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铬污染地植物的富集特征及其种子萌发对铬(Cr^(6+))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龙冲 张秋玲 +3 位作者 赵袁 葛楠楠 杨晓峰 朱秀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7,共8页
为了解重金属铬污染地植物的耐性,对铬重污染区4种常见植物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L.)Beauv.)、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荆条(Vitex negundo L.)进行植株重金属检测及其不同质量... 为了解重金属铬污染地植物的耐性,对铬重污染区4种常见植物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L.)Beauv.)、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荆条(Vitex negundo L.)进行植株重金属检测及其不同质量浓度铬(Cr^(6+))处理下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铬渣堆区的铬污染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作用,其中狼尾草铬(Cr^(6+))积累最高且生物量较大,地上部分铬(Cr^(6+))积累量为1 087.25 mg·kg^(-1),根部铬(Cr^(6+))积累量为1 066.75 mg·kg^(-1),属于筛选出来的铬(Cr^(6+))超富集植物;不同铬(Cr^(6+))浓度处理对狼尾草、金色狗尾草、虎尾草种子萌发率无显著抑制作用,而对荆条种子萌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对重金属铬(Cr^(6+))的耐受性高低依次为狼尾草、金色狗尾草、虎尾草、荆条;不同质量浓度铬(Cr^(6+))胁迫对4种植物种子的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影响不同,其中对狼尾草、荆条影响不明显,金色狗尾草表现出低质量浓度(0~10 mg·L^(-1))促进和高质量浓度(15~30 mg·L^(-1))抑制种子萌发的趋势,虎尾草则表现出随铬(Cr^(6+))质量浓度升高而抑制种子萌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特征 金色狗尾草 狼尾草 虎尾草 荆条 种子萌发 铬(Cr^6+)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紫金黄龙村格木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国岳 吴林芳 +3 位作者 赵袁 郭韵 黄明钗 曹洪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4期67-72,共6页
基于样方调查,对广东省紫金黄龙村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 m^2的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28科43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本群落的94.74%;群落组成种类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 基于样方调查,对广东省紫金黄龙村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 m^2的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28科43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本群落的94.74%;群落组成种类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全部种类的80.85%。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乔木层郁闭度达0.9以上;中、大径级个体较多,平均胸高断面积达44.19 m^2/hm^2,林下灌木层及草本层盖度较低,分别为30%和20%;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各层次丰富度指数为乔>灌>草,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为灌>草>乔。该群落是以格木为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格木属进展种群,只要没有大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群落将维持目前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 格木林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阔叶林展叶物候及其种内种间差异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雪娜 杜彦君 +2 位作者 赵袁 郭希梅 黄忠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植物的展叶物候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密切相关,但未见有定性的研究植物展叶物候的种间和种内差异与验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展叶物候系统发育关系的报道。为了更好地理解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机制和预测不同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植物的展叶物候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密切相关,但未见有定性的研究植物展叶物候的种间和种内差异与验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展叶物候系统发育关系的报道。为了更好地理解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机制和预测不同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该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对44个树种的展叶物候进行了连续观测,利用变异系数定性分析了气候因子、系统发育关系对展叶始期及其种内和种间差异和展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展叶始期主要集中在3-5月,植物展叶物候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不同物种的展叶物候种内变异差别较大,其中种内差异最大的是红皮紫棱(Craibiodendron kwangtungense)(变异系数为0.74),最小的是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变异系数为0.09);基于APGⅢ物种数据库构建谱系树,发现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展叶物候无显著影响,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展叶期并不相似。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生态系统过程,如碳循环、物质能量流动,以及展叶物候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展叶物候 种内种间差异 变异系数 谱系保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和土壤湿度对中国东部温带蒲公英黄枯普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婷婷 赵袁 +2 位作者 陈效逑 姜梦迪 梁博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了揭示草本植物秋季物候的时间变化及其气候归因,利用中国东部温带47个站点1992-2012年的植物物候与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蒲公英黄枯普期的变化趋势,并模拟黄枯普期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在1992-2012年期间,34个站点的蒲公英黄... 为了揭示草本植物秋季物候的时间变化及其气候归因,利用中国东部温带47个站点1992-2012年的植物物候与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蒲公英黄枯普期的变化趋势,并模拟黄枯普期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在1992-2012年期间,34个站点的蒲公英黄枯普期呈推迟的趋势,其中22个站点呈显著推迟的趋势,相比之下,13个站点的蒲公英黄枯普期呈提前的趋势,其中5个站点呈显著提前的趋势;2)各站蒲公英黄枯普期与生长季(展叶始期到黄枯普期的期间)的平均温度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但与秋季土壤相对湿度和秋季日最低温度主要呈正相关关系;3)在30个单站有效最优模型(p<0.05)中,蒲公英黄枯普期受秋季土壤相对湿度影响的站点有22个,受秋季日最低温度影响的站点有19个,受生长季平均温度影响的站点有21个。此外,模型模拟的精度受到蒲公英黄枯普期年际波动的显著影响,即在一个站点处的黄枯普期年际波动越小,模型的模拟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草本植物秋季物候 线性趋势 生长季均温 秋季低温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