理最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6.4%左右,且鲜重防效效果显著,燕麦增产幅度超100%,每公顷纯收益最高,为6 618.0元,在农业生产中优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燕麦田 杂草 化学除草剂 防除效果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灌溉对棉花花铃期光合性能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立宇 张立峰 +3 位作者 路战远 咸丰 张建中 张向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目的】明确痕量灌溉方式在干旱区灌溉棉田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以中棉所92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了痕量灌溉不同埋管深度30 cm(D30)、40 cm(D40)和50 cm(D50)和膜下滴灌(CK)4个处理的棉花花铃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①不... 【目的】明确痕量灌溉方式在干旱区灌溉棉田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以中棉所92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了痕量灌溉不同埋管深度30 cm(D30)、40 cm(D40)和50 cm(D50)和膜下滴灌(CK)4个处理的棉花花铃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①不同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且D30处理各时段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处理。②不同处理下的胞间CO2摩尔分数日变化均呈广口"V"字形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h。③D30处理的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平均皮棉产量最高,分别为5 734.28和2 454.53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1.09%、7.63%和11.38%,皮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3.49%、8.32%和1.61%。【结论】综合光合性能日变化和产量分析得出,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采用埋管深度为30 cm的痕量灌溉技术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棉花 花铃期 光合日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39
18
作者 路战远 刘和 +6 位作者 张建中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史功赋 陈丽荣 赵小庆 《现代农业》 2019年第6期11-11,13,共2页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亦称油莎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油莎豆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油、粮、饲、药多用新型经济作物。该文从阐述了油莎豆发展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莎...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亦称油莎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油莎豆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油、粮、饲、药多用新型经济作物。该文从阐述了油莎豆发展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莎豆产业发展建议,为油莎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产业发展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防除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小琴 路战远 +3 位作者 张德健 李淑芳 程国彦 马旭明 《现代农业》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采用(乙草胺+莠去津)+(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松+中耕除草;机械与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玉米田 杂草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侧种植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勇 菅志亮 +6 位作者 路战远 李素萍 张向前 赵小庆 张晓蒙 王治宇 路大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13-115,118,共4页
本文阐述了膜侧种植技术及其配套播种机具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有膜侧播种机具应用过程,总结了其应用效果。膜侧种植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的应用在保留地膜覆盖优点的同时,铺设地膜宽度由常规70 cm缩减至55 cm,可节省地膜投入量约21.4%;作... 本文阐述了膜侧种植技术及其配套播种机具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有膜侧播种机具应用过程,总结了其应用效果。膜侧种植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的应用在保留地膜覆盖优点的同时,铺设地膜宽度由常规70 cm缩减至55 cm,可节省地膜投入量约21.4%;作物种植在地膜外边缘3-5 cm处,可避免根茬对地膜、土块的缠绕,有利于地膜的机械化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种植 播种机具 应用效果 地膜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