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钎焊过程原位合成Al-Si-Cu合金及接头性能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龙伟民
路全彬
何鹏
薛松柏
吴铭方
薛鹏
-
机构
郑州机械研究所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3,共7页
-
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4DFR50820)
-
文摘
Al-Si-Cu基钎料熔点低、强度高,非常适用于铝合金的钎焊。但位于三元共晶成分点附近的Al-Si-Cu合金由于含有大量的CuAl2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无法采用常规塑性加工方法成形,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克服上述不足,设计一种使用AlSi-CuAl复合焊丝在钎焊过程中原位合成Al-Si-Cu钎料的方法,并对其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复合焊丝外层为AlSi合金,内层为CuAl合金粉,两者熔点接近。复合钎料的加工性能远优于同成分的Al-Si-Cu钎料。使用复合焊丝感应钎焊3A21铝合金,钎焊过程中两种合金几乎同时熔化,经瞬间保温后可充分熔合并形成Al-Si-Cu钎料,获得成分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钎缝,钎焊接头抗剪强度高于采用常规Al-Si-Cu钎料钎焊的接头抗剪强度。
-
关键词
Al-Si-Cu钎料
原位合成
复合焊丝
钎焊
-
Keywords
Al-Si-Cu brazing filler metal
in situ synthesis
composite brazing wire
braze
-
分类号
TG454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BAg45CuZn钎料表面电沉积Sn工艺优化
- 2
-
-
作者
王星星
龙伟民
沈元勋
吕登峰
郭艳红
路全彬
-
机构
郑州机械研究所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32,6-7,共4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402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723902)
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121PZDZX001)资助
-
文摘
为获得Sn含量高、润湿性佳的银基钎料,在BAg45CuZn钎料表面电沉积Sn,制备了BAg45CuZnSn钎料。以电沉积电流效率和钎料中Sn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电流密度、温度、极间距、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再从电沉积Sn后钎料的润湿性能角度进行优选,采用扫描电镜和工具显微镜表征电沉积Sn层的形貌并测量其厚度。结果表明:BAg45CuZn钎料表面电沉积Sn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4 A/dm2,温度40℃,极间距22 mm,超声波功率240 W,超声波频率45 kHz;最佳工艺制备的Sn电沉积层表面平整、晶粒细小,阴极电流效率为67.58%,所得BAg45CuZnSn钎料中Sn含量为6.26%,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润湿铺展面积为375 mm2,钎料的延伸率为41%,感应钎焊316LN不锈钢接头的最大抗剪强度为176.5 MPa,与基材BAg45CuZn钎料相比,BAg45CuZnSn钎料的润湿性和塑性大幅提高。
-
关键词
电沉积Sn
BAg45CuZn钎料
工艺优选
润湿性
钎料中Sn含量
电流效率
塑性
-
Keywords
tin electrodeposition
BAg45CuZn brazing filler metal
optimization of technology
wetting behavior
tin content
current efficiency
ductility
-
分类号
TG425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糊状钎剂浓度对其黏附行为的影响
- 3
-
-
作者
杜全斌
龙伟民
路全彬
孙华为
王星星
鲍丽
-
机构
郑州机械研究所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101,共6页
-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5DFA50470)
-
文摘
针对糊状钎剂在钎料表面难以均匀润湿铺展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润湿角测定仪、表面张力仪等分析设备,对不同浓度糊状钎剂在钎料表面的黏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糊状钎剂的黏附层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厚,薄黏附层发生少量收缩现象,厚黏附层发生大量下滑脱落及收缩现象。对于理想表面,不同浓度糊状钎剂的黏附张力相同。对于实际表面,表面条纹槽对糊状钎剂具有附加压力作用,附加压力是黏附层收缩发生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随着糊状钎剂浓度的增大,附加压力和滞后阻力减小,收缩加剧。薄黏附层收缩需满足:ΔWC≥A+ΔP,即收缩现象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黏附张力和附加压力。
-
关键词
钎剂
表面张力
内聚力
表观接触角
-
Keywords
flux
surface tension
cohesion force
apparent contact angle
-
分类号
TG14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
-
题名旋耕刀感应钎涂层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龙伟民
秦建
路全彬
刘大双
吴爱萍
-
机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9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04186)
河南省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攻关项目(191110111000)
宁波市“3315”人才计划2020年创新团队C类。
-
文摘
金刚石感应钎涂过程对钢基体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钎涂后热处理是提高基体性能的重要手段,但对涂层也有较大影响。采用高温金相显微镜、SEM、XRD、硬度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钎涂后热处理工艺对感应钎涂镍基合金组织演变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涂后的NiCrSiB钎涂层组织主要由Ni固溶体、CrB、Ni_(3)Si、Ni_(3)B和Ni-Ni_(3)Si共晶组成;淬火处理后,Ni_(3)Si-Ni固溶体共晶数量减少,尺寸减小,CrB出现一定程度的长大,且整体Ni_(3)Si含量降低;回火处理后,NiCrSiB钎涂层组织晶界附近共晶数量又增多,CrB进一步长大,促进少量的Ni_(3)Si组织生成。在钎涂状态下涂层硬度较高,经淬火后显微硬度整体下降,再经回火处理后显微硬度有所回升。以农机装备用旋耕刀为具体对象,研发了钎涂联合热处理提升旋耕刀整体性能的新技术。
-
关键词
金刚石
感应钎涂
高温金相
硬度分布
-
Keywords
diamond
induction braze coating
high temperature metallography
hardness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TG425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C/C复合材料钎焊接头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胜男
路全彬
都东
孙华为
周许升
龙伟民
-
机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1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04186)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20Z111)。
-
文摘
异种材料钎焊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是接头连接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工作基于热-弹-塑性理论,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平台,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C/C-C/C、C/C-TiAl同种及异种材料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状态,揭示应力分布对接头连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钎焊接头中,等效应力大小和分布状态不同。同种材料接头中应力集中分布在钎缝和C/C复合材料钎焊面棱角处,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异种材料接头中,应力集中在靠近钎缝区域的C/C复合材料上,从内向外逐渐减小。影响接头性能的应力主要为钎缝轴向正应力和垂直于轴向的切应力。同种材料接头中残余应力较小,C/C复合材料受轴向拉应力几乎为零,影响其连接性能的主要是切应力。异种材料接头中残余应力较高,C/C复合材料中最大轴向拉应力分布在棱角位置,最大切应力分布在钎焊面内部。
-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异种材料钎焊接头
有限元模拟
残余应力
-
Keywords
carbon/carbon composite
brazed joint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idual stress
-
分类号
TG404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金刚石/NiCrBSi钎涂接头组织与耐磨性能分析
被引量:20
- 6
-
-
作者
秦建
龙伟民
路全彬
李胜男
黄俊兰
-
机构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57-461,共5页
-
文摘
采用真空钎焊方法在65Mn钢表面制备了金刚石/NiCrBSi复合涂层,对其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NiCrBSi复合涂层成形良好,复合涂层与钢基体之间形成了厚度约为20μm的钎焊反应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金刚石弥散分布在涂层中,与钎料合金发生了冶金反应,生成了Cr/C化合物,其硬度达1150HV;复合涂层中还存在有Ni固溶体相、Cr/B相以及Ni 3Si和Ni 3B组成的共晶相,各物相显微硬度均远高于65Mn基体硬度;在相同磨损试验条件下,65Mn钢失重达1.3509 g,金刚石/NiCrBSi复合涂层失重0.2214 g,仅为65Mn基体的1/6。
-
关键词
钎涂
复合涂层
金刚石
NICRBSI
耐磨性
-
Keywords
brazing coating
composite coating layer
diamond
NiCrBSi
wear resistance
-
分类号
TG454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