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状纤维上超薄液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陆海波 胡国辉 周哲玮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运用线性理论分析了粘性超薄液膜沿柱状纤维垂直下落的稳定性特征,研究了厚度低于100 nm的薄膜在外力驱动下的流动以及van der Waals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薄膜相对厚度的下降,纤维表面的曲率将使得线性扰动的发展得到抑制,而van der Wa... 运用线性理论分析了粘性超薄液膜沿柱状纤维垂直下落的稳定性特征,研究了厚度低于100 nm的薄膜在外力驱动下的流动以及van der Waals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薄膜相对厚度的下降,纤维表面的曲率将使得线性扰动的发展得到抑制,而van der Waals力促进扰动的增长,这一竞争机制导致了增长率随薄膜相对厚度非单调的变化.还得到了流动的绝对和对流不稳定分区.结果表明van der Waals力扩大绝对不稳定流动区域,表面张力也会有利于绝对不稳定的发展,而外驱动力正好起到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纤维 超薄液膜 VAN der Waals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场成像的气液两相流中气泡三维测量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庆浩 赵陆海波 +2 位作者 张彪 唐志永 许传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气液两相流中气泡三维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成像仅能进行二维测量的问题.利用光场相机记录气液两相流场的光场信息,结合光场计算成像技术获取两相流场内气泡的全聚焦图像和重聚焦图像序列.通过对全聚焦图像进行...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气液两相流中气泡三维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成像仅能进行二维测量的问题.利用光场相机记录气液两相流场的光场信息,结合光场计算成像技术获取两相流场内气泡的全聚焦图像和重聚焦图像序列.通过对全聚焦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等图像处理,获得气泡深度方向上的投影,对重聚焦图像序列进行清晰度评价,获得气泡的深度信息.基于获取的气泡投影以及深度信息,实现气泡三维重建,进而统计气泡群尺寸分布、空间位置及含气率等参数.开展了系统标定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截面含气率在深度方向上与气泡深度分布一致,在垂直方向上呈周期性震荡变化;随着气流量从0. 5 L/min增加至1. 1 L/min,气泡数量从28呈正比增加至72,气泡平均直径在气流量达到0. 9 L/min前保持在1. 56 mm左右,在0. 9 L/min后迅速增大,体含气率近似线性增加,气泡深度分布区间逐渐增大.气泡三维重建结果与气泡的产生规律一致,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 气泡 三维重建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场成像PTV的气泡尺寸与速度同步测量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鲁非凡 李健 +2 位作者 赵陆海波 唐志永 许传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3-971,共9页
为研究鼓泡浆态床内气泡的三维运动特性,提出了基于光场成像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的气泡尺寸与速度同步测量方法.构建了光场PTV气泡测量系统,使用光场相机采集连续2帧光场图像,经过重聚焦计算、图像处理和清晰度评价,结合标定结果计算... 为研究鼓泡浆态床内气泡的三维运动特性,提出了基于光场成像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的气泡尺寸与速度同步测量方法.构建了光场PTV气泡测量系统,使用光场相机采集连续2帧光场图像,经过重聚焦计算、图像处理和清晰度评价,结合标定结果计算气泡的尺寸和三维坐标,使用PTV技术计算气泡的三维速度,实现气泡尺寸和三维速度的同步测量.开展了光场PTV系统评价和气泡尺寸、三维速度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直径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60%,重复性误差小于2.48%,深度位置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7.14%;当气流量从0.1 L/min增加到0.5 L/min时,气泡的平均当量直径从3.85 mm增至4.36 mm,气泡平均速度从0.34 m/s增至0.38 m/s.光场成像PTV技术可用于气泡尺寸和三维速度的同步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成像 粒子追踪 速度 尺寸 测量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抑制垂直管中段塞流过程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方振旅 赵陆海波 +2 位作者 李健 唐志永 许传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7-534,共8页
利用微气泡不易聚并的流体特性,提出了采用微气泡抑制段塞流的新方法.针对实验室规模的海洋石油工业集输立管系统内段塞流流动过程,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压力信号分析法和高速摄像法对垂直管段塞流特性和微气泡开展了实验研究,... 利用微气泡不易聚并的流体特性,提出了采用微气泡抑制段塞流的新方法.针对实验室规模的海洋石油工业集输立管系统内段塞流流动过程,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压力信号分析法和高速摄像法对垂直管段塞流特性和微气泡开展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段塞流典型流型以及微气泡流体特性.在微气泡流体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微气泡对段塞流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尺寸范围在1~50μm之间的微气泡,在进气量设定为4 L/min时可在一定流速范围的液体中稳定存在;在气液比为1.18、1.36和1.82时,微气泡对弹状段塞流的发生频率有显著抑制作用,微气泡通过增大边界层的返混和扰动阻力,抑制了段塞的运动,从而降低了段塞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段塞流 抑制 电阻层析成像 高速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