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热胀管道正回火制度对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韩丽青 李根 +6 位作者 李鑫 赵雷 涂凯 燕春光 赵吉庆 徐海涛 包汉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2,共8页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相更加弥散,室温及高温强度提高约20 MPa,但继续提高正火温度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升高,板条状马氏体合并为块状马氏体,晶界总长度减少,且马氏体板条回复加剧,位错密度下降,强度迅速降低;随回火时间延长至2 h以上,析出相充分析出导致基体强度降低、冲击功提高,组织基本达到稳定,继续延长回火时间或焊后热处理时间强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建议采用1060℃×1 h正火、770℃×2 h回火制度进行热处理,以保障工艺管道长寿期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工艺管道 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HQ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载流子迁移率调控
2
作者 王龙盛 李朝晖 +6 位作者 何漩 李薇馨 陈辉 王大珩 方伟 杜星 赵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Cu-THQ(THQ=四羟基-1,4-苯醌-水合物)薄膜,并研究了Cu-THQ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分子π-π堆积程度与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了CVD生长过程中温度对Cu-THQ薄膜载流子迁移率...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Cu-THQ(THQ=四羟基-1,4-苯醌-水合物)薄膜,并研究了Cu-THQ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分子π-π堆积程度与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了CVD生长过程中温度对Cu-THQ薄膜载流子迁移率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热源附近的Cu-THQ-3薄膜中金属离子存在大量不饱和配位,导致层间电荷斥力减弱,形成更紧密的π-π堆积,薄膜表现出更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载流子迁移率,此时,霍尔效应迁移率达到4.10 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 化学气相沉积 配位方式 Π-Π堆积 霍尔效应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氧化物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层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梦琪 苏炬 +3 位作者 王光红 刁宏伟 赵雷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7,共6页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杂钝化接触材料及其主要沉积方法、非掺杂空穴/电子选择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器件稳定性改善方式进行概述,并对钝化接触型非掺杂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传输 过渡金属氧化物 硅太阳电池 载流子选择性接触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跳跃现象及机理分析
4
作者 彭晓为 张晓申 +2 位作者 孙喆 赵雷 时振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针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过临界模态时的跳跃现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其行为特性,并基于能量平衡关系阐释其发生的物理机理,进而提出抑制跳跃现象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力非线性导致的特定转速范围内的多解共存是跳跃现象的根源;多... 针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过临界模态时的跳跃现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其行为特性,并基于能量平衡关系阐释其发生的物理机理,进而提出抑制跳跃现象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力非线性导致的特定转速范围内的多解共存是跳跃现象的根源;多个平衡解分布在低于线性化模型模态频率的转速范围,导致系统在运行中表现出软弹簧特性;在不稳定平衡解附近,能量与振动幅度和相位之间构成正反馈关系,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电磁力与不平衡激励将驱使系统进一步远离平衡解,这是系统发生跳跃现象的根本物理原因;基于机理的参数讨论,合理的转子偏心距与控制器比例增益、微分增益均对跳跃现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跳跃现象 多尺度法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纯氢环境下燃气轮机的氢致损伤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丛 赵雷 +2 位作者 徐连勇 韩永典 郝康达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氢气环境下的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面临着氢致损伤的挑战,限制...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氢气环境下的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面临着氢致损伤的挑战,限制了其长期稳定运行。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主要的氢损伤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归纳了氢与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微观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等)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临氢环境下氢气对镍基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氢会导致镍基高温合金的延性下降,但对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氢对裂纹扩展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动态循环加载的条件下,氢加速了疲劳裂纹的扩展。然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致损伤机理的研究以及材料性能的测试仍存在诸多挑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专用设备。因此,未来的工作应致力于探索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建立适应高温高压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的新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镍基高温合金在掺氢/纯氢燃气轮机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氢能 镍基高温合金 氢致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参数摄动抑制方法
6
作者 曹盛福 余远金 +1 位作者 赵雷 史阳阳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框架伺服系统常受到外部扰动力矩和内部参数摄动等多源扰动影响,导致其控制性能降低,本文重点针对参数摄动对框架伺服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扰动...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框架伺服系统常受到外部扰动力矩和内部参数摄动等多源扰动影响,导致其控制性能降低,本文重点针对参数摄动对框架伺服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扰动抑制方法.在常规H_(∞)鲁棒控制方法中引入电机参数摄动量,在保证对外部力矩扰动具有鲁棒性的基础上,提升对内部参数摄动影响的抑制能力;结合H_(2)控制策略,提出基于状态反馈H_(2)/H_(∞)复合控制方法,在保证稳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动态响应速度.所提出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多源扰动导致的速度波动,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G框架伺服系统 H_(2)/H_(∞)复合控制 参数摄动 多源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记忆在线监测的再制造毛坯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7
作者 冷建成 赵雷 +1 位作者 张新 许宏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对服役构件进行在线监测并预测其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45钢缺口试件的拉-拉疲劳试验,利用金属磁记忆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跟踪记录了试件缺口位置在整个疲劳循环过程中的磁信号变化。通过对原始监测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结... 对服役构件进行在线监测并预测其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45钢缺口试件的拉-拉疲劳试验,利用金属磁记忆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跟踪记录了试件缺口位置在整个疲劳循环过程中的磁信号变化。通过对原始监测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结果表明x向和y向磁记忆信号可以将整个疲劳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且y向磁信号对疲劳损伤演变更加敏感;进一步引入y向磁场梯度的标准差和鞘度作为特征参数,其对应的峰值点可分别作为第一、二阶段和第二、三阶段的分界点指标。同时提出了x向磁信号突变点的峰值可用于表征试件断裂前的预警信息,并探讨了磁信号变化背后的机理,为再制造毛坯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磁记忆 在线监测 疲劳寿命预测 卡尔曼滤波 标准差 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透水效应的泥石流柔性防护网耦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志祥 骆泓锦 +3 位作者 张丽君 骆丽茹 金云涛 赵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5-1702,共8页
针对柔性防护网在黏性泥石流通过时的透水效应问题,在柔性环连网等效薄膜有限单元(FEM)的基础上,结合S-ALE和Ergun公式的欧拉-拉格朗日耦合算法,提出了Structured-ALE-FEM耦合算法(简称S-A-F方法),实现了考虑透水效应的泥石流柔性防护... 针对柔性防护网在黏性泥石流通过时的透水效应问题,在柔性环连网等效薄膜有限单元(FEM)的基础上,结合S-ALE和Ergun公式的欧拉-拉格朗日耦合算法,提出了Structured-ALE-FEM耦合算法(简称S-A-F方法),实现了考虑透水效应的泥石流柔性防护网耦合分析。结合USGS的泥石流柔性防护模型试验,开展了泥石流柔性防护全过程动力学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耦合方法可再现泥石流冲击、爬高及渗透堆积的全过程;与试验相比,泥石流堆积高度和堆积宽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1.9%和10.3%,泥石流浆体通过量最大差量为3.2%;柔性防护网关键部件动力响应与试验相比,右侧拉锚绳、左侧拉锚绳及网片最大变形量时程曲线误差分别为3.2%,16.4%,14.4%。与不考虑阻水效应的两种理论算法相比,S-A-F方法在泥石流冲击力峰值和泥石流浆体通过量准确度较同类其他方法提升了4.69%和17.50%。提出的S-A-F耦合方法可用于黏性泥石流柔性防护工程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柔性防护网 S-ALE 薄膜等效 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9
作者 赵雷 郭庆 姚邦燕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原始研究,合计17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VSD治疗毒蛇咬伤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切开引流(RR=1.18,95%CI:1.11,1.26),患者住院时间(MD=-6.52,95%CI:-6.95,-6.08)、患肢肿胀消退时间(MD=-3.57,95%CI:-4.27,-2.87)、植皮/二期缝合时间(MD=-4.35,95%CI:-4.74,-3.97)、创面感染发生率(RR=0.24,95%CI:0.15,0.37)及皮肤坏死发生率(RR=0.30,95%CI:0.21,0.43)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毒蛇咬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窝仿生流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10
作者 张凌云 赵雷 +5 位作者 卢家鹏 陈辉 朱学军 杨涛 王诚 杜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6-2116,共11页
为了增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内部燃料分布的均匀性与水管理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仿生结构的蜂窝仿生流场。首先,根据蜂窝结构特征,搭建出三维多相流非等温几何模型并确立PEMFC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Fluen... 为了增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内部燃料分布的均匀性与水管理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仿生结构的蜂窝仿生流场。首先,根据蜂窝结构特征,搭建出三维多相流非等温几何模型并确立PEMFC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无关性与有效性验证,并对蜂窝仿生流场和常规平行流场的电池性能和燃料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最后,对比极化性能、气体流速分布、燃料与液态水组分浓度和电流密度分布,验证了蜂窝仿生流场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蜂窝仿生流场的电池峰值功率密度比常规平行流场高15.6%,其内部水管理能力和燃料分布均匀性均强于平行流场;左端进气的蜂窝仿生流场比采用上端进气的蜂窝仿生流场在气体通路内具有更均匀的气体压力,可有效避免流道内产生局部涡流,其峰值功率密度可以达到0.3933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蜂窝仿生流场 压降 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共情能力对不同道德行为取向自动驾驶汽车接受意愿的影响
11
作者 褚华东 胡凤培 +2 位作者 王宇航 彭宇琪 赵雷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3期203-210,共8页
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共情对不同道德取向自动驾驶汽车接受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低共情者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不在意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取向(功利主义/道义论),当涉及自身利益时,更倾向于购买自我保护的汽车。(2)当不涉及自身时,... 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共情对不同道德取向自动驾驶汽车接受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低共情者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不在意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取向(功利主义/道义论),当涉及自身利益时,更倾向于购买自我保护的汽车。(2)当不涉及自身时,高共情者更倾向于购买功利主义自动驾驶汽车;但也可以接受牺牲自我的汽车,对两类自动驾驶汽车的购买意愿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人工智能 共情 购买意愿 道德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落果中A型低聚原花青素抑制类甜蛋白促炎机制
12
作者 罗杨合 曾诗蔼 +5 位作者 李洛欣 谢翀 闫景坤 李玉婷 罗英捷 赵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2,共8页
以荔枝落果中的A型低聚原花青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促炎的抑制机理。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及制备液相色谱仪等从荔枝落果中分离得到A型低聚原花青素(A-type oligomeric ... 以荔枝落果中的A型低聚原花青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促炎的抑制机理。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及制备液相色谱仪等从荔枝落果中分离得到A型低聚原花青素(A-type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A-OPC)纯化物,并对A-OPC结构鉴定,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A2、2个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和1个A型四聚体,纯度达88.69%。利用LcTLP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A-OPC的添加可抑制LcTLP诱导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在120μg/mL质量浓度下,抑制率分别可达58.38%、39.80%和86.31%(P<0.01)。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在120μg/mL质量浓度下A-OPC可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量,并显著降低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和p38的磷酸化水平,说明A-OPC通过下调核转录因子-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中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LcTLP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落果 A型低聚原花青素 荔枝类甜蛋白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系统(V2X)在高速公路监控与通信中的融合应用
13
作者 赵雷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7-9,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V2X系统的原理、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高速公路监控与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V2X系统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车辆与周围环境的实时数据共享,关键技术包括V2V、V2I、V2P和V2N。V2X在高速公路监控中应用于交通流量监测、事... 本文主要介绍了V2X系统的原理、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高速公路监控与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V2X系统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车辆与周围环境的实时数据共享,关键技术包括V2V、V2I、V2P和V2N。V2X在高速公路监控中应用于交通流量监测、事故预警、路况分析和智能导航,效果显著。通信方面,V2X采用5G、DSRC等技术,确保高速、低延迟通信。最后,文件还讨论了V2X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系统(V2X) 高速公路 监控与通信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流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线路过载保护策略的研究
14
作者 赵雷 《消费电子》 2025年第4期80-82,共3页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关键构成,其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在配电网线路的运行过程中,过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工况,容易导致线路损坏、设备过热,甚至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因此,对配电网线路过载保护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关键构成,其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在配电网线路的运行过程中,过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工况,容易导致线路损坏、设备过热,甚至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因此,对配电网线路过载保护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针对配电网线路的过载保护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为配电网的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线路过载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动态高压微射流制备纳米淀粉及对其结构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佳卉 赵雷 +1 位作者 朱杰 张书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蜡质玉米淀粉(WMS)经普鲁兰酶协同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P-DHPM)制备纳米淀粉后对其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探讨了处理前后淀粉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粒径、分子量及热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 为探究蜡质玉米淀粉(WMS)经普鲁兰酶协同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P-DHPM)制备纳米淀粉后对其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探讨了处理前后淀粉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粒径、分子量及热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淀粉圆球形颗粒变碎片状、结晶结构逐渐消失、淀粉短程有序性增加、分子量显著(P<0.05)减小;同时,淀粉糊化峰值温度由71.23℃降低至55.81℃,糊化焓值(ΔH)显著(P<0.05)减小至4.68 J/g;酶解淀粉进一步经微射流处理后,粒径降低至纳米级,淀粉颗粒变成更加无规则的小碎片,糊化峰值温度(T_p)降低至55.37℃,糊化焓值(ΔH)增大至14.13 J/g。通过酶解-微射流技术处理WMS淀粉,可制备得到粒径可控且具有短程有序的纳米尺寸淀粉颗粒,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同时为继续探讨其在淀粉纳米乳液及淀粉基活性包装材料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纳米淀粉 结构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果粉的水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颖钿 黄世鑫 +5 位作者 郑斯文 朱焱宗 王凯 刘旭炜 赵雷 胡卓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6-241,共6页
以龙眼果粉为对象,利用静态测量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湿等温线,探究在不同含水率下龙眼果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通过数学方程计算其热力学特性参数,以揭示龙眼果粉的水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龙眼果粉的吸湿等温线为... 以龙眼果粉为对象,利用静态测量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湿等温线,探究在不同含水率下龙眼果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通过数学方程计算其热力学特性参数,以揭示龙眼果粉的水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龙眼果粉的吸湿等温线为Ⅲ型等温线,Peleg模型是龙眼果粉吸湿等温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在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_(w))>0.69时,龙眼果粉水分吸附量显著增加,导致糖类晶体结构消失。龙眼果粉的吸附过程符合熵焓互补理论,其吉布斯自由能为1586.6 J/mol>0,表明可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来控制龙眼果粉的吸附过程。干基含水率从0.054 g/g上升到0.350 g/g时,龙眼果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起始点从14.6℃降低至-26.5℃,其终点从39.1℃下降至-5.8℃。25℃下龙眼果粉的理论最佳贮藏A_(w)为0.086,对应的干基含水率为0.0495 g/g。该研究结果可为龙眼果粉贮藏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粉 吸附等温线 玻璃化转变温度 状态图 热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碳负载一维TiO_(2)光热催化蒸发器的制备及污水蒸发降解性能
17
作者 张义东 袁家相 +7 位作者 方伟 陆成龙 陈辉 何漩 杜星 李薇馨 王大珩 赵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8,共11页
界面光热水蒸发是极具研究前景的有机污水纯化技术,但也存在有机污染物在光热蒸发器表面沉积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具有光催化效应的纳米TiO_(2)引入到多孔泡沫碳光热吸收体中制备了复合光热催化蒸发器(CF@RT),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光热催... 界面光热水蒸发是极具研究前景的有机污水纯化技术,但也存在有机污染物在光热蒸发器表面沉积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具有光催化效应的纳米TiO_(2)引入到多孔泡沫碳光热吸收体中制备了复合光热催化蒸发器(CF@RT),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光热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RT中生长有大量直径约10 nm的一维TiO_(2)纳米棒,纳米棒均匀分散在泡沫碳表面和孔结构中;TiO_(2)的引入有效拓宽了材料对光的响应范围,使复合材料具备光热和光催化双功能;多孔泡沫碳通过吸收可见-红外光转换为热能实现水的蒸发,一维TiO_(2)则通过吸收紫外光形成电子-空穴对,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污染物降解.同时,泡沫碳和TiO_(2)的结合还使光热和光催化之间存在协同促进效应,光催化过程能抑制污染物沉积,促进光热水蒸发性能持续提升,光热效应又可加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促进光催化降解.在太阳光照射下,最优体系CF@RT160在2.5 h内使MB降解率达到74%,光热水蒸发率为0.89 kg·m^(-2)·h^(-1),且经4次循环后,水蒸发率提升至0.95 k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 一维TiO_(2) 光热水蒸发 光热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P25/Zr-MOFs异质结的构筑及催化产氢性能
18
作者 牟迪 吴海洋 +9 位作者 张楠琦 安兆坤 何漩 张富青 赵雷 陈辉 方伟 杜星 王大珩 李薇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UiO-66-NH_(2)(NUO)因具有优异的水稳定性被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但其制氢效率仍有待提升.本文在NUO前驱体溶液中加入2-(2-芴基)-4,5-1-溴二苯基-咪唑(EI)和二氧化钛P25,采用水热法合成EI/P25/NUO异质结.与单一Zr-MOFs和二元EI/NUO相比... UiO-66-NH_(2)(NUO)因具有优异的水稳定性被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但其制氢效率仍有待提升.本文在NUO前驱体溶液中加入2-(2-芴基)-4,5-1-溴二苯基-咪唑(EI)和二氧化钛P25,采用水热法合成EI/P25/NUO异质结.与单一Zr-MOFs和二元EI/NUO相比,EI/P25/NUO异质结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产氢速率可达6530.60μmol·g^(-1)·h^(-1),分别为NUO和EI/NUO产氢速率的304倍和34倍.这是由于EI的引入可有效提高体系中光生载流子的浓度,电子传输层P25则可促进EI产生的光生电子向NUO间的转移,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P25/NUO异质结 光催化制氢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荔枝类甜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19
作者 曹琳彩 文舜华 +4 位作者 王凯 刘旭炜 胡卓炎 赵雷 沈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是导致部分人群过量食用荔枝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探究其引起的机体炎症机制,揭示其晶体结构与促炎活性位点等生物学特性,需获得大量高纯度LcTLP。然而现有报道中... 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是导致部分人群过量食用荔枝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探究其引起的机体炎症机制,揭示其晶体结构与促炎活性位点等生物学特性,需获得大量高纯度LcTLP。然而现有报道中鲜见大量获取高纯度可溶性LcTLP的提取方法,因此该研究对LcTLP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了表达载体pCold-NusA-LcTLP,并成功表达了可溶重组蛋白NusA-LcTLP。通过亲和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法,最终得到的重组蛋白产量可达36.26 mg/L,纯度达90%以上,表明该纯化方案可高效制得高纯度重组LcTLP。经RAW264.7细胞炎症活性验证,重组LcTLP在1、2μg/mL时刺激细胞NO分泌量分别为12.75、14.68μmol/L,为空白组的2.91、3.36倍,验证了重组LcTLP具有一定的促炎活性。该表达载体与纯化方案高效表达得到了可溶性重组LcTLP,为后续深入研究LcTL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重组类甜蛋白 诱导表达 纯化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荔枝壳中原花青素的鉴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曾雨 杨晓迪 +3 位作者 胡卓炎 赵雷 王凯 刘旭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8-226,共9页
为筛选适合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荔枝优良品种,本研究对7个不同品种荔枝壳中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及A型低聚原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所... 为筛选适合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荔枝优良品种,本研究对7个不同品种荔枝壳中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及A型低聚原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如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以及总A型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均为最高。经电喷雾液质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分析鉴定,得到所含物质的一级及二级质谱。质谱结果显示荔枝壳中含有的低聚原花青素组分主要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A4、A型三聚体及四聚体,不同品种荔枝壳中原花青素含量具有差异性(P<0.05)。褐毛荔果壳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1144.60μmol Trolox/g DW,ABTS^(+)·:2905.56μmol Trolox/g DW,FRAP:868.84μmol Trolox/g DW)。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原花青素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分析,与其他品种相比,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A型低聚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表现最佳,可作为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新型潜在原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水果 荔枝 A型原花青素 聚合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