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组织中PEDF、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仁锋 崔虎啸 +1 位作者 王万鹏 赵龙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份肝癌组织标本中PEDF、VEGF的表达,用CD31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EDF、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份肝癌组织标本中PEDF、VEGF的表达,用CD31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EDF、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67%(30/72)、83.33%(60/72);MVD值PEDF阴性者高于阳性者、VEGF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EDF、VEGF表达均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有关;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EDF、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PEDF可能通过抑制MVD生成起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衍生上皮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PDCD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兵 薛建锋 +2 位作者 李仁锋 郭广成 赵龙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36-37,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DNMT1、PDCD4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DNMT1在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68.06%、32.26%,PDC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72%、45.83%、70.97%;PD...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DNMT1、PDCD4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DNMT1在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68.06%、32.26%,PDC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72%、45.83%、70.97%;PDCD4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相关。在用5-aza-CdR抑制DNMT1表达后,PDCD4 mRNA、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认为DNMT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PDCD4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DNMT1可能通过甲基化机制负调控PDCD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转移酶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25C蛋白和CLDN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马可 李仁锋 +3 位作者 夏晓博 许旭 孙涛 赵龙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8例HCC、24例癌旁组织和18例正常肝脏组织中CDC25C和CLDN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DC25C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2%、45.8%、11.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C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直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LDN6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41.7%、1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HCC中CDC25C阳性组及CDC25C阴性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阳性组及CLDN6阴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C25C和CLDN6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PKcs蛋白和MGMT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万鹏 宋德霸 赵龙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NA-PKcs蛋白和MGMT蛋白在68份肝癌组织(肝癌组)和10份正常肝脏组织(对照组)中的... 目的探讨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NA-PKcs蛋白和MGMT蛋白在68份肝癌组织(肝癌组)和10份正常肝脏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肝癌组及对照组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和10%,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90%(P均<0.05);两者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75,P<0.05)。结论DNA-PKcs和MGM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肿瘤标记物、基因靶点等用于肝癌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再评价
5
作者 许培钦 马秀现 +1 位作者 赵永福 赵龙栓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55-56,共2页
自从1973年Former创用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不仅提高了胰头癌手术切除率,而且延长了术后生存期.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作者采用Fortnerl型术式——胰头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与重建治疗胰头癌12例,现报告如下.1 ... 自从1973年Former创用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不仅提高了胰头癌手术切除率,而且延长了术后生存期.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作者采用Fortnerl型术式——胰头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与重建治疗胰头癌1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3~70岁,平均56.4岁.除1例外,均以阻塞性黄疸主诉入院.6例伴有腹痛、腹胀,1例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术前B超、CT检查发现胰头占位病变者10例,2例报告为上腹肿块;8例提示肿瘤与SM-PV关系密切,其中3例肿块将后者包裹其内.肿瘤大小为4cm×3cm×3cm~8cm×7cm×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腺癌 SMPV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星奎 赵龙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2月53例中低位直肠癌,其中肿瘤距肛缘4-6cm13例,6-8cm20例,8-10cm20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2月53例中低位直肠癌,其中肿瘤距肛缘4-6cm13例,6-8cm20例,8-10cm20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应用DST行保肛术。结果53例应用DST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60ml;术后住院8-20d,平均10d。术后顺利恢复,吻合口发生渗漏1例,保守治疗20d愈合,发生率1.9%(1/53);术后1年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1.9%(1/53)。39例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36个月20例,〉24个月32例,〉12个月36例,2例死亡,余37例均存活。结论DST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创伤小,保肛成功率高,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方 史文高 赵龙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78,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水平,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CC组织中EPO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与HCC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r=0·483,P<...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水平,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CC组织中EPO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与HCC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r=0·483,P<0·05);HCC组织中EPOR阳性者MVD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EPOR与HCC的血管生成有关,可促进H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超超 赵龙栓 +3 位作者 赵晓阳 孟松峰 李哲 黄凯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患者死...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患者死亡为终点,收集患者生存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胆囊结石、术前黄疸、腹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意外胆囊癌、病理学类型、病理学分级、TNM分期、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6例患者中198例获得了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2.0~6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25.2%、2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黄疸、术前腹水、手术方式、病理分级、TNM分期、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意外胆囊癌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腹水、姑息性手术、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腹水、姑息性手术、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临床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胆管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飞 薛建峰 +2 位作者 许旭 夏晓波 赵龙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78-80,共3页
远端胆管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多数研究将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及胆囊癌一起统计,因此其确切发病率难以确定,粗略统计发病率约为0.4%[1]。多数研究认为肝内胆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包... 远端胆管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多数研究将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及胆囊癌一起统计,因此其确切发病率难以确定,粗略统计发病率约为0.4%[1]。多数研究认为肝内胆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包括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却有下降趋势。但无论哪个部位的胆管癌,亚洲国家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2]。目前远端胆管癌病死率仍较高,且因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晚期治疗效果欠佳,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胆管癌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的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航 郭震 +2 位作者 孙寿凯 孙超超 赵龙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BCS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肝细胞肝癌,术后针对BCS行相关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BCS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肝细胞肝癌,术后针对BCS行相关介入治疗。10例经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例经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为13-71个月。结论 BCS合并肝癌较原发性肝癌总体预后好,生存期长,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4CCNB1信号调节通路在肝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户平安 雷霆 赵龙栓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44细胞周期蛋白B1(miR-144CCNB1)信号调节通路在肝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为研究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癌及... 目的探讨microRNA-144细胞周期蛋白B1(miR-144CCNB1)信号调节通路在肝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为研究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的miR-144表达和CCNB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CNB1基因,并将靶向CCNB1的siRNA转染至肝癌细胞系HepG2和QGY-7703中,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中miR-144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CCNB1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miR-144高表达者预后无瘤生存期较其低表达者明显长,而CCNB1蛋白低表达者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者和阴性对照模拟物相较,转染CCNB1 siR肝癌细胞CCN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未处理和阴性对照模拟物相较,转染CCBN1 siR HepG2细胞凋亡百分明显升高,转染CCNB1 siR HepG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转染CCNB1siR HepG2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模拟物和未处理细胞相较,转染CCNB1-siR QGY-7703细胞克隆团数(成瘤能力)明显减少。结论 miR-144CCNB1信号调节通路在肝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为miR-144负向调控CCNB1表达,从而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miR-144 CCNB1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吻合口的重建
12
作者 孙寿凯 郭震 +1 位作者 齐航 赵龙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63-264,共2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胰头部肿瘤、胆管下段肿瘤、十二指肠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1935年,Whipple完成第一例胰十二指肠术(Whipple手术);1944年,Child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吻合方式进行了改良,形成了经典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胰头部肿瘤、胆管下段肿瘤、十二指肠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1935年,Whipple完成第一例胰十二指肠术(Whipple手术);1944年,Child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吻合方式进行了改良,形成了经典的Child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残端吻合口重建 并发症 胰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