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窖泥微生物群落、理化因子演替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晋湘宜 王华 赵述淼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的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窖泥的品质息息相关,本研究对新窖泥在7年内的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窖泥使用年份的增加,窖泥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有效磷、有机质、总腐殖酸含量逐渐升...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的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窖泥的品质息息相关,本研究对新窖泥在7年内的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窖泥使用年份的增加,窖泥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有效磷、有机质、总腐殖酸含量逐渐升高;窖泥pH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乳酸含量变化趋势与pH变化趋势相反;随着窖龄增加,乙酸和丁酸含量下降,己酸含量增加;窖泥微生物群落不断演替,与有机酸代谢相关的微生物Syntrophaceticus、Hydrogenispora、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Syntrophomonas、Proteiniphilum、Caldicoprobacter、Sedimentibacter逐渐成为窖泥中的优势属。本研究为提高窖泥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理化因子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芝麻粕发酵制备小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飞 姜舒 +4 位作者 杨蔚薇 罗杨海 彭楠 赵述淼 胡咏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27,共5页
为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芝麻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芝麻粕与麸皮质量比9∶1、米曲霉接... 为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芝麻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芝麻粕与麸皮质量比9∶1、米曲霉接种量0.01%、发酵温度31.3℃、发酵时间64.24 h、料水比1∶1.18,在此条件下发酵样品中的小肽含量可达20.04%。通过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可得到富含小肽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粕 米曲霉 发酵 小肽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醅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欣悦 蔡开云 +3 位作者 苏顺平 陈小林 谭光迅 赵述淼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78-86,共9页
为探究酒醅中乳酸菌的性能,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分离出1株乳酸菌,对此菌株进行生理特性、发酵特性以及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代谢研究。结果表明,经16S rDNA鉴定得出此株乳酸菌为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命名为L.fermentum B... 为探究酒醅中乳酸菌的性能,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分离出1株乳酸菌,对此菌株进行生理特性、发酵特性以及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代谢研究。结果表明,经16S rDNA鉴定得出此株乳酸菌为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命名为L.fermentum B17,L.fermentum B17产乳酸量可达8.4 g/L;B17可耐受6%盐浓度,10%vol乙醇浓度,50℃温度;液态发酵结果表明,L.fermentum B17和S.cerevisiae C6共培养可促进L.fermentum B17的生长,相比于单菌发酵乳酸含量显著提高,由2.32 g/L增加到6.24 g/L,L.fermentum B17抑制S.cerevisiae C6生长,乙醇含量由S.cerevisiae C6单菌发酵时的21.62 g/L下降到18.84 g/L;模拟白酒不同环境条件的研究下,使用酒醅浸提液作为培养基,结果表明额外添加乳酸、乙酸均会抑制L.fermentum B17生长和乳酸代谢,额外添加乙醇可促进L.fermentum B17生长,L.fermentum B17在温度为42℃和47℃时生长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乳酸菌 液态发酵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枯草芽胞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述淼 韩继宏 《内陆水产》 2003年第5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水产养殖 生物学性质 作用机理 河蟹 育苗 微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凝结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立华 赵述淼 +1 位作者 冷一非 梁运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98,共3页
通过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及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对一株凝结芽孢杆菌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酵母粉3g/L,蛋白胨5g/L,牛肉膏2g/L,MnSO4 0.005g/L,NaCl 2g/L,K2HPO4 3g/L,MgSO4 0.02g/L。最优的培养条件为温... 通过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及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对一株凝结芽孢杆菌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酵母粉3g/L,蛋白胨5g/L,牛肉膏2g/L,MnSO4 0.005g/L,NaCl 2g/L,K2HPO4 3g/L,MgSO4 0.02g/L。最优的培养条件为温度40℃,初始pH值为7.0,转速210r/min,装液量为250mL的三角瓶装30mL,接种量为6%(v/v),发酵时间为48h。最终的芽孢数为9.1×108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芽孢形成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5
6
作者 冷一非 赵述淼 +1 位作者 朱辉 梁运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研究以酸奶生产菌株嗜热链球菌S2为出发菌株。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筛选出其抗噬菌体突变株。获得4株生产性能较好的抗噬菌株KS21、KS22、KS23、KS24,溶源性检测其为非溶源菌。对4株抗性菌株进行20次传代和酸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抗性稳定... 研究以酸奶生产菌株嗜热链球菌S2为出发菌株。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筛选出其抗噬菌体突变株。获得4株生产性能较好的抗噬菌株KS21、KS22、KS23、KS24,溶源性检测其为非溶源菌。对4株抗性菌株进行20次传代和酸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抗性稳定,其中KS23发酵酸奶产酸达109°T,凝乳时间与出发菌株相当。细胞全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在某些蛋白表达上有所差异,可能是抗性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抗噬菌株 嗜热链球菌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曲霉型豆豉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舒 王飞 +4 位作者 王旭峰 熊涵铮 彭楠 赵述淼 胡咏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0,共5页
豆豉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不仅可作为调味品,而且可入药。健康趋势下,减盐、轻盐是降低调味品食盐摄入的重要途经。文章研究了7%、9.5%、12%的盐度对曲霉型豆豉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越低,豆豉成品的蛋白酶酶活、氨基... 豆豉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不仅可作为调味品,而且可入药。健康趋势下,减盐、轻盐是降低调味品食盐摄入的重要途经。文章研究了7%、9.5%、12%的盐度对曲霉型豆豉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越低,豆豉成品的蛋白酶酶活、氨基酸态氮含量、总酸含量和氨基酸总含量越高。后发酵20 d后,盐度为7%、9.5%、12%的豆豉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92%、0.88%和0.61%,总酸含量分别为1.84%、1.79%和1.28%,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30.30%、28.21%和26.38%。从营养健康和产品质量方面考虑,豆豉发酵适宜的盐度为7%~9.5%。该研究为豆豉的生产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型豆豉 盐度 发酵 氨基酸态氮 总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腐解菌的选育及其腐熟效果研究
8
作者 陈仕伟 杨琪 +4 位作者 傅家炜 赵述淼 杨涛 杨亭 葛向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共4页
为得到高纤维素酶活的菌株,采用离子束诱变和60Co诱变,对绿色木霉M100726进行诱变育种,得到菌株R16-1,其CMCase酶活比出发菌株M100726提高46.5%;研究了用绿色木霉R16-1与黑曲霉配制的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能力,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 为得到高纤维素酶活的菌株,采用离子束诱变和60Co诱变,对绿色木霉M100726进行诱变育种,得到菌株R16-1,其CMCase酶活比出发菌株M100726提高46.5%;研究了用绿色木霉R16-1与黑曲霉配制的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能力,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该腐熟剂能显著促进霉菌的定殖与扩繁,加速秸秆的腐熟,秸秆C/N、断裂拉力、残留率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腐熟剂 诱变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花香馫香型白酒酒曲酶活测定与高通量测序分析
9
作者 崔雨欣 蔡开云 +4 位作者 陈萍 申登晋 曾宇伦 谭光迅 赵述淼 《酿酒科技》 2021年第6期89-94,共6页
以稻花香馫香型白酒生产中所用到的中高温大曲(ZGW),高温大曲(GW)和根霉曲(GM)为例,测定了它们的糖化酶、液化酶、酯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检测了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通过高通量测序... 以稻花香馫香型白酒生产中所用到的中高温大曲(ZGW),高温大曲(GW)和根霉曲(GM)为例,测定了它们的糖化酶、液化酶、酯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检测了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通过高通量测序)。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ZGW)的糖化力最高,为189.5 U/g;根霉曲(GM)的液化力、酯化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为16.36 U/g、164.69 mg/g和189.32 U/g。传统稀释涂平板结果发现,霉菌、酵母菌、总细菌和芽孢杆菌均以中高温大曲为最高,分别达到9.07×10^(2)cfu/g、6.02×10^(4)cfu/g、1.90×10^(7)cfu/g和1.74×10^(7)cfu/g。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而根霉曲的最低。在细菌属水平上,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Saccharopolyspora(糖多孢菌属),Norank_f_Pseudonocardiaceae,Planifilum,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和Pediococcus(片球菌属);中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Weissella(魏斯氏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Pediococcus(片球菌属),Planifilum和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其中Bacillus(芽孢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真菌属水平上,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和Aspergillus(曲霉菌属),其中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丰度最高;中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Candida(假丝酵母属),Rhizopus(根霉菌属),Aspergillus(曲霉菌属),Hyphopichia,Trichomonascus和Xeromyces(耐干霉菌属),其中丰度较高的是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而Rhizopus(根霉菌属)作为根霉曲中唯一的优势菌种,丰度可达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馫香型白酒 大曲 酶活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