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幕府政治浅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连泰 《北方论丛》 1986年第4期11-16,共6页
1185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长期内战中战胜政敌,1192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1192-1333)。其后历经南北朝(1336-1392)、室町幕府(1336-1573)、战国(1467-1568)、织丰时期(1576-1600)、江户幕府(1603-1867),直至明治... 1185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长期内战中战胜政敌,1192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1192-1333)。其后历经南北朝(1336-1392)、室町幕府(1336-1573)、战国(1467-1568)、织丰时期(1576-1600)、江户幕府(1603-1867),直至明治维新前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幕府 政治 日本 明治维新 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中日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与问题
2
作者 赵连泰 《北方论丛》 CSSCI 1989年第1期34-40,共7页
一 战后初期,中日两国尚未恢复邦交,当时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有限的经贸交流。战后中日经贸的第一时期——民间贸易时期,其特点是规模小,不稳定,受政治形势影响较大。
关键词 战后初期 经济贸易关系 民间贸易 中日两国 经贸交流 贸易形式 中日经贸 政治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里江流域的开发(选载)
3
作者 赵连泰 董振兴 《北方论丛》 198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居住在乌苏里江流域的人民就与中原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在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小兴凯湖之间沙岗上的新开流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居住在乌苏里江流域的人民就与中原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在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小兴凯湖之间沙岗上的新开流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镞等石器,骨匕、牙矛等骨器,生活用具如菱恪纹简形罐,装饰品孤形牙佩饰等,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江 流域 新石器时代 开发 古代文化 地区经济 生产工具 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大陆政策与《田中奏折》
4
作者 赵连泰 《北方论丛》 198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并没有形成为一个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在大约二十几年里,发展成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天皇制军国主义国家。它长期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特别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象这样没有间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的国家,近代世...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并没有形成为一个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在大约二十几年里,发展成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天皇制军国主义国家。它长期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特别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象这样没有间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的国家,近代世界历史上,除日本而外,找不到第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奏折》 大陆政策 日本 资产阶级共和国 侵略战争 明治维新 军国主义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中义一及其历史地位
5
作者 赵连泰 《北方论丛》 1983年第4期96-102,共7页
田中义一(1863—1929)是日本现代陆军将领,曾任政友会总裁、内阁首相,是日本长州军阀嫡系继承人,推行对华积极政策——大陆政策的典型代表人物。
关键词 历史 代表人物 大陆政策 积极政策 继承人 日本 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评马占山“降日”问题
6
作者 赵连泰 刘邦厚 辛培林 《北方论丛》 1984年第4期95-99,共5页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组织和领导了“江桥抗战”,成为中外闻名,风云一时的人物。由此之后的十多年里,他虽然再也没有“江桥抗战”那样赫赫的战绩,但始终足伍限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寻求进步,走向光明。
关键词 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 江桥抗战 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遣唐史
7
作者 大庭修 赵连泰(译) 《北方论丛》 1982年第2期97-105,共9页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意思是说,每当晨鼓报晓时,街巷已是人群熙攘,尽管暮鼓咚咚,依然是车水马龙,万国藩邦使者跋山涉水来朝,争先恐后地呈献金帛贡品。
关键词 日本 遣唐史 天武 外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现代化问题
8
作者 赵连泰 《北方论丛》 1979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日本是一个属于第二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国民经济必然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支配之下发展变化的。但是,战后日本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表明,
关键词 国民经济现代化 战后日本 资本主义国家 基本经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