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30
1
作者 蒋有录 苏圣民 +1 位作者 刘华 赵鸿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5-1264,共10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油气生成和运聚相对独立的凹陷,各凹陷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时期及期次不尽相同。以大量统计资料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分析为基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主力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油气生成和运聚相对独立的凹陷,各凹陷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时期及期次不尽相同。以大量统计资料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分析为基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主力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油气成藏期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源于古近系的油气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早期)和新近纪中期—第四纪(晚期),以晚期成藏为主;从盆地边缘凹陷向渤中凹陷,主成藏期逐渐变晚,由早期成藏为主演变为晚期成藏为主,成藏期具有早期成藏—两期成藏早期为主—两期成藏晚期为主—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纵向上,从下部至中部再至浅部含油气层系,油气主成藏期总体具有早期—两期—晚期的变化特征。新生代凹陷沉降史控制了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史,进而控制了不同地区油气成藏期的差异,凹陷沉降类型与凹陷主成藏期类型相对应,古近纪末剥蚀厚度与新近纪-第四纪补偿厚度控制了成藏期的主次,补偿厚度越大,晚期成藏特征越明显;主生烃期决定油气主成藏期,来自孔店组、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分别以早期、晚期成藏为主,而来自沙四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多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成藏 晚期成藏 烃源岩演化 成藏期次 新近系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鸿皓 蒋有录 +2 位作者 张惠 朱建峰 刘景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针对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含油气层系,采用烃源岩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在泉头组沉积中期至嫩江组沉积初期达到高成熟阶段,为主生烃期。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两期,Ⅰ期烃类包裹... 针对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含油气层系,采用烃源岩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在泉头组沉积中期至嫩江组沉积初期达到高成熟阶段,为主生烃期。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两期,Ⅰ期烃类包裹体形状不规则,孤立分布,显示黄色—黄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90~100℃,盐度质量分数为1%~2%,与早期油气充注相对应;Ⅱ期烃类包裹体多为较规则的椭圆形,呈串珠状或群体分布,显示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125~135℃,盐度质量分数为4%~6%,与晚期油气充注相对应。综合烃源岩生烃史、埋藏史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析认为,第1油气成藏期为登娄库组中期至末期,第2油气成藏期为泉头组末期至嫩江组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龙凤山次凹 热演化史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重力流成因类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尉 蒋有录 +2 位作者 李瑞磊 朱建峰 赵鸿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4,共12页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搬运沉降方式及搬运介质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不同古地貌单元下重力流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搬运沉降方式及搬运介质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不同古地貌单元下重力流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沉积时期主要分为东北洼陷带、西南断槽带和东南斜坡带3类古地貌单元,坡度自西向东逐渐变陡,西南断槽带中同沉积断裂活动所形成的断槽为研究区重要的输砂通道,为重力流砂体长距离搬运提供有利条件;凤山次凹营城组主要发育泥质密度流、低密度浊流、高密度浊流、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5种重力流类型;根据其触发机制和相序特征分为洪水型重力流岩相组合和滑塌型重力流岩相组合;洪水型重力流具有洪水涨水期(低密度浊流—碎屑流)、洪峰期(碎屑流—高密度浊流)、退水期(低密度浊流—泥质密度流)的重力流演化过程;滑塌型重力流发育滑动滑塌转化为砂质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和泥质密度流的重力流演化过程;西南断槽带受洪水作用的影响,碎屑物质沿断槽进入湖盆,形成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前缘坡折带处滑塌形成湖底扇相,东南斜坡带受构造活动的影响,碎屑物质滑塌进入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近岸水下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期 重力流类型 沉积相 营城组 龙凤山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