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上)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良启 李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回顾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工艺的种类、特点与技术水平,指出必须开展食醋代谢工程研究,以现代生产技术推进食醋生产的技术进步,通过选育优良菌剂、优化生产工艺、设计革新生产设备和开发食醋新产品,使我国从制醋古国... 回顾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工艺的种类、特点与技术水平,指出必须开展食醋代谢工程研究,以现代生产技术推进食醋生产的技术进步,通过选育优良菌剂、优化生产工艺、设计革新生产设备和开发食醋新产品,使我国从制醋古国和大国转变为现代化制醋工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生产工艺 代谢工程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良启 李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7,共3页
2.3食醋生产与消费水平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食醋生产技术已呈现出传统酿造、纯种固态、纯种液态3种工艺并存的局面,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从有关食醋生产单位的主要生产指标来看,我国固体发酵食醋的出品率为5~11.5kg(3.5%HAC,W/V)... 2.3食醋生产与消费水平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食醋生产技术已呈现出传统酿造、纯种固态、纯种液态3种工艺并存的局面,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从有关食醋生产单位的主要生产指标来看,我国固体发酵食醋的出品率为5~11.5kg(3.5%HAC,W/V)/每千克主料.原料的淀粉利用率为30%~40%,很少能够超过50%.相对固体发酵食醋而言,液体发酵食醋的生产水平要高些.以上海醋厂自吸式发酵罐制醋为例,酒精转酸率为93.84%,日氧化酒精量为18.4L/m3·d.这些技术指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但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酒精转化率较日本低了将近5%,日氧化酒精量低了25%,而每立方米发酵罐的耗电量却高出日本45%左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生产 传统酿造 出品率 主料 液态 固态 固体发酵 中国 技术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酒产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酸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佳 雷振河 +4 位作者 吕利华 李奇 童敏江 弓晓艳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3-46,共4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汾酒发酸酒醅的有机酸产物,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微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了产酸细菌。进行了酒醅发酸条件试验和模拟酿酒试验。结果表明,酒醅发酸的主要原因是乳酸超标,从中分离到29株产乳酸细...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汾酒发酸酒醅的有机酸产物,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微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了产酸细菌。进行了酒醅发酸条件试验和模拟酿酒试验。结果表明,酒醅发酸的主要原因是乳酸超标,从中分离到29株产乳酸细菌,其中有8株乳酸高产株,它们分别属于乳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影响酒醅发酸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温度可以打破汾酒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平衡,进而引发汾酒酿造代谢方向歧化,导致乳酸过量积累。调节发酵温度可以有效控制酒醅发酸,使汾酒酿造过程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鉴定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中有机酸的HPLC测定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6-459,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5.47%,回收率达到95.1%~10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排斥 山西老陈醋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产酸功能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弓晓艳 吕利华 +4 位作者 武振宇 沙文革 赵佳 童敏江 赵良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跟踪老陈醋醋醅的酿造过程,分离了醋醅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共96株。分析了老陈醋醋醅酿造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初筛,确定了8株产酸菌,而后,对产酸菌的代谢特性进行研究,最终确... 跟踪老陈醋醋醅的酿造过程,分离了醋醅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共96株。分析了老陈醋醋醅酿造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初筛,确定了8株产酸菌,而后,对产酸菌的代谢特性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4株产酸功能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法将4株产酸功能菌株分别归属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巴斯德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该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酿造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产酸功能菌 分类鉴定 16St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代谢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莎 雷振河 +2 位作者 李琦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跟踪汾酒的酿造过程,应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代谢产物,找出了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消长规律和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确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 跟踪汾酒的酿造过程,应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代谢产物,找出了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消长规律和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确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汾酒酿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酿造 汾酒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化酶活菌株的选育及其在山西老陈醋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91,共4页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该突变株制备高糖化酶活麸曲的工艺,并将高糖化酶活麸曲与我们已经构建的产酒生香酵母菌共培养液共同添加到山西老陈醋的酒醪发酵中,使淀粉利用率提高了27%,乙醇产量提高了34%,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1倍,酒醪的产量与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离子注入 育种 山西老陈醋 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IN7-31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参数与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贺莹 吕利华 +1 位作者 张婵 赵良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通过N+注入、氯化锂一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选育了一株高产糖化酶黑曲霉IN7-31(Aspergillus niger)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前期的预实验,筛选出了对发酵工艺影响较大的三个培养基成分... 通过N+注入、氯化锂一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选育了一株高产糖化酶黑曲霉IN7-31(Aspergillus niger)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前期的预实验,筛选出了对发酵工艺影响较大的三个培养基成分和两个培养条件,然后,分别对这两组进行了最陡爬坡实验,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了这几个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后的验证实验。利用SAS软件分析得到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粉56.5g/L,豆粉22.0g/L,K2HPO4 1.3g/L,pH值为6.40,装液量80.8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黑曲霉产糖化酶的最大酶活为304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59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产糖化酶黑曲霉液态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可以为糖化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糖化酶 液态发酵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童敏江 雷振河 +2 位作者 李琦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菌株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发酵试验,确定了30株与主要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毕赤氏酵母属、卵胞酵母属、酵母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本文研究结果为探索汾酒酿造机理和优化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酿酒酵母菌共培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丽绒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5,共4页
通过对山西老陈醋大曲的富集培养,筛选到9株高产乙醇或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功能菌株,分别挑选高产乙醇和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各1株(经分类鉴定,二者分别为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进行共培养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共培养条... 通过对山西老陈醋大曲的富集培养,筛选到9株高产乙醇或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功能菌株,分别挑选高产乙醇和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各1株(经分类鉴定,二者分别为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进行共培养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共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pH值4.0、33℃8、0 r/min摇床培养。应用该共培养物进行了酿酒试验,乙醇和乙酸乙酯产量分别达到体积分数为5.93%和0.02%。以3%的共培养物加入到传统山西老陈醋的酿酒过程中,主要生产指标较传统工艺有显著提高,其乙醇产量提高14%,糖醇转化率提高18.6%,乙酸乙酯的含量提高了1倍。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功能菌共培养体系改善大曲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传统酿造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酵母菌 共培养 乙醇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醋酸分批发酵 被引量:12
11
作者 武斌 李丽 赵良启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醋酸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与醋酸发酵实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结果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g/L,酵母膏10g/L,乙醇10%(v/v),pH5.5,装量50mL/500mL,静置培养5d。在优化条件下,醋酸产量比用... 目的醋酸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与醋酸发酵实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结果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g/L,酵母膏10g/L,乙醇10%(v/v),pH5.5,装量50mL/500mL,静置培养5d。在优化条件下,醋酸产量比用普通产酸培养基提高了36.4%。应用于分批发酵试验产酸较高。结论优化培养条件适合醋酸菌生长与醋酸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杆菌属巴氏醋杆菌 培养条件 正交设计 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红曲霉酯化酶催化合成乳酸乙酯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牛牛 雷振河 +2 位作者 吕利华 李奇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利用自汾酒大曲中分离获得的产酯能力较高的红曲霉菌株,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酯化酶活性为检测指标,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质量配比为麸皮:水=1:1;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0℃,发酵... 利用自汾酒大曲中分离获得的产酯能力较高的红曲霉菌株,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酯化酶活性为检测指标,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质量配比为麸皮:水=1:1;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0℃,发酵4 d,制得酯化酶酶制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其酯化酶的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催化条件为:乙醇和乳酸的摩尔比为6,加酶量1.5%,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30℃,乳酸乙酯生成量可达到3.3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酯化 乳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汉逊酵母发酵乙酸乙酯条件优化和代谢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韡 吕利华 赵良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以高粱和大曲为原料,用一株异常汉逊酵母NZ-19-1为发酵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其发酵原料配比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在葡萄糖含量27%的高粱水解液中,辅以4%的大曲,初始pH值为5.0,装料系数0.25,25℃下采用静置方法发酵13天,可获... 以高粱和大曲为原料,用一株异常汉逊酵母NZ-19-1为发酵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其发酵原料配比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在葡萄糖含量27%的高粱水解液中,辅以4%的大曲,初始pH值为5.0,装料系数0.25,25℃下采用静置方法发酵13天,可获得富含乙酸乙酯含量的酒醅,初步建立了一种乙酸乙酯含量较高的勾兑用白酒的生产工艺。通过对这株高产菌特征性代谢产物和醇酰基转移酶的研究,得出该菌株合成乙酸乙酯的途径是:先利用葡萄糖生成乙酸和乙醇,乙酸在HSCoA的作用下激活为乙酰-CoA,与乙醇在醇酰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乙酸乙酯。这一结果可为今后将该菌株运用于富含乙酸乙酯的勾兑用白酒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 发酵条件优化 代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皮菜水应激蛋白对结肠癌DLD1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松佳 郭向荣 +3 位作者 单树花 武海丽 赵良启 李卓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16-420,503,共6页
目的探讨地皮菜水应激蛋白(water stress proteins,WSP1)对结肠癌DLD1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结肠癌细胞DLD1经WSP1处理后,利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DLD1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利用real time PC... 目的探讨地皮菜水应激蛋白(water stress proteins,WSP1)对结肠癌DLD1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结肠癌细胞DLD1经WSP1处理后,利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DLD1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LD1细胞内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WSP1处理DLD1细胞后,DLD1细胞-细胞黏附率升高(P<0.01),细胞-基质黏附率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和integrinβ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WSP1能够促进DLD1细胞间黏附并降低细胞-基质间黏附,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皮菜 水应激蛋白 结肠癌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zobium sp.N613胞外多糖流变性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盛 程红兵 +2 位作者 陈艳丽 谢红 赵良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19,123,共5页
主要研究了浓度、剪切力、温度、pH、盐离子浓度、加热时间、冻融变化、微波及超声波处理等对Rhizobium sp·N613(REPS)胞外多糖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REPS溶液的粘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到0·9%时,其粘度为41... 主要研究了浓度、剪切力、温度、pH、盐离子浓度、加热时间、冻融变化、微波及超声波处理等对Rhizobium sp·N613(REPS)胞外多糖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REPS溶液的粘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到0·9%时,其粘度为41·5mPa·s;REPS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REPS的最佳溶解温度为70℃,加热时间以1·5h为宜;pH、冻融变化、短时间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对REPS溶液的粘度影响较小;REPS有良好的耐盐稳定性和抗降解性能;0·6%REPS溶液的吸光度为0·758,透光率为17·78%,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1·67%。此外,还进行了REPS的特性粘度、急性毒性测试和蓄积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粘度高、无毒性的特点,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流变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16
作者 程红兵 陈云霞 +2 位作者 张雄鹰 赵良启 曹艳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细菌胞外多糖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70只肝癌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 mg/kg)和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 d。于造模第11天观察抑瘤率、胸腺指数和...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细菌胞外多糖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70只肝癌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 mg/kg)和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 d。于造模第11天观察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 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 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21.60%、23.50%,34.90%,26.50%和28.92%。与模型组比较,除0.5 mg/kg外,其余各浓度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SREPS不同剂量组可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其中2.5 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SRESP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酯化多糖 肝癌H22 抑瘤率 胸腺指数 脾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酒酒醅有机酸的研究及酿造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坚 林汲 +2 位作者 雷振河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夏季汾酒酒醅中有机酸成分,以平板划线法分离得到夏季汾酒正常酒醅和酸度过高酒醅中的产酸细菌。研究了影响酒醅总酸度的因素进而对汾酒酿造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醅中有机酸以乙酸和乳酸为主,从正常酒...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夏季汾酒酒醅中有机酸成分,以平板划线法分离得到夏季汾酒正常酒醅和酸度过高酒醅中的产酸细菌。研究了影响酒醅总酸度的因素进而对汾酒酿造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醅中有机酸以乙酸和乳酸为主,从正常酒醅中分离到23株产乙酸细菌,5株产乳酸细菌,从酸度过高酒醅中分离到22株产乙酸细菌,29株产乳酸细菌。酒醅酿造的环境温度、入缸水分和装料量对酒醅总酸度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适宜酸度的汾酒酿造条件,即环境温度20℃、入缸水分51%、装料量0.83 kg,出缸酒醅的总酸度为2.12(0.1 mol NaOH mL/g酒醅),与模型的预测值2.07基本相符。上述结果为解决汾酒夏季生产酒醅酸度过高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 酒醅 有机酸 酸度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乙酸乙酯老陈醋液态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勇 吕利华 赵良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以高粱为糖质原料,老陈醋大曲与醋醅功能菌汉逊酵母10-JN-1、醋酸杆菌3-C-2作为发酵剂,研究开发了一种高乙酸乙酯老陈醋的液态发酵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酒化、醋化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酒醪发酵完毕后,补糖调控7d,使乙酸乙... 以高粱为糖质原料,老陈醋大曲与醋醅功能菌汉逊酵母10-JN-1、醋酸杆菌3-C-2作为发酵剂,研究开发了一种高乙酸乙酯老陈醋的液态发酵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酒化、醋化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酒醪发酵完毕后,补糖调控7d,使乙酸乙酯和乙醇产量分别达到37mg/100mL、4.1g/100mL;当醋酸发酵完毕后,产品的醋酸含量达到了5g/100mL,且其感官、理化及细菌指标也符合国家GB2719-1996食醋卫生标准。该工艺发酵周期较老陈醋传统工艺缩短近一半,同时乙酸乙酯含量是普通老陈醋的2倍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乙酸乙酯老陈醋 液态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的羧甲基化及其抗肿瘤活性
19
作者 聂瑞红 吕利华 +2 位作者 魏国琴 王桂琴 赵良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羧甲基化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用一氯乙酸对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LREPS)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 目的建立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羧甲基化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用一氯乙酸对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LREPS)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醚化温度及时间对羧甲基化LREPS(CM-LREPS)羧甲基取代度(DS)的影响,并获得一系列CM-LREPS产物。红外图谱表征CM-LREPS分子结构。选取4组取代度(0.285,0.531,0.659和0.899)的CM-LREPS样品进行了小鼠肝癌腹水瘤H22抑瘤效果检验。结果红外图谱分析表明,实现了LREPS的羧甲基化。抗肿瘤试验表明,取代度为0.659的CM-LREPS效果最佳,抑瘤率高达59.2%。以取代度和抑瘤率为检测指标,确定CM-LREPS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90%,LREPS用量为2.0 g,一氯乙酸用量为3.0 g,氢氧化钠用量为4.0 g,醚化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4 h。结论建立了CM-LREPS制备工艺并获取了相关抗肿瘤技术参数,为该多糖制剂的生产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BIUM SP N613 胞外多糖 羧甲基化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