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中元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的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U-Pb年代学的制约
1
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2 位作者 张建新 郭祺 武亚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7,共19页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乌兰北部地区察汗河岩群中识别出麻粒岩相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和少量钾长石等。岩相学观察显示,M1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乌兰北部地区察汗河岩群中识别出麻粒岩相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和少量钾长石等。岩相学观察显示,M1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M2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钛铁矿+黑云母,M3阶段矿物组合有堇青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岩石的峰期温压条件为p=0.92~1.08 GPa,峰期温度t>790℃,峰期之后经历升温降压的p-T演化轨迹。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变质年龄分别为1133±14 Ma和1125±37 Ma,1133~1125 Ma应代表了该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乌兰北部察汗河岩群的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俯冲作用下的弧或弧后构造环境,乌兰北部的岩浆-变质杂岩带经历了从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俯冲增生到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龙布鲁克地块 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 麻粒岩相 RODINIA超大陆 相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南温河钨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来自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2
作者 李顺庭 祝新友 +4 位作者 路增龙 张定才 韩胜康 蒲兴明 李孝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5,共12页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热液是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具体表现形式为“穿层”和“顺层”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其控制了矽卡岩化和白钨矿化;目前勘探工作揭露的层状、似层状矽卡岩矿体为“浆-液过渡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产物。获得南温河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为126±6.7 Ma(n=7,MSWD=0.33),与区内构造研究成果和其他年代学成果获得良好的印证,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南温河钨矿是由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地区 南温河钨矿 矿床成因 成矿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崇辉 杜利林 +3 位作者 宋会侠 任留东 苗培森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9-1057,共39页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成的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总结。发现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底部2.47~2.35Ga间的地层普遍缺失,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静寂时期。~2.3Ga在华北克拉通中条山及鲁山等地发育了少量的冷口变质火山岩以及上太华岩群变质地层。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以往认为时代大致始于2.5Ga的滹沱群、甘陶河群、辽河岩群、绛县群、中条群等众多地层实际年龄多集中在2.2~1.9Ga之间,而且大多数地区所划分的不同的古元古代地层在时间上是并置或叠合的,没有新老或上下关系,仅在中条山地区和五台地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具有从老到新连续演化的特征。目前,古元古代早期2.4~2.3Ga的地层研究程度还不高,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岛弧和裂谷两种不同的认识,我们倾向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推测在鲁山-华山-中条山-吕梁山一带存在古元古代早期的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2.2~1.9Ga这一阶段的地层除孔兹岩系外,通常为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且火山岩基本都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表明它们应该形成于伸展环境,但对伸展的机制还存在裂谷与弧后盆地的争议,根据作者等的工作本文倾向于它们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可能从2.2Ga开始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最终导致了原有基底的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地层 地层划分 裂谷 岛弧 构造背景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阜平杂岩中~2.7Ga TTG片麻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路增龙 宋会侠 +3 位作者 杜利林 任留东 耿元生 杨崇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72-2884,共13页
通过详细的地质工作,本文从阜平杂岩中厘定出一套~2.7Ga的条带状TTG片麻岩系,其原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深熔改造。该片麻岩可分为岩石主体和条带,按条带形态和成分可分为三种:细小的暗色条带、深熔浅色条带和后期注... 通过详细的地质工作,本文从阜平杂岩中厘定出一套~2.7Ga的条带状TTG片麻岩系,其原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深熔改造。该片麻岩可分为岩石主体和条带,按条带形态和成分可分为三种:细小的暗色条带、深熔浅色条带和后期注入的长英质脉体。用LA-MC-ICPMS法对英云闪长岩中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试,其形成年龄为2669.2±9.7Ma。该片麻岩SiO2=64.32%~70.02%,具有高铝(Al2O3=14.00%~15.87%)富钠(Na2O=3.85%~4.22%)贫钾(K2O=1.13%~2.42%)及低K/Na比值的特点,Mg^#指数为39.5~49.6。该片麻岩具有中等-强烈程度的稀土元素分异[(La/Yb)N=3.67~51.38],Eu异常不明显。其富集Sr(303×10^-6~431×10^-6)、Ba(191×10^-6~696×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4.70×10^-6~9.78×10^-6)、Ta(0.19×10^-6~0.75×10^-6)、Ti(1378×10^-6~3259×10^-6)、P(174.6×10^-6~960.6×10^-6)等高场强元素,Cr(5.87×10^-6~119.4×10^-6)、Ni(6.72×10^-6~45.75×10^-6)等相容元素含量也较低。Yb(0.31×10^-6~1.75×10^-6)和Y(3.61×10^-6~18.88×10^-6)含量低,Sr/Y比值高(16.0~119.1),属于高铝的TTG,与高硅埃达克岩特征相似。推断是热的太古宙新生洋壳部分熔融而成。阜平地区~2.7Ga TTG片麻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陆壳增生,并为华北克拉通早期岩浆事件与世界范围的岩浆事件的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为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块及绿岩带的划分提供了新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片麻岩 2.7Ga 绿岩带 阜平杂岩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五台地区2.2~2.1Ga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背景 被引量:23
5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5 位作者 宋会侠 赵磊 路增龙 李伦 王涛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4-1174,共21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活动较为广泛,对探讨华北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五台地区古元古代大洼梁、王家会和莲花山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大洼梁似斑状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0±17Ma,王家会二长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为2101±6Ma,3个莲花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17±6Ma、2110±4Ma和2143±15Ma。大洼梁花岗岩高SiO_2、富K_2O+Na_2O,低CaO,稀土元素含量较高(Eu除外),Zr、Nb、Ga和Y等高场强元素含量也较高,而Sr含量极低;同时Ga/Al比值和Zr+Nb+Y+Ce总量高,全岩Zr饱和温度高达876~968℃。该花岗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王家会花岗岩和莲花山花岗岩样品也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镁钙特征,稀土元素具有弱到较强烈的分异,Eu负异常明显。3个花岗岩岩体微量元素都具有较高的Nb和Y值,因此具有后碰撞到板内花岗岩特征。所有花岗岩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均远低于同期亏损地幔值,同时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4~2.6Ga和2.45~2.75Ga,明显大于花岗岩的成岩时代。这些花岗岩与五台地区新太古代晚期TTG质片麻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模式年龄。因此,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本文倾向于认为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在伸展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综合资料发现,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内2.2~2.0Ga岩浆事件不同地区表现有分带性。2.2~2.1Ga岩浆活动代表较早的阶段,其中部分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基性岩形成双峰式组合,推断其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陆内裂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1Ga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陆内裂谷 五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古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年龄及地球化学:~2.1Ga伸展及~1.8Ga变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崇辉 杜利林 +3 位作者 耿元生 任留东 路增龙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27-2849,共23页
以往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西部陆块的2.5Ga事件及中部带的2.2~2.0Ga、1.95~1.8Ga事件的研究,最近通过工作发现东部陆块内部亦有~2.1Ga、~1.8Ga事件的记录。我们通过对冀东石门变质基性岩墙群进行离子探针锆石U... 以往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西部陆块的2.5Ga事件及中部带的2.2~2.0Ga、1.95~1.8Ga事件的研究,最近通过工作发现东部陆块内部亦有~2.1Ga、~1.8Ga事件的记录。我们通过对冀东石门变质基性岩墙群进行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墙的形成年龄为2162±27Ma,经历了1820±7.8Ma的变质作用;其围岩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531±14Ma,紧接着经历了2513±15Ma的麻粒岩相变质,虽与石门基性岩墙共同经历了~1.8Ga变质作用,但并没有新生的该期变质锆石记录。石门基性岩墙SiO_2含量介于50.38%~51.08%,MgO含量为4.29%~5.81%,具有较低的Mg#值(32~41),属于拉斑玄武岩类;其轻稀土略为富集,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低正的εNd(t)值(1.47)和正的εHf(t)值(1.88~8.80),其Hf模式年龄与基性岩墙的形成年龄接近,介于2206~2338Ma,推测石门基性岩墙的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过程,形成于陆内裂谷的构造背景。本文认为~2.1Ga的岩浆活动为华北陆块在新太古代末克拉通化后,经历的一次强烈的伸展事件,可能导致了原有基底发生了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古元古代 冀东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的时代、构造背景及对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崇辉 杜利林 +6 位作者 任留东 宋会侠 耿元生 王彦斌 路增龙 王昊 李有核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3-633,共21页
中条山绛县群变质火山岩是铜矿峪铜矿的赋矿岩石,其形成的年龄期次还没有很好的限定,构造背景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确定了变质石英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79±7)Ma,变质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2142±11)Ma,建议重新划分铜... 中条山绛县群变质火山岩是铜矿峪铜矿的赋矿岩石,其形成的年龄期次还没有很好的限定,构造背景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确定了变质石英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79±7)Ma,变质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2142±11)Ma,建议重新划分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的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变质石英斑岩(骆驼峰组)、变质基性火山岩(西井沟组)和变质酸性火山岩(竖井沟组)。其中铜矿峪铜矿主要赋存于骆驼峰组变质石英斑岩中。变质石英斑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环境,其εNd(t)值为–2.21~–2.1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75~2.79 Ga。变质酸性火山岩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其εNd(t)值为–1.59~–0.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63~2.69 Ga,与变质石英斑岩一样都是由老地壳再造而来。变质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LIL及HFS等元素,具有Nb、Ta的负异常,无明显的Ti负异常,部分样品具有Zr、Hf的正异常,具有受陆壳混染的大陆玄武岩特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推测中条山—吕梁山在古元古代可能为华北克拉通古陆块的边缘,具有从造山到造山后伸展的复杂演化过程。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形成于陆块边缘由挤压转变到伸展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铜矿峪 绛县群 古元古代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蒋村地区四集庄组--对滹沱群时代的再限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6 位作者 路增龙 赵磊 耿元生 曹光跃 第五春荣 郭春丽 侯可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9-612,共14页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斑岩样品,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66±17)Ma和(2138±17)Ma。据此,限定蒋村地区碎屑沉积岩时代应小于2138 Ma。结合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区域内2.2~2.1 Ga岩浆事件,我们进一步认为滹沱群底界年龄为~2.2 Ga。由于滹沱群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经历了同期褶皱变形作用,而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未变形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结果为(1816±18)Ma。因此,本文限定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的时代为2.2~1.82 Ga。石英斑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176Lu/177Hf为0.000717~0.002239,176Hf/177Hf为0.281399~0.281563,其176Hf/177Hfi为0.281315~0.281496和εHf(t)为–3.37~4.11,变化范围较大,初步认为其源自于新太古代早期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蒋村 滹沱群 石英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临朐地区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光跃 薛怀民 +1 位作者 刘哲 路增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3-519,共17页
本文对鲁西临朐青山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临朐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性岩(SiO2=52.43%~67.81%),岩石组合为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钙碱性... 本文对鲁西临朐青山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临朐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性岩(SiO2=52.43%~67.81%),岩石组合为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钙碱性岩类。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粗安岩的年龄为121.3±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的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临朐火山岩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其(87Sr/86Sr)t值在0.704346~0.708656之间,εNd(t)值在-14.6^-9.2之间,并且具有低的Hf同位素组成,其锆石εHf(t)值在-29.3^-21.6。岩石具有与变基性岩熔融产生熔体相一致的Mg~#值,但镜下存在显著的矿物不平衡结构和变化范围较大的Cr(26.7×10^(-6)~239×10^(-6))和Ni(10×10^(-6)~69.7×10^(-6))含量。研究表明,临朐青山群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是华北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熔体与富集地幔熔体发生岩浆混合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青山群 火山岩 临朐 岩浆混合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前寒武纪微陆块的再认识——兼谈原特提斯洋的起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4 位作者 毛小红 滕霞 周桂生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94,I0009-I0016,共29页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夹杂有一些前寒武纪大陆块体,这些地块的组成、性质和演化既蕴含有超大陆聚散的重要信息,也对原特提斯体系的洋陆格局、造山类型和造山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这些前...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夹杂有一些前寒武纪大陆块体,这些地块的组成、性质和演化既蕴含有超大陆聚散的重要信息,也对原特提斯体系的洋陆格局、造山类型和造山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研究进展,结合我们所获得的新的研究资料,梳理了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变质基底的岩石组成、构造热事件及年代格架,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普遍遭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改造并发生再活化。它们或者作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的活动大陆边缘,被洋壳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和变质作用改造,以早古生代大陆弧的形式存在;或者被早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陆内变形、增厚地壳及相关的区域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碰撞型花岗岩所改造。(2)在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中,仅仅欧龙布鲁克地块保存有早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具有克拉通性质。中元古代以前,欧龙布鲁克地块的变质基底与华北克拉通(特别是阿拉善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具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年代格架;而晚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所有的前寒武纪微陆块与华南陆块和塔里木陆块的亲缘性更强。(3)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的大部分前寒武纪微陆块可能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已从冈瓦纳大陆北部分离,而柴达木地块记录了泛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热事件,可能在泛非造山期(530Ma)以后才从冈瓦纳大陆分开;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并不存在统一的原特提斯洋,原特提斯洋的打开是穿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早古生代造山系 微陆块 原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东段古元古代基性麻粒岩: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路增龙 张建新 +2 位作者 毛小红 周桂生 彭银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15-3828,共14页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东部地区的正片麻岩中识别出呈透镜状产出的基性麻粒岩,部分已转变为斜长角闪岩。其主要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等,为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到基性麻粒岩1928±9Ma...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东部地区的正片麻岩中识别出呈透镜状产出的基性麻粒岩,部分已转变为斜长角闪岩。其主要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等,为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到基性麻粒岩1928±9Ma的变质年龄,片麻岩围岩得到了1927±20Ma的变质年龄,以及2368±5Ma、2377±7Ma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变质锆石及岩浆锆石均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成分,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590~2830Ma,显示其可能源于太古代地壳物质的再造。欧龙布鲁克地块古元古代岩浆及变质演化历史与塔里木克拉通及华北克拉通很高的相似性,预示着在古元古代三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龙布鲁克地块 乌兰地区 德令哈杂岩 达肯大坂群 基性麻粒岩 SHRIMP 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奥陶纪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对大陆深俯冲之前大洋俯冲及地壳增生的启示 被引量:9
12
作者 路增龙 张建新 +3 位作者 毛小红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95-3017,共23页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10^(-6)~1.46×10^(-6)),具有高的Sr/Y比值(44~282);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及Cr、Ni、Co、V等相容元素。富Nb玄武岩富Na_2O、贫K_2O、高TiO_2,其Nb含量较高,介于16.9×10^(-6)~17.9×10^(-6)之间,具有高的Nb/Ta、Nb/U、(Nb/La)N比值,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埃达克岩锆石U-Pb定年得到453±4Ma和457±4Ma的结晶年龄。锆石ε_(Hf)(t)范围较大,介于3.40~13.23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059~566Ma之间,显示以新生物质为主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可能为岛弧环境下俯冲的南祁连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来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导致被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形成富Nb玄武质岩浆。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火山岩组合的厘定表明南祁连洋可能直到~455Ma之前并未完全闭合,同时表明俯冲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地壳增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富Nb玄武岩 奥陶纪 柴北缘东段 大洋俯冲 板片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地块北缘前寒武基底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小红 张建新 +1 位作者 路增龙 周桂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95-3117,共23页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中识别出了基性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峰期温压条件为P=10.6kbar、T=800℃,峰期之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变基性岩的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1110±18Ma和1140±30Ma,变质年龄分别为478.2±3.9Ma和469±4.6Ma,结合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469~478Ma的变质年龄应近似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结合区域资料,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存在南北双向俯冲极性,祁连洋南向俯冲使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在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的原岩年龄与祁连地块南部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地块)中发现的变基性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年龄及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一致,均为~1100Ma,表明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一起卷入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块 变基性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变质作用 相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典型矿床、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来成 罗晔 +5 位作者 DORJGOCHOO Sanchir 刘建明 邹滔 路增龙 秦克章 BAATAR Munkhtseng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29-3262,共34页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矽卡岩型、玄武岩型及砂岩型等6种类型,但最重要的具工业意义的铜矿床是斑岩型及VMS型。蒙古国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纪)、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三叠纪-早侏罗世等4个时期。空间上,蒙古铜矿床可大体分为南、北2条成矿带,分别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南Cu矿带自北而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成矿亚带,分别是泥盆纪VMS型Cu-Zn及多金属、晚石炭世斑岩型Cu-Au和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等成矿亚带;而北Cu矿带则可分为南、北2个亚带,且其铜矿化时代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蒙古斑岩铜矿床均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属“俯冲型”斑岩铜矿,其中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南Cu矿带主要形成于俯冲带上方的洋内弧及弧后盆地环境,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的北Cu矿带则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蒙古北Cu矿带受蒙古山弯构造的影响,向西不能延出国境,而其北、南亚带向东则分别延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对南Cu矿带而言,除了其北亚带(VMS型铜矿带)向西-西北延入我国阿尔山泰南部是可以确定外,其他2个亚带向两侧的延伸情况均不明朗,因此要理清它们的延伸,尤其是产有欧玉陶勒盖晚泥盆世超大型Cu-Au-Mo矿床的南亚带的区域延伸情况,尚需要系统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矿床等对比研究工作。蒙古其他类型的铜矿,如矽卡岩型、与侵入岩有关热液型、玄武岩型、砂岩型及镁铁质层状杂岩型等矿床(点),目前均仅发现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其成矿及找矿潜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构造背景 南戈壁斑岩成矿带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中段高压/低温混杂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15
作者 喻星星 张建新 +1 位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12,共17页
详细的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北祁连中段清水沟-香子沟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出露的变质岩主要有榴辉岩、蓝片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变硅质岩、大理岩和蛇纹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榴辉岩原岩为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拉斑玄武岩;蓝片岩有两... 详细的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北祁连中段清水沟-香子沟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出露的变质岩主要有榴辉岩、蓝片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变硅质岩、大理岩和蛇纹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榴辉岩原岩为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拉斑玄武岩;蓝片岩有两种类型,第1种蓝片岩原岩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第2种蓝片岩原岩主要形成环境为大洋岛弧和/或大陆岛弧的沉积岩;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的原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变硅质岩的原岩为形成于远离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中的热水成因硅质岩;大理岩原岩为灰岩。榴辉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显示其原岩年龄为500±4 Ma,第1种蓝片岩原岩年龄为529±5 Ma。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榴辉岩原岩明显受到了古老地壳的影响,基性蓝片岩的原岩源区为亏损地幔,后期没有或者极微弱地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认为北祁连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变质岩的原岩类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且原岩时代具有多期性特征。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古祁连洋在早古生代向北俯冲过程中,携带了不同性质和时代的岩石进入俯冲带深部,形成高压/低温变质条件下的混杂带,代表了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俯冲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高压/低温变质作用 混杂岩 早古生代 俯冲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桂生 张建新 +4 位作者 李云帅 于胜尧 喻星星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01-3814,共14页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热事件 变泥质岩 独居石 U—Pb定年 格林威尔期 早古生代 柴北缘鱼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秦岭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原位U-Pb定年的制约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祺 毛小红 +4 位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59-3280,I0001-I0003,共25页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其峰期温压条件为P=1.02GPa,T=820℃,经历了进变质阶段以升温升压为特征,峰期之后以大致近等温降压为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独居石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经历了~421Ma、~388Ma和368~362Ma三期构造热事件。结合独居石的产出位置,我们推测421Ma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这与天水花庙地区获得的麻粒岩峰期年龄一致;388Ma近似代表了峰期之后大致近等温降压至固相线附近的年龄;368~362Ma与区域韧性剪切作用的时代一致,可能记录了与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变形作用相关的热事件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本研究成果(矿物演化特征、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和独居石原位定年结果),我们推测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天水北道地区的麻粒岩可能是早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独居石原位定年 秦岭杂岩 相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察汗河右行转换挤压剪切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亚威 张建新 +4 位作者 路增龙 周桂生 毛小红 滕霞 郭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7-1956,共20页
转换挤压剪切带普遍发育在汇聚板块边界及碰撞造山带中,对调节造山过程中的增生、碰撞及物质侧向挤出等起重要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闭合、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和... 转换挤压剪切带普遍发育在汇聚板块边界及碰撞造山带中,对调节造山过程中的增生、碰撞及物质侧向挤出等起重要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闭合、大陆深俯冲、陆-陆碰撞和造山后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最近,在柴北缘构造带东段乌兰北部察汗河地区,笔者新厘定出NWW—SEE向展布的右行转换挤压韧性剪切带。本文通过对该剪切带内宏微观构造特征、石英c轴组构、运动学涡度等研究,结合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来探该讨剪切带的转换挤压样式及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启示意义。察汗河韧性剪切带内X-Z面上发育的宏微观构造以及石英c轴组构共同指示了右行走滑剪切指向,结合糜棱岩的轻微压扁—压扁的应变椭球体形态,共同指示了其具有转换挤压的构造性质;估算的平均运动学涡度限定了其转换挤压变形样式。根据石英颗粒的重结晶机制、c轴组构滑移系以及其开角温度计,确定其变形温度为500~553℃,指示了中地壳变形层次,并结合剪切带内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估算其差异应力为28.5~30.0 MPa,古应变速率为10^(-12)/s。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卷入韧性剪切变形的闪长岩时代为432±3 Ma,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已有区域地质资料,推断韧性剪切作用的活动时代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432~396 Ma)。以上资料显示,察汗河韧性剪切带表现出垂直于造山带的水平收缩和平行于造山带的侧向挤出的构造变形样式,伴随着部分由北向南的逆冲分量,形成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晚期的碰撞造山阶段,并指示了其造山作用具有斜向汇聚及碰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构造带 右行转换挤压 韧性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流变学 斜向汇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寒武纪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9
作者 滕霞 张建新 +4 位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周桂生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47-3258,共12页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为主要手段,限定柴西缘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变泥质岩记录了顺时针P-T轨迹,其中,压力峰期条件约为0.89GPa和800℃,温度峰期条件约为0.64GPa和825℃,退变质条件为0.58GPa和800℃至0.37±0.05GPa和702±50℃。变泥质岩的独居石U-Pb年龄集中在517~496Ma之间,三个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8±2Ma(MSWD=2.0)、506±1Ma(MSWD=1.7)、506±1Ma(MSWD=1.3)。本文将其解释为独居石的形成年龄,并认为独居石主要形成于退变质过程中的残留熔体结晶阶段(0.58GPa和800℃左右)。结合已有的工作可以得出,柴达木地块西段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P-T轨迹和1000~1300℃/GPa的峰期T/P值,并且在高温变质条件(>800℃)持续了超过30Myr。该类高T/P型变质作用最有可能发生在大型碰撞造山带内,可以与冈瓦纳大陆内部的晚泛非期的高T/P型变质作用对比,很可能是与冈瓦纳大陆最终拼合有关的晚泛非期造山事件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地块 变泥质岩 高T/P型变质作用 相平衡模拟 独居石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