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雪琳 郑小东 +4 位作者 孙同秋 钱耀森 柯巧珍 邱兆星 李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8-1015,共8页
自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采集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498个,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年周期测量。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分布的河蚬雌雄异体,性比为1:1,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 自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采集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498个,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年周期测量。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分布的河蚬雌雄异体,性比为1:1,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排尽休止期。配子发生期开始于2月份,一年内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中旬和10月上旬。蛋白质含量无性别差异,闭壳肌和外套膜的蛋白质含量全年都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波动,性腺-内脏团和足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并分别在5月份和5、8月份达到峰值,与河蚬的繁殖盛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生殖周期 性腺发育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雌雄同体自体受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于瑞海 王昭萍 +4 位作者 赵雪琳 孔静 张志强 许瑞平 范立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26,56,共5页
本文以虾夷扇贝的雌雄同体个体为实验材料,对成熟个体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对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培养的研究,发现虾夷扇贝自体繁殖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孵化率和畸形率有明... 本文以虾夷扇贝的雌雄同体个体为实验材料,对成熟个体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对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培养的研究,发现虾夷扇贝自体繁殖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孵化率和畸形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2%和17.3%,而对照组为90%和9.6%;幼虫培育期间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极明显为4%,而对照组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雌雄同体 自体受精 胚胎发育 幼体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曲教学的数字化实践--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
3
作者 赵雪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7-I0008,共2页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音乐教育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不仅为音乐作曲教育教学带来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革新,同时也从教学观念上为作曲教学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使作曲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电脑音...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音乐教育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不仅为音乐作曲教育教学带来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革新,同时也从教学观念上为作曲教学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使作曲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和智能作曲软件的快速发展为作曲教学的方法和实施开拓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 数字化技术 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教学 电脑音乐系统 教学观念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双芯线电流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俊 彭伟 +4 位作者 涂景怀 程杰 杨鹏 吴瀚 赵雪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6,共6页
采用需求响应电力监控系统管理终端用电量,可提高智能电网运行效率。电流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但传统的单芯线电流传感器不适用于终端设备双芯线电流的非侵入式检测。该文提出一种非侵入式双芯线电流传感器,采用环电线的开... 采用需求响应电力监控系统管理终端用电量,可提高智能电网运行效率。电流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但传统的单芯线电流传感器不适用于终端设备双芯线电流的非侵入式检测。该文提出一种非侵入式双芯线电流传感器,采用环电线的开气隙磁芯控制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通过4个磁阻传感器分别测量4处气隙磁场,共同求解双芯线电流以及双芯线绕中轴旋转角度。使用时传感器扣合在被监测双芯线外包层,无需任何对准过程,可实现任意轮廓双芯线电流的非侵入式检测。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在0~20 A量程内的非线性度为±1.5%,电流测量误差不超过±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电流传感器 双芯线 开气隙磁芯 磁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多脉冲雷电响应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德斌 文凯 +2 位作者 赵雪琳 范爱玲 毛宇翔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4,共7页
架空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用户与发电厂的连接枢纽,线路可靠防雷与安全运行尤为重要。分析由输电线路上测得的雷电数据,证实了多脉冲雷电的存在,统计并分析雷电波前时间、波尾时间、极性及幅值参数。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多... 架空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用户与发电厂的连接枢纽,线路可靠防雷与安全运行尤为重要。分析由输电线路上测得的雷电数据,证实了多脉冲雷电的存在,统计并分析雷电波前时间、波尾时间、极性及幅值参数。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多脉冲雷电、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串、避雷器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分别计算在线路是否安装避雷器时,在单脉冲和多脉冲下发生直击和反击时的响应情况。比较两种不同脉冲雷电下线路过电压的差别。仿真分析表明:避雷器能有效的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幅值,并且在多脉冲雷电冲击时,输电线路会出现更高的雷电过电压,且持续时间更长的现象,使其防雷形势更加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多脉冲雷电 雷电过电压 ATP-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