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白酒固态发酵过程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建敏 黄永光 +2 位作者 周文美 程兰香 赵辰路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9,共7页
以固态发酵过程中放线菌的研究历史为主线,综述了固态发酵过程放线菌研究的发展历程,固态发酵过程放线菌数量、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以及基因组研究等方面,最后展望了我国固态发酵过程中放线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白酒 固态发酵 放线菌 分离 次生代谢产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永光 姜莹 +2 位作者 周纪廷 赵辰路 周文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5,共5页
以荞麦和马尾松花粉为原料,研制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对5株酵母菌进行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优良酵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荞麦和马尾松花粉为原料,研制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对5株酵母菌进行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优良酵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安琪甜酒干酵母为发酵菌种,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g∶m L)、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制得的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的酒精度为6.2%vol,总黄酮含量为92.92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马尾松花粉 发酵工艺 格瓦斯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链霉菌的鉴定与酿造主要应激条件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敏 黄永光 +3 位作者 周文美 尤小龙 赵辰路 周纪廷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2,18,共6页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A22为对象,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池环境中p H值、乙醇、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A2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22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均能耐受p H值4.0及4%vol乙醇浓度。A2、A22两株链霉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链霉菌 鉴定 耐受性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中Streptomyces flocculus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敏 黄永光 +4 位作者 周文美 程兰香 赵辰路 尤小龙 周纪廷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9,共4页
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F1,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的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关键词 微生物 酱香型白酒 堆积酒醅 链霉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风味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文美 姜莹 +2 位作者 罗英 赵辰路 周纪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甜、苦荞麦和大麦芽为原料制备格瓦斯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通过添加蔗糖、柠檬酸和马尾松花粉对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风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格瓦斯饮料蔗糖添加量25 g/L、柠檬酸添加量3 g/L、马尾松花粉添加量12... 以甜、苦荞麦和大麦芽为原料制备格瓦斯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通过添加蔗糖、柠檬酸和马尾松花粉对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风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格瓦斯饮料蔗糖添加量25 g/L、柠檬酸添加量3 g/L、马尾松花粉添加量12%。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颜色呈深黄色、气味芬芳、口感润滑、风味馥郁,最终感官评分为90.14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芽 马尾松花粉 格瓦斯饮料 风味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
6
作者 王勇 文君 +1 位作者 薛勇 赵辰路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23-28,35,共7页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优化了顶空孵化时间、顶空孵化温度、氯化钠添加量和样品保存条件。样品采集加入0.05 g抗坏血酸避光冷藏保存,取10 mL水样于80℃下孵化15 min,经RESTEK Rtx...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优化了顶空孵化时间、顶空孵化温度、氯化钠添加量和样品保存条件。样品采集加入0.05 g抗坏血酸避光冷藏保存,取10 mL水样于80℃下孵化15 min,经RESTEK Rtx-1701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后进行测定,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001~0.2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000014~0.00062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2%~118.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7.4%(n=6)。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生活饮用水 氯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