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场景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冲 王大为 +10 位作者 于朋鑫 周文 孙希子 唐媛媛 赵赟 刘秋雨 谢开 周舒畅 李大胜 赵绍宏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8-894,共7页
目的:基于临床验证性研究,探索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系统(AI-ADS)潜在的临床应用场景。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来自三家医院的1049例胸部CT扫描数据,包括400例胸部CT表现正常的病例、233例新冠肺炎病例和416例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 目的:基于临床验证性研究,探索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系统(AI-ADS)潜在的临床应用场景。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来自三家医院的1049例胸部CT扫描数据,包括400例胸部CT表现正常的病例、233例新冠肺炎病例和416例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六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参与了数据标注工作。采用敏感度、特异度、Dice系数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人工智能系统在相应场景中的性能表现。结果:AI-ADS基于胸部CT识别各类型肺炎、细菌性肺炎、新冠肺炎、其他病毒性肺炎和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AUC分别为0.968、0.983、0.992、0.941、0.958,检测各种肺炎的敏感度均超过0.90;鉴别病毒性肺炎和非病毒性肺炎的AUC达到0.950,敏感度为0.885,特异度为0.910;在新冠肺炎和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测试集中分割肺炎区域的平均Dice系数分别达到0.851和0.753。结论:AI-ADS在肺炎的检测预警、病灶定量分析以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具备了后疫情时代的多场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辅助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面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绍宏 蔡祖龙 +2 位作者 刘新 赵红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两名有经验的心血管放射医师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使用16排多层面螺旋CT获得1.25mm层厚(1mm重建...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两名有经验的心血管放射医师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使用16排多层面螺旋CT获得1.25mm层厚(1mm重建间隔)图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2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1例A型,22例B型;B型壁内血肿中,仅累及降主动脉的8例,胸腹主动脉受累11例,局限于腹主动脉3例;11例壁内血肿伴主动脉穿透溃疡,其中2例行带膜内支架治疗。结论:多层面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髂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绍宏 郭伟 +2 位作者 刘小平 聂永康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16层螺旋CT 下肢 髂部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绍宏 高育璈 +2 位作者 蔡祖龙 宋学坤 罗四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通过对40例肝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找出较适合螺旋CT肝脏扫描的造影剂应用技术,测量了单、双时相注射的肝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增强值,并对最高增强值及对应时间、平衡期和增强值30Hu以上平衡期适合扫描的时间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40例肝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找出较适合螺旋CT肝脏扫描的造影剂应用技术,测量了单、双时相注射的肝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增强值,并对最高增强值及对应时间、平衡期和增强值30Hu以上平衡期适合扫描的时间进行了分析,单时相注射的肝脏最高增强值高于双时相注射,到达时间比双时相早15秒,单时相注射平衡期比双时相提前20秒,增强值30Hu以上到平衡期时间单、双时相注射分别为35s和50s,所以,单时相注射更适于螺旋CT肝脏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造影剂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肿瘤的CT增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54-55,60,共3页
肝脏肿瘤的CT增强研究赵绍宏综述蔡祖龙审校CT出现是影像诊断方法学的一次飞跃,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能力,特别是肿瘤性病变。CT造影剂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肝脏疾病影像的清晰度和检出率。但造影剂应用... 肝脏肿瘤的CT增强研究赵绍宏综述蔡祖龙审校CT出现是影像诊断方法学的一次飞跃,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能力,特别是肿瘤性病变。CT造影剂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肝脏疾病影像的清晰度和检出率。但造影剂应用技术的不同,也会影响图像质量和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m以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43
6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李颖娜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密度 肺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亚型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郭晓东 蔡祖龙 +2 位作者 宋学坤 曹丹庆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病变 螺旋扫描 三维CT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颅面骨三维定量测量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海钟 步荣发 +6 位作者 柳春明 赵红 赵绍宏 温伟生 倪紫砚 杨舸 梁立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数据库 正常人 颅面骨 三维定量测量 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临床及CT表现对长期存在≤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金梅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比较进展组(病灶增大或/和出现实性成分)与未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的CT征象;应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及文献报道的对肺腺癌相关因素的界定,计算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指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求得风险指数的界值,检验风险指数预测病变进展的效度。结果 100例(108个病灶)患者中有15例(15个病灶)出现进展,所有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1016.36±486.00)d;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病变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改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3,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病变的密度(CT值≥-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为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3,P=0.021);预测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的界值为4.25(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89.2%、符合率为83.3%)。结论对于长期存在≤10 mm的p GGN,病灶密度≥-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可以预测病变的进展;风险指数<4.25提示病变进展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肿瘤 腺癌 随访研究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骨三维定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海钟 步荣发 +6 位作者 黄旭明 赵红 叶慧义 赵绍宏 温伟生 倪紫砚 杨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研究当下颌骨处于正常牙尖交错位时,正常成人颅面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选择60名正常范围的志愿者,在正常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在EASYVISION工作站上对重建的颅面骨影像进行... 目的:研究当下颌骨处于正常牙尖交错位时,正常成人颅面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选择60名正常范围的志愿者,在正常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在EASYVISION工作站上对重建的颅面骨影像进行三维测量。在三维骨结构上定点37个,对有意义的两点间直线距离三点所形成的角度,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数据。结果:颅面骨CT三维测量较为客观和精确地反映出在正常牙尖交错位时颅面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数据比值的标准差远小于数据范围的标准差。结论:计算机三维定量测量精确性高。本研究提供正常数据,为颅骨骨畸形患者提供参考,颅面骨三维重建有助于正颌外科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术前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定量测量 颅面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新 蔡祖龙 +3 位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赵绍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CTA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晓梅 王靖红 +3 位作者 吴重重 聂永康 赵绍宏 高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极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7例行CT增... 目的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极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7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数量、分布、形态、密度,测量病灶主体密度和强化幅度,比较不同类型的病灶扫描前后CT值和增强幅度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病灶数量:单发40例,多发1例。单发病灶分布:右肺上叶5例、中叶1例、下叶17例,左肺上叶5例、下叶12例;多发病灶1例(左肺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形态:圆形(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12例。密度:磨玻璃密度4例,单纯实变密度11例,混合实变密度26例。圆形(类圆形)病灶的扫描前后CT值、增强幅度均高于不规则形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6.51、14.06,P<0.05)。结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MSCT征象以单发圆形(类圆形)病灶、双肺下叶、混合实变密度多见,实性病灶平扫密度低于肌肉,增强扫描呈轻度至中度异常强化,圆形(类圆形)病灶比不规则形病灶密度高,强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黏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玉林 赵绍宏 +3 位作者 王国兴 曹向宇 孙正辉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管壁钙化及瘤内血栓等方面进行显示,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100%,显示动脉瘤的平均直径为8mm,最小动脉瘤直径为3.41mm;清晰显示瘤颈43例,瘤壁钙化26例,瘤内血栓13例;DSA显示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mm,清晰显示瘤颈33例,瘤壁钙化6例,瘤内血栓5例。MSCTA对于动脉瘤周边邻近骨质结构及瘤内血栓、管壁钙化及瘤颈的显示与DSA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M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较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浸润性肺腺癌CT表现 被引量:18
14
作者 景瑞 赵绍宏 +1 位作者 蔡祖龙 金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变),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结节的瘤肺界面、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结果38个浸润性肺腺癌结节最大径0.7~3.0cm,平均(1.75±0.46)cm,其中结节直径〈1cm者3个,1~2cm者25个,〉2cm者10个。所有结节边界均较清楚,结节出现分叶31个,毛刺11个,空泡征28个,形成空腔5个,胸膜凹陷征14个,血管集束征28个。18个结节局部或整体密度增高,其中局部密度增高12个,整体密度增高6个。手术病理证实贴壁生长腺癌27个,微乳头腺癌2个,腺泡样癌4个,乳头型腺癌2例,实性腺癌3例。结论pGGO肺腺癌结节中,CT表现为空泡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提示浸润性肺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磨玻璃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动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家开 蔡祖龙 +5 位作者 杨立 肖越勇 赵红 赵绍宏 聂永康 蔡剑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 目的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T诊断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结果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典型的CT征象有:①毛玻璃征象背景上合并腺泡结节样实变;②无典型分布特征的大小不等的边缘模糊的叶段性实变;③实变基础上的病理性空气支气管充气征;④动态演变特点包括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密实。结论CT特别是两次以上不同时期的随访CT检查是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理想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 演变规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蔡祖龙 高建华 +1 位作者 宋学坤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疾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烨 杨立 +1 位作者 聂永康 赵绍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确定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及DSA检查的患者24例,DSA与64层螺旋CTA检查间隔时间<2周。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确定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及DSA检查的患者24例,DSA与64层螺旋CTA检查间隔时间<2周。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SA显示34条共170段下肢动脉,69段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CTA诊断血管高估8段,低估8段。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阈值,64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7.1%,特异性96.0%,准确率97.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估、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冷琦 聂永康 +2 位作者 常瑞萍 赵绍宏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4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评价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12共80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4.4±0.4)个月... 目的分析4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评价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12共80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4.4±0.4)个月,确诊时出现转移63例,占78.75%;腺癌50例,小细胞癌2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大细胞癌1例。其中36例可辨别分化程度,中高分化3例,中分化15例,中低分化7例,低分化11例;中央型肺癌38例,CT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或狭窄33例,分叶16例,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23例;周围型肺癌42例,CT表现为分叶34例,毛刺22例,血管集束16例,胸膜凹陷17例。结论 40岁以下人群肺癌以腺癌和小细胞癌为主,其中中央型肺癌以小细胞肺癌及腺癌为主,周围型肺癌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差;患者确诊时多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外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韩玮 盖鲁粤 +2 位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肖越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MSCT增强扫描 ,在工作站对图像资料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MSCT增强扫描 ,在工作站对图像资料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30例患者中对 12 0支冠状动脉血管 (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进行了MSCT三维重建 ,图像质量良好者为 84支 (70 % ) ,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脏搏动造成的伪影 ;9例冠状动脉支架和 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 ,对于显示近中端高度 (>75 % )或完全梗阻性病有一定的准确性 (敏感性 80 % ,特异性 79.8% )。而不能显示轻度狭窄病变、远端或细小分支病变。结论 MS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诊断和对病变血管的评价 ,以及血运重建术后复查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晓梅 王靖红 +3 位作者 吴重重 赵绍宏 高杰 关志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患者均行MSCT扫描,其中11例行PET/CT扫描。MSCT征象分析包括病灶数量、形态、密度及支气管改变。PET/CT分析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及肺内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8例患者MSCT表现:单发6例,多发12例;结节肿块型9例,非结节肿块型7例,混合型2例;单纯实变密度3例,混合实变密度15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18例患者CT前瞻诊断:淋巴瘤3例,肺癌5例,肺炎7例,肉芽肿1例,性质待定2例。11例PET/CT检查肺内病灶均表现为异常高代谢,SUVmax值3.0-20.9,其中5例发现其他部位异常高代谢病灶,纵隔淋巴结异常高代谢3例,单侧锁骨上淋巴结增大1例,胰尾肿块、胃壁增厚及臀部肿块1例。11例均前瞻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为淋巴瘤8例。结论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MSCT表现以多病灶、多形态、多密度、空气支气管征为特征性表现,PET/CT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较高,PET/CT较MSCT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