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龄朱鹮新城疫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光丽 周宏超 +5 位作者 杨鸣琦 蒲鹏 杨增歧 曹永汉 傅文凯 路宝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2,共4页
对 2例朱 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朱 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肿、出血 ,肠道粘膜广泛出血 ,肝肾肿大、出血 ,脑膜充血、出血 ;病理组织学变... 对 2例朱 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朱 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肿、出血 ,肠道粘膜广泛出血 ,肝肾肿大、出血 ,脑膜充血、出血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脑部可见“噬神经”、“卫星化”现象 ,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出血 ;电镜观察发现 ,肝、肾、脑等组织以空泡变性为主 ,细胞中线粒体肿胀 ,内质网扩张 ,核染色质凝集、边移 ,并在肾脏上皮细胞内看到病毒样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新城疫 病理学观察 幼龄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冬平 丁海华 +5 位作者 张国钢 路宝忠 楚国忠 王超 刘义 任文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93,共6页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干扰是野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再引入 野化 洋县 亲鸟饲养 模拟亲鸟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胃瘤线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5 位作者 林青 杨鸣琦 张联丽 曹永汉 芦西荣 路宝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29,共3页
对 2例朱鹮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主要肉眼变化为肝、肾、脾肿大 ,腺胃表面有血红色瘤状突起 ,主要组织变化为肝变性、淤血 ,肾变性、坏死、出血 ,腺胃浆膜下有大量虫卵、虫体 ,粘膜上皮细胞坏死 ,间质出血 ,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关键词 朱Xuan 胃瘤线虫 病理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的前、后肢比较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光丽 吴建云 +6 位作者 马新武 藤原升 曹永汉 傅文凯 路宝忠 翟天庆 张跃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34-37,共4页
用解剖学方法对朱和白的前、后肢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的前肢各部分长度差异不大,白略长。后肢各部分长度差异较大,白后肢各部分:股骨部、小腿、附跖部、趾部骨骼均比朱粗壮,并分别比朱长9%,35.2%,71,40... 用解剖学方法对朱和白的前、后肢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的前肢各部分长度差异不大,白略长。后肢各部分长度差异较大,白后肢各部分:股骨部、小腿、附跖部、趾部骨骼均比朱粗壮,并分别比朱长9%,35.2%,71,40%~43%。利于在稻田、小河、湖水边较深地方采食。白的前、后肢的肌肉也比朱发达。在体重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体重轻的白肌肉仍比朱发达,这样更利于飞翔。因而,朱没有白的生存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Zhan 前肢 后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只人工饲养朱鹮死亡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3 位作者 曹永汉 傅文凯 路宝忠 席咏梅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对 1只死亡的人工饲养朱 四哀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病理学检查 ,除发现肝细胞变性 ,肺淤血、出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出血 ,肾炎 ,肠炎外 ,还可见肝脏和肺脏有多量结核结节。病理学诊断为朱四哀鸟结核病 。
关键词 朱Huan 结核病 病理学诊断 肝脏 肾脏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沈霞芬 李秀云 +3 位作者 曹永汉 卢西荣 傅文凯 路宝忠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9,共5页
对一只意外死亡朱的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均具有一般的四层结构,但食管粘膜内有密集的泡状腺,分泌物丰富;腺胃和肌胃均未见粘膜肌,但肌层很发达;小肠绒毛较长,未见中央乳糜管构造,固有膜及绒毛内有... 对一只意外死亡朱的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均具有一般的四层结构,但食管粘膜内有密集的泡状腺,分泌物丰富;腺胃和肌胃均未见粘膜肌,但肌层很发达;小肠绒毛较长,未见中央乳糜管构造,固有膜及绒毛内有丰富的平滑肌束;盲肠亦有短的绒毛,且淋巴组织发达,可形成淋巴小结。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少,小叶界线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只环志朱繁殖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路宝忠 翟天庆 +3 位作者 庚志忠 张跃明 王强华 郑喜邦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6-70,共5页
1987~1995年对58只20~25日龄的环志朱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其中捕回进行人工饲养3对,繁殖一代朱13只;人为杀害2只,天敌致死2只,因病死亡6只,失踪13只,野外存活28只,繁殖一代朱17只;朱在自然配对... 1987~1995年对58只20~25日龄的环志朱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其中捕回进行人工饲养3对,繁殖一代朱13只;人为杀害2只,天敌致死2只,因病死亡6只,失踪13只,野外存活28只,繁殖一代朱17只;朱在自然配对时有近亲繁殖的回避性,最早繁殖年龄为2岁,配偶与营巢地点有相对稳定性;疾病、天敌和林区破坏是朱濒临灭绝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繁殖特性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人工种群自然繁育研究技术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宝忠 庆保平 +3 位作者 席咏梅 张跃明 王超 黄治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60-163,共4页
报道了笼养朱自然孵化育雏研究情况 .通过人为改善朱的笼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 ,笼养朱可以正常产卵、孵化、育雏 ,雏鸟的生长发育趋向野生雏鸟的生长发育状况 .
关键词 朱鹮 人工种群 自然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朱种群结构及血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宝忠 翟天庆 +1 位作者 张跃明 庚志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8-104,共7页
朱目前仅有一个孤立的野生种群于陕西洋县境内,数量仅30多只,本研究采用环志标识的方法,集9年的野外监测资料,对朱野生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配对繁殖行为和配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朱野生种群的配偶个体... 朱目前仅有一个孤立的野生种群于陕西洋县境内,数量仅30多只,本研究采用环志标识的方法,集9年的野外监测资料,对朱野生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配对繁殖行为和配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朱野生种群的配偶个体在自然选择配对过程中回避近亲的现象.确认了目前野生朱种群是一个年轻的性比基本合理的发展型种群.如果采取有效保护拯救措施,对环境、天敌和人为干扰因素加以控制,这一濒危物种的数量将会得到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 种群结构 血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的人工投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路宝忠 《野生动物》 1989年第5期23-24,33,共3页
我们从1981—1988年开展了朱鹮生态观察、环境保护和人工投食、饲养工作。特别是人工投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朱鹮的正常繁殖,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今年的30多只。现将朱鹮人工投食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一、人工... 我们从1981—1988年开展了朱鹮生态观察、环境保护和人工投食、饲养工作。特别是人工投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朱鹮的正常繁殖,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今年的30多只。现将朱鹮人工投食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一、人工投食的必要性朱鹮属鹳形目、鹮科、涉禽类。它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下,选择高大的树木营巢。在水田、塘库、河沟觅食。偶尔也在旱地里找寻食物。据查所知。朱鹮的食物是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一个限制其数量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六十年代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形目 鹮科 数量分布 种群数量 正常繁殖 繁殖期 生态环境 巢区 动物种类 鹤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朱鹮种群生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路宝忠 翟天庆 +1 位作者 张跃明 庚志忠 《野生动物》 1997年第6期14-15,共2页
本文采用环志标识法,连续9年对陕西洋县的朱 野生种群进行了观察.发现朱 的活动场所比较固定,繁殖巢区约1~2km2,种群中鸟和亚成体占60.6%,选择配偶时能主动回避近亲,非繁殖期的群聚对择偶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朱Huan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鹭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东仇 于晓平 +2 位作者 路宝忠 黄丽 席咏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3-92,共10页
研究结果表明:白鹭Egretta garzetta 3月中下旬迁来,8月中旬全部迁离。巢树种类有侧柏Thuji orientalis、药树Pistacia chinensis等;巢树均高14.54±1.28m(n=18);巢距地面高12.37±1.13m(n=29);群巢;巢外径470.3±54.9×... 研究结果表明:白鹭Egretta garzetta 3月中下旬迁来,8月中旬全部迁离。巢树种类有侧柏Thuji orientalis、药树Pistacia chinensis等;巢树均高14.54±1.28m(n=18);巢距地面高12.37±1.13m(n=29);群巢;巢外径470.3±54.9×401.3±71.3,内径286.7±38.3×238.7±33.8,高136.7±31.1,深44.0±8.4,营巢枝直径34.19±11.13mm(n=15);巢间距1.39±0.48m(n=14);巢干重503.6±63.8g(n=10)。混交现象比较普遍,但失败率高(50%)。窝卵数4.36±0.82(n=50),卵蓝绿色,无斑,卵圆形,卵径44.57±1.95×32.72±1.05mm,卵重(鲜)26.8±2.4g(n=194),密度(鲜)1.105±0.006g/cm^3(n=48)。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24天,卵巢损失率18.5±1.63%,密度降至0.901±0.020g/cm^3(n=21)。雏鸟由双亲饲喂,留巢期25天,雏期40天,约15日龄建立恒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鹭 繁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人工种群自然繁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宝忠 翟天庆 +3 位作者 席咏梅 庆宝平 张跃明 黄治学 《野生动物》 2003年第2期4-5,共2页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者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者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种群数量已达到196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人工饲养繁殖 种群数量 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血液中五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庆保平 丁海华 +2 位作者 路宝忠 马米玲 范光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文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16只朱鹮静脉血样钙、锌、铜、铁、镁5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确定了其正常含量分别为1.55 mmol/L±0.22 mmol/L、86.39 mmol/L±29.50μmol/L、14.35 mmol/L±5.04μmol/L、8.54 mmol/... 文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16只朱鹮静脉血样钙、锌、铜、铁、镁5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确定了其正常含量分别为1.55 mmol/L±0.22 mmol/L、86.39 mmol/L±29.50μmol/L、14.35 mmol/L±5.04μmol/L、8.54 mmol/L±2.44 mmol/L、2.78 mmol/L±0.26 mmol/L。为朱鹮的矿物质营养状况和矿物质元素疾病的判定和治疗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全血 矿物质元素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鹭的繁殖生物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东仇 于晓平 +2 位作者 路宝忠 黄丽 席咏平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52-55,共4页
1988年3—8月在陕西省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对苍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苍鹭营巢期3~7天,交尾后5~7天产第一枚卵,窝卵数4.27±1.44(n=15)枚,孵化期25~27天,卵的重量损失率为16.6±4.4%(n=23)。雏留巢期约40天,育... 1988年3—8月在陕西省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对苍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苍鹭营巢期3~7天,交尾后5~7天产第一枚卵,窝卵数4.27±1.44(n=15)枚,孵化期25~27天,卵的重量损失率为16.6±4.4%(n=23)。雏留巢期约40天,育雏期60天。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亲共同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鹭 繁殖 观察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的救护? 被引量:4
16
作者 席咏梅 路宝忠 +2 位作者 庚志忠 翟天庆 张跃明 《野生动物》 1997年第5期28-30,共3页
朱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野生朱仅见于中国陕西。中国自1981年开始,已救护朱达17年之久。1990年中国在陕西洋县成立了“朱救护饲养中心”。至今,已抢救了野外病伤弱幼鸟25只,成活12只,人工繁殖23只,成活20只。“救护中心”现存朱... 朱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野生朱仅见于中国陕西。中国自1981年开始,已救护朱达17年之久。1990年中国在陕西洋县成立了“朱救护饲养中心”。至今,已抢救了野外病伤弱幼鸟25只,成活12只,人工繁殖23只,成活20只。“救护中心”现存朱总数为32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朱鹮 人工饲养 朱鹤 北京动物园 孵化率 生长发育 人工孵化 孵化期 雏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朱鹮繁殖期的管理和保护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跃明 路宝忠 翟天庆 《野生动物》 2001年第6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朱Huan 饲养 繁殖期 管理 保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朱鹮人工辅助自然繁育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庆保平 路宝忠 张苏艳 《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第6期73-74,共2页
2005--2006年,陕西朱鹨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鹨鸟首次繁殖失败的亲乌,采取了人工辅助自然育雏技术,共有9对繁殖朱鹨参与实施,繁殖成功率88.9%,育雏成功率82.3%。其中200年参与实施的5对亲鸟在2006年进行自然繁育均获成功。实验证... 2005--2006年,陕西朱鹨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鹨鸟首次繁殖失败的亲乌,采取了人工辅助自然育雏技术,共有9对繁殖朱鹨参与实施,繁殖成功率88.9%,育雏成功率82.3%。其中200年参与实施的5对亲鸟在2006年进行自然繁育均获成功。实验证明笼养朱鹨人工辅助自繁育雏技术方案成熟可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朱鹨 代孵自养 代孵代养 自繁育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雏鸟蛇伤的抢救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咏梅 路宝忠 傅文凯 《野生动物》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蛇是朱的天敌之一。本文通过抢救被王锦蛇伤害的朱雏鸟一例,探讨了其病情发展过程及病鸟体重、体温、呼吸次数的相关变化情况。
关键词 朱Huan 雏鸟 蛇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