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断层作用与油气圈闭
- 1
-
-
作者
冯玉康(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0年第9期17-19,共3页
-
文摘
断裂发育的探区有很多特殊问题。比如,断层的位置和错距能确定吗?断层可能使油气聚集、渗漏呢还是能作为侧向封闭?识别和划出断层仅是评价油气圈闭的第一步。在地震解释剖面上用黑线标出断层线并不能说明圈闭或者渗漏油气,它只能代表一个很窄的不连续带。该带内相邻岩层的毛细性质、流体性质和构造倾角很可能发生过变化。
-
关键词
油气圈闭
开口裂隙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储集层
断层面
断层作用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大洋钻探计划在日本海实施(第128航次)
- 2
-
-
作者
陈秀澄(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0年第8期9-11,共3页
-
文摘
大洋钻探计划第128航次是专门调查日本海演化史的两个航次中的第二个。第128航次对西太平洋区的许多弧后盆地作了最详尽的研究。这两个航次的共同目的都是查明大陆一岛孤背景中的断裂作用和陆缘海的形成,并了解日本海类似的古海洋演化作用。1989年夏第127航次在日本海盆钻探了4个站位(794—797)。第128航次在初秋钻探2个主要构造隆起(798和799两钻位),并且与第127航次共用了海盆内的第三个站位(794站位)。
-
关键词
大洋钻探计划
日本海
早中新世
半远洋沉积
浊积岩
生物扰动
-
分类号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朝鲜西部海湾盆地中生界和第三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 3
-
-
作者
孙志国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2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朝鲜西部海湾盆地第三系原油(303井中)和中生界原油(606井中)好像都含蜡,且含硫低(小于0.3%),此外,这两种原油的芳烃含量也相当低,小于总烃的25%,而正烷烃超过饱和烃总量的70%,这表明它们属于石蜡型原油。这类含蜡的低硫原油被认为主要来源于含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的非海相(三角洲相或湖泊相)母岩。
-
关键词
中生界
第三系
类异戊二烯烃
正烷烃
地球化学特征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澳大利亚矿物资源局石油分局油气勘探与开发简况
- 4
-
-
作者
宋久德(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6期23-24,共2页
-
文摘
1、钻井数及进尺1987年第三季度完井数(93口)是去年同期的3倍(28口)。1987年前9个月的总完井数(187口),比1986年(139口)同期多48口。第三季度勘探井(79口)比第二季度(50口)多58%。1987年前9个月完井数比1986年同期多40%;1987年前9个月岸上钻勘探井数为143口,比1986年同期多68%。
-
关键词
钻井数
1987年
油气勘探
完井数
勘探井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墨西哥湾北部海底地形构造的类型与成因特征
- 5
-
-
作者
乐知(编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2年第4期18-18,共1页
-
文摘
近三年来,美国科学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分析,利用潜水器详细调查了墨西哥湾北部大陆坡及其附近的盆地,发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海底地形构造。第一类海底构造是盐丘,是盐底辟作用形成的构造。
-
关键词
海底地形
泥底辟
成因特征
墨西哥湾
-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ODP第131航次调查信息
- 6
-
-
作者
莫杰(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0年第10期16-17,共2页
-
文摘
"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于1990年3月31日驶离太平洋关岛(美国)抵达南朝鲜的釜山作业至6月2日.随航的27位科学家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瑞典和英国.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浅彦泰郎博士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的Ian Hill博士为本航次的合作首席科学家。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学院站的John Firth博士为主任科学家.最近,ODP的科学家们在日本海域调查研究了形成山脉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对困扰该地区的大量地震活动产生的影响。
-
关键词
大断层
传送带
聚合板块
ODP
-
分类号
P7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大洋科学钻探的技术开发
- 7
-
-
作者
侯桂卿(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7期13-15,共3页
-
文摘
利用动力定位钻井船——"JOIDES Resolution"的大洋钻探计划,通过在一些边远和恶劣的大洋环境下进行科学钻探,正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认识。本文所讨论的是关于大洋钻探的新技术开发问题,内容包括钻探船的推进式动力定位系统、实时重返井口的新型电视系统、大大改进的升降补偿器、新的钻柱设计方案以及研制用于地壳取心的硬岩石开孔装置。
-
关键词
大洋钻探计划
大洋科学钻探
动力定位系统
技术开发
-
分类号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印支半岛的含油气远景及大地构造
- 8
-
-
作者
丁禾(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10期9-10,共2页
-
文摘
日本出光石油开发公司的M·早矢仕(M.Hayashi)以陆地卫星图象的解释为依据,结合已发表的各种地质资料研究了印支半岛的含油气远景及大地构造。一、卫星图的解释在陆地卫星图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组构造单元:一组是位于越南北部和中国南部的南东-北西向线性构造(红河线性构造);另一组是从泰国北部穿过老挝北部到越南北部的南南西-北北东向线性构造和一些走向脊痕迹,它们与红河线性构造相交后消失。
-
关键词
陆地卫星图象
印支半岛
含油气远景
大地构造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台湾热流测量初探
- 9
-
-
作者
高志清(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地表热流测量是观测地球内部热流外散的唯一方法,它能提供描述地球热状态和地热作用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在研究地球的起源、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的地热资源和频繁发生的地震值得注意。热流的测量既可用于地热勘探,又可用于地学研究。据Blackwell等人(1980)意见认为:获取可靠的热流测量值,并不总是需要150米或更深的井和花很多钱钻深井。
-
关键词
热流测量
热流值
地热资源
-
分类号
P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
-
题名中国近海待开发的两个油田
- 10
-
-
作者
张金川(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2期21-22,共2页
-
文摘
日本的中国石油开发公司(东京)打算联合中国渤海石油公司开发渤海湾南部的两个较大油田。这两家公司正在讨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所属该海域的开发和投资的细节问题。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1987年6月初已同意再次延长日本公司在渤海湾的勘探期3年,日本公司的勘探权可持续到1990年6月。
-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渤海湾
-
分类号
TE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ODP第119航次信息
- 11
-
-
作者
海涛(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7期12-13,共2页
-
文摘
1987年12月18日调查船驶离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1988年2月21日抵达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来自10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对始终影响南大洋*演化及其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已调查完毕归来。科学家们已对南大洋越来越感兴趣,其原因是南大洋始终对控制全球性气候和影响全球性海平面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
关键词
南大洋
ODP
-
分类号
P7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黄海东南部沉积物的土工学特征
- 12
-
-
作者
丁禾(摘译)
赵逎淼(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11期11-12,共2页
-
文摘
在过去的20年中,对海洋沉积物进行的土工学研究大都集中在它们的物理特性以及对海底稳定性的分析和应用上。令人感兴趣的是,对沉积物土工学特征的研究,也可以用来了解深海和浅海中的沉积作用。黄海东南部的沉积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受多种不同的物理作用(例如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出现的强潮流、海流和波浪的作用)的控制。黄海东南部的沉积物,来自朝鲜的几条河流以及中国的黄河与长江。
-
关键词
现代沉积物
土工学
-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