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微阵列技术分析五子衍宗丸干预少弱精症小鼠睾丸组织的长链非编码RNA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迪新 鹿伟 +7 位作者 孟雪丹 张钟秀 王汉 段宇 代一航 路广琦 张岳阳 林瑞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37-1947,共11页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丸干预少弱精症相关的睾丸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初步探讨该方调控lncRNA在其干预少弱精症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消安法建立少弱精症动物模型,使用五子衍宗丸干预14天后,应用小动物精子自...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丸干预少弱精症相关的睾丸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初步探讨该方调控lncRNA在其干预少弱精症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消安法建立少弱精症动物模型,使用五子衍宗丸干预14天后,应用小动物精子自动检测仪测定附睾精子数量和活力及与雌鼠交配受孕率评估生育力。分别抽提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各6例睾丸组织的RNA,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并筛选五子衍宗丸调控的差异表达lncRNA,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lncRNA数据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获得的药物调控lncRNA结合前期报道该方调控mRNAs的实测值,进行关联分析,建立该方调控lncRNA靶向mRNAs的共表达网络,筛选网络lncRNA靶向的核心mRNAs,对核心mRNAs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构建该方调控lncRNA靶向信号通路网络,分析五子衍宗丸调控lncRNA干预少弱精症的信号通路。结果五子衍宗丸可显著提高少弱精症精子质量、雌鼠受孕率,并明显调控296条睾丸lncRNA,其中上调215条,下调81条,qRT-PCR验证lncRNA测序结果可靠。通过lncRNA-mRNAs的关联分析筛选到药物调控的核心lncRNA(102条)和mRNAs(81条),该方调控lncRNA靶向信号通路网络显示,在102条lncRNA中,有80条lncRNA靶向2条及以上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中有40条对应2条及以上lncRNA,这些lncRNA靶向的信号通路涉及到睾丸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凋亡、信号传导等整个细胞周期过程,并且主要富集在范科尼贫血通路、细胞周期、剪接体、叉头状转录因子通路、p53通路、同源重组等通路上。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五子衍宗丸干预少弱精症的睾丸lncRNA表达谱,这些lncRNA参与了药物修复睾丸生精损伤,提示其可能在药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五子衍宗丸潜在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长链非编码RNA 少弱精症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颈椎失稳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路广琦 庄明辉 +2 位作者 常晓娟 朱立国 于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在读医学硕博研究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群颈椎失稳相关临床症状及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自2021年9月至12月对91例在读医学硕博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男45例,女46例;年龄22~30(25.30±2.18)岁。收集受试者颈椎病相关不适症状... 目的:探讨以在读医学硕博研究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群颈椎失稳相关临床症状及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自2021年9月至12月对91例在读医学硕博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男45例,女46例;年龄22~30(25.30±2.18)岁。收集受试者颈椎病相关不适症状,并由检查医师对其进行颈肩部压痛点检查和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拍摄,并根据X线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颈椎非失稳组和失稳组进行比较。结果:91例受试者中,共有50例颈椎失稳者,占受试者总数的54.90%;颈椎曲度异常者78例,占受试者总数的85.70%。在50例颈椎失稳受试者中,共有50例以椎体角度位移≥11°为诊断依据而被诊断为颈椎失稳,其中,C_(3,4)失稳者13例,C_(4,5)失稳者30例,C_(5,6)失稳者7例;共有5例以椎体水平位移≥3.5 mm为诊断依据而被诊断为颈椎失稳,其中,C_(3,4)失稳者1例,C_(4,5)失稳者4例。两组比较,失稳组颈痛、头痛、肩痛不适症状阳性表现人数明显多于非失稳组(P<0.05);失稳组C_(4,5)棘突间隙、C_(5,6)棘突间隙、C_(2)-C_(5)棘突旁开2 cm和肩胛骨上角(肩胛提肌止点)位置压痛表现人数明显多于非失稳组(P<0.05);失稳组颈椎曲度明显小于非失稳组(P<0.05)。结论:以在读医学硕博研究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群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失稳者以椎体角度位移≥11°为诊断依据而被诊断为颈椎失稳为主,其失稳节段集中在C_(3,4)、C_(4,5)、C_(5,6)3个节段,颈椎失稳的发生常伴随颈椎曲度的异常而出现,临床表现多见头颈部和肩部疼痛,尤其是失稳节段的颈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颈椎 体征和症状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广琦 庄明辉 +3 位作者 李路广 常晓娟 朱立国 于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例)。旋提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22~44岁,中位数28岁;病程0.17~120个月,中位数22个月;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理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1~42岁,中位数27岁;病程0.23~18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采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隔日1次,共7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疗程结束后1年,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经治疗无效的13例(旋提组4例,理筋组9例)不进行随访,99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3~406 d,中位数359 d,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后VAS、N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ND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的99例患者中,56例(56.57%)复发,43例(43.43%)未复发。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治疗前NDI、每天伏案时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治疗前前屈位角度位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每天伏案时长[OR=2.447,95%CI(1.255,4.771)]、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OR=1.892,95%CI(1.066,3.358)]、治疗前前屈位角度位移[OR=1.246,95%CI(1.045,1.485)]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旋提手法和理筋手法均能够有效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旋提手法在改善患者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方面较理筋手法更有优势;每天伏案时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颈椎前屈位角度位移的增大会使患者的复发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颈椎失稳症 临床疗效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