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铜离子及草甘膦对翅碱蓬发芽率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肖依 魏海峰 +4 位作者 胡蝶 徐涛 徐光景 黄欣 洪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探究辽宁盘锦红海滩湿地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死亡的原因,采用水培方式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铜离子浓度(0、0.1、0.5、2.0、5.0 mg/L)和草甘膦浓度(0、1、5、10、20 mg/L)对翅碱蓬种子发芽率及... 为探究辽宁盘锦红海滩湿地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死亡的原因,采用水培方式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铜离子浓度(0、0.1、0.5、2.0、5.0 mg/L)和草甘膦浓度(0、1、5、10、20 mg/L)对翅碱蓬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铜离子(≤0.1 mg/L)对翅碱蓬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提高了7.3%,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大,翅碱蓬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逐渐下降,且二者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盐度对翅碱蓬发芽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盐度的增加发芽率不断降低,低盐度(≤15)对翅碱蓬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盐度(20~30)对其幼苗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浓度间影响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验证了翅碱蓬对盐的高耐受性;草甘膦对翅碱蓬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说明翅碱蓬对此类除草剂极其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生态退化原因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碱蓬 铜离子 盐度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对2种多环芳烃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魏海峰 赵肖依 +6 位作者 王闯 刘潘 刘长发 黄欣 霍玉洁 赵雨朦 夏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过程,选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作为受试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了3-甲基菲和9,10-甲基蒽2种多环芳烃在皱纹盘鲍体内的富集动力学过程,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鲍鱼对2...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过程,选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作为受试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了3-甲基菲和9,10-甲基蒽2种多环芳烃在皱纹盘鲍体内的富集动力学过程,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鲍鱼对2种多环芳烃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以及平衡状态下鲍鱼体内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Cmax)、生物学半衰期(t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鲍鱼对9,10-甲基蒽富集动力学参数K1、K2、BCF、Cmax、t1/2的平均值分别为4.9437、0.406、13.59、790.03μg·L^-1、3.78d。鲍鱼对3-甲基菲富集动力学参数K1、K2、BCF、Cmax、t1/2的平均值分别为2.3023、0.367、5.97、354.37μg·L^-1、3.13d。鲍鱼在不同浓度下对3-甲基菲和9,10-甲基蒽的生物富集过程均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菲 9 10-甲基蒽 多环芳烃 鲍鱼 富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烷基多环芳烃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香 魏海峰 +5 位作者 刘长发 宋雪 赵肖依 赵雨朦 夏宁 霍玉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9,共7页
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类(PAHs)主要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海洋中的多环芳烃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为了揭示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海参的生态毒理效应,将仿刺参(Apostichop... 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类(PAHs)主要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海洋中的多环芳烃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为了揭示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海参的生态毒理效应,将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2种烷基多环芳烃3-甲基菲(5、10、100μg·L^-1)和2-甲基蒽(5、10、50μg·L^-1)中,检测暴露3d、7d和14d后,3-甲基菲和2-甲基蒽胁迫下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甲基菲和2-甲基蒽胁迫下,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与对照组相比,3-甲基菲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2-甲基蒽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影响作用不同,暴露7d后,2-甲基蒽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基因的表达表现出抑制作用,对p53基因的表达表现出诱导作用。相同浓度与时间胁迫下,2-甲基蒽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比3-甲基菲的影响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甲基菲和2-甲基蒽均可不同程度影响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且与3-甲基菲相比,2-甲基蒽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较明显。上述结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仿刺参的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菲 2-甲基蒽 仿刺参 CYP450 P5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多环芳烃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帅 刘欢 +2 位作者 魏海峰 赵肖依 宋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2-360,共9页
为探究苯并[a]芘、三甲基菲、二甲基蒽和惹烯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式,探讨了4种多环芳烃(PAHs)对虾夷扇贝幼体的毒性效应。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三甲基菲、二甲... 为探究苯并[a]芘、三甲基菲、二甲基蒽和惹烯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式,探讨了4种多环芳烃(PAHs)对虾夷扇贝幼体的毒性效应。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三甲基菲、二甲基蒽和惹烯作用下,观察虾夷扇贝的卵子受精率和幼体死亡率。结果表明,PAHs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子的受精率显著降低,幼体死亡率显著增加,与PAHs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苯并[a]芘对虾夷扇贝幼体在9、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252.75、115.85和48.13 mg·L-1,二甲基蒽对虾夷扇贝幼体在9、24和48 h的LC 50分别为529.57、206.46和68.42 mg·L-1,三甲基菲对虾夷扇贝幼体在9、24和48 h的LC 50分别为440.28、290.72和92.40 mg·L-1,惹烯对虾夷扇贝幼体在9、24和48 h的LC 50分别为162.92、129.51和63.97 mg·L-1。4种PAHs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49、2.25、2.80和4.68 mg·L-1,其毒性大小顺序为苯并[a]芘>惹烯>二甲基蒽>三甲基菲。同时,借助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结果对PAHs化合物毒性原理进行了初步讨论。本实验为评估PAHs对海洋生物安全的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虾夷扇贝 毒性作用 LC 50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多环芳烃对海胆细胞色素 CYP17A1 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刘帅 宿甜甜 +3 位作者 刘长发 魏海峰 赵肖依 宋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5-351,共7页
为揭示不同种类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1、5和20μg·L-1)以及2种烷基多环芳烃3-甲基菲(5、10和100μg·L-1)和2-甲基蒽(5、10和50μg... 为揭示不同种类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1、5和20μg·L-1)以及2种烷基多环芳烃3-甲基菲(5、10和100μg·L-1)和2-甲基蒽(5、10和50μg·L-1)对海胆细胞色素CYP17A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不同浓度的3种多环芳烃对海胆细胞色素CYP17A1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暴露14 d后,苯并(a)芘20μg·L-1处理组对海胆CYP17A1基因的表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暴露14 d后,3-甲基菲100μg·L-1处理组对海胆CYP17A1基因的表达表现出诱导作用(P<0.05);暴露14 d后,2-甲基蒽50μg·L-1处理组对海胆CYP17A1基因的表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2-甲基蒽对海胆CYP17A1基因表达的影响比苯并(a)芘、3-甲基菲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3-甲基菲 2-甲基蒽 中间球海胆 细胞色素CYP17A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碱蓬对镉的耐性及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欣 何洁 +3 位作者 赵肖依 万婷 魏海峰 刘远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重金属Cd具有高毒性,对生物体危害较大。盘锦红海滩优势物种翅碱蓬能够吸收一定量的重金属,因此可用于湿地滩涂污染的原位修复。通过水培的方法,以翅碱蓬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Cd胁迫下翅碱蓬的根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 重金属Cd具有高毒性,对生物体危害较大。盘锦红海滩优势物种翅碱蓬能够吸收一定量的重金属,因此可用于湿地滩涂污染的原位修复。通过水培的方法,以翅碱蓬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Cd胁迫下翅碱蓬的根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茎、叶内Cd的含量,探讨Cd对于翅碱蓬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Cd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翅碱蓬的根长和苗高起到促进作用,而低浓度Cd对翅碱蓬根长和苗高生长起到抑制;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对翅碱蓬鲜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弱表现为20μg·L^(-1)浓度组>1μg·L^(-1)浓度组。不同Cd浓度下翅碱蓬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植物各个部位对于Cd的吸收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翅碱蓬 湿地修复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