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庄子渔父》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纪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8,283-284,共6页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并非范蠡,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毫不相干,这就导致他们不存在交往的可能。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毫不相同。渔父只是庄子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他达意的一个工具。庄子...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并非范蠡,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毫不相干,这就导致他们不存在交往的可能。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毫不相同。渔父只是庄子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他达意的一个工具。庄子之所以虚构"渔父"的形象,由道家爱水乐水、钟情于水的情怀及庄氏家族流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
范蠡
虚构
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演变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纪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题写者为中古佛典序跋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佛典序跋题写活动的唯一参与者,在佛典序跋的相关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古佛典序跋的题写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构成主体及构成阶层随着中土佛教、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差...
题写者为中古佛典序跋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佛典序跋题写活动的唯一参与者,在佛典序跋的相关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古佛典序跋的题写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构成主体及构成阶层随着中土佛教、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差异。而这些差异由多种因素所致,同时又具有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佛典序跋
题写者
题写者主体
题写者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意旨的阐释
3
作者
赵纪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深层次的理性思维,阐释了与佛典相关的意旨,全面揭示了佛典形成的原委,深度挖掘了佛典编纂者的著述思维,着力记载了佛典翻译者与整理者的意愿,着重阐明了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意图。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相关意旨的阐释具有...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深层次的理性思维,阐释了与佛典相关的意旨,全面揭示了佛典形成的原委,深度挖掘了佛典编纂者的著述思维,着力记载了佛典翻译者与整理者的意愿,着重阐明了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意图。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相关意旨的阐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丰富了自身信息,而且还致使自身兼容域内外文化。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意旨的阐释,是对我国序跋属性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佛典序跋
意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古目录类佛典及其序跋
4
作者
赵纪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中古时期,我国形成六十篇目录类佛典,这就为目录类佛典序跋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包括佛典目录文献序跋与目录化的佛典序跋,二者凡二十篇。在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演进的过程中,释僧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把序跋的...
中古时期,我国形成六十篇目录类佛典,这就为目录类佛典序跋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包括佛典目录文献序跋与目录化的佛典序跋,二者凡二十篇。在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演进的过程中,释僧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把序跋的题写延伸至中古目录类佛典领域,题写了中古首篇佛典目录文献序文——《出三藏记集序》,而且首次将目录的元素引入中古佛典序跋领域。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的出现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是序跋题写在中古目录类佛典领域的延伸,体现出中古佛典序跋题写范围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目录类佛典
序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理学
5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5,共15页
论理学或译逻辑、或译名学、或译原言、或译辩学、或译思维术,或译理则学;名称之纷歧,殆以此学为最甚。论理学名称之所以如此纷歧,不仅因译名之来源互异,而各派学者对此学之观点及主张之纷歧,实为其主因。故关于各种名称孰正孰误之讨论...
论理学或译逻辑、或译名学、或译原言、或译辩学、或译思维术,或译理则学;名称之纷歧,殆以此学为最甚。论理学名称之所以如此纷歧,不仅因译名之来源互异,而各派学者对此学之观点及主张之纷歧,实为其主因。故关于各种名称孰正孰误之讨论,其结果必致变为对于各派学说之批评。各派学者对于论理学所持观点及主张之纷歧,俱见于此学定义之复杂。在各种定义中,其比较普通者,即以论理学为研究思维之科学,或研究思维形式及法则之科学,其任务则在于予学者以免除错误,探求真知之道。但所谓思维,一方面需有能思之机能,另方面亦需有所思之对象,必此二者相结合,然后始能展开思维之历程。故论理学所研究之思维,如系以获得真理为目的之正当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理学
思维活动
相结合
方法论
充足理由律
客观事物
法则
研究思维
矛盾律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拱权说辨证
被引量:
3
6
作者
赵纪彬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24-34,共11页
此文是赵纪彬同志生前所撰写的《中国权说史略》遗稿的第三篇。第一篇是《释权》第二篇是《〈论语〉“权”字义疏》。作者原想将这本书写成十几万字,可是没能如愿。今将此篇发表,供哲学史界参考。
关键词
高拱
“权”
圣人
称锤
行权
论语
孔子
集注》
程朱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物钩沉——读《老子》断想之一
7
作者
赵纪彬
《文史哲》
1983年第3期79-85,共7页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强地主
韩非子
后汉书
盗贼
汉书·艺文志
东观汉记
公元
墨子
进步意义
古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理学(续)
8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吾人之心,苟能静如止水,而毫不动念则已。动则未有能与判断相离者,概念所以出之判断,谓之原始判断,原始判断者,比较表象之同异,而有所辨别之意识活动也,例如马类之中,有白、有黑、有大、有小、有肥、有瘠、有训、有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活动
相互关系
抽象概念
外延
具体概念
涵蕴
经验概念
起源
相互作用
心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理学
9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6,共16页
第二部思维第四章思维概说第一节判断为概念之本吾人已知论理学为研究关于事物思维之科学。而所谓关于事物之思维,则为判断(由语文表而出之,即谓命题)、概念及推理之通称;故此三者实为思维之三要素。本章之目的,在对此三者之本末终始关...
第二部思维第四章思维概说第一节判断为概念之本吾人已知论理学为研究关于事物思维之科学。而所谓关于事物之思维,则为判断(由语文表而出之,即谓命题)、概念及推理之通称;故此三者实为思维之三要素。本章之目的,在对此三者之本末终始关系,给以总括之说明,籍便以下各章之分别探讨。所谓思维,即是一种认识事物真像之精神劳动;而判断则为其中最大量,最普遍,最基础之原始要素。此即是说,概念为由判断而生,推理亦为由若干判断连结而成。例如:“凡人皆死,某甲是人,故某甲必死。”此一推理,即系由三个判断连结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辞
普遍性
客观存在
否定命题
肯定判断
最大量
等角三角形
论理学
相互关系
肯定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逻辑学的法则(续)
10
作者
赵纪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上节我们已经说过:思维三律之所以能包括真理,是因为它反映了分量虽变而性质不变的事物相对安定阶段。但是,分量的不休止的变化正是性质所以不得不变化的原因,所以性质的安定性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而性质的变化則是必然的,在由分...
在上节我们已经说过:思维三律之所以能包括真理,是因为它反映了分量虽变而性质不变的事物相对安定阶段。但是,分量的不休止的变化正是性质所以不得不变化的原因,所以性质的安定性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而性质的变化則是必然的,在由分量变化引起了性质变化的决定阶段上,思维三律就失掉了它的真理性的根据。相应于事物性质变化的必然性,思维三律也就必然的引起了从真理到谬误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纯粹思维的主观转化,而是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规定或推动之下,不得不出现的主观思维方面的合理反映。玆略加分析如下: 首先,自然科学虽是在思维三律的方法原理之下发展起来,但它并不被思维三律所阻止。相反的,它积累了惊人大量的新的事实,完成了和形而上学及思维三律本性上不能两立的伟大发现;尤其自从莫依尔(J·R·V·Mayer,1814—1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家
思维活动
充足理由律
形式逻辑
认识论
形而上学
性质变化
安定性
事物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逻辑学的法则
11
作者
赵紀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5-22,共8页
一、思維三律的内容或意义我们在绪论里,已经屡次说过,逻辑学的任务,在于教人如何思维,教人知道探求真理、避免错误的方法。并且也曾说过:法则是方法的基础,方法是根据法则在实践上求得适合于目的意识性效果的工具。然而,逻辑学作为方法...
一、思維三律的内容或意义我们在绪论里,已经屡次说过,逻辑学的任务,在于教人如何思维,教人知道探求真理、避免错误的方法。并且也曾说过:法则是方法的基础,方法是根据法则在实践上求得适合于目的意识性效果的工具。然而,逻辑学作为方法论,其在思维实践上所根据的法则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所必须说明的重要问题。在逻辑学的历史上,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起,经过了中古的经院学派,而至于近代的归纳阶段,整个的形式逻辑学家,都以“思维三律”为一切思维方法所共同根据的最高法则。这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了思维三律,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方法即无从说起;因而,逻辑学亦即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家
形式逻辑
表现形式
矛盾律
亚里士多德
同一律
排中律
思维实践
韩非子
否定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子对孔门邏輯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12
作者
赵紀彬
《文史哲》
1961年第2期55-63,共9页
三墨子在概念论上的光辉成就,至少有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明故”的要求,使他提起了概念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如我在本书第二章所说,孔门绝未提及,而由墨子所首先论到。墨子提起这个问题的程序,最先是对于当时流行的旧名,审辨它的正...
三墨子在概念论上的光辉成就,至少有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明故”的要求,使他提起了概念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如我在本书第二章所说,孔门绝未提及,而由墨子所首先论到。墨子提起这个问题的程序,最先是对于当时流行的旧名,审辨它的正误,而将审辨正误的标准,规定在以实定名的原则上面。例如他说: 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勉)攻伐并兼,则是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犹盲者之与人,同命黑白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豈谓有别哉?……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数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矛盾律
肯定判断
思想
名辩
充足理由律
否定判断
社会分工
功利主义
起源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子对孔门邏辑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13
作者
赵纪彬
《文史哲》
1961年第1期45-54,共10页
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对立,标帜着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巨大发展。这一发展,固然是由于战国初年新兴封建势力比在春秋末叶已经更加壮大而成熟,而更主要的则是由于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渡时期,墨子的“小人变革”
关键词
墨子
我国古代
矛盾律
逻辑思想
奴隶制社会
充足理由律
中国思想
三年之丧
名辩
类比推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杜国庠文集》笔记
14
作者
赵纪彬
《学术研究》
1966年第1期18-23,共6页
当杜老逝世时,我正住院治病,未能撰文一抒哀悼,始终耿耿于怀。际此杜老逝世五周年前夕,重温《杜国庠文集》,益觉其于哲学史方法論,創见独多,在建立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哲学史通途上,确是伟大的“便桥”;因写学习笔記数則,以为紀念。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新理学
哲学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
文集
思想
批判
奴隶制
先秦诸子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渔父》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纪彬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8,283-284,共6页
文摘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并非范蠡,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毫不相干,这就导致他们不存在交往的可能。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毫不相同。渔父只是庄子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他达意的一个工具。庄子之所以虚构"渔父"的形象,由道家爱水乐水、钟情于水的情怀及庄氏家族流亡所致。
关键词
渔父
范蠡
虚构
水
Keywords
fisherman
Fan Li
fabrication
water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演变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纪彬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6-ZD-017)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支持课题(QD15197)
文摘
题写者为中古佛典序跋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佛典序跋题写活动的唯一参与者,在佛典序跋的相关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古佛典序跋的题写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构成主体及构成阶层随着中土佛教、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差异。而这些差异由多种因素所致,同时又具有积极的价值。
关键词
中古佛典序跋
题写者
题写者主体
题写者阶层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意旨的阐释
3
作者
赵纪彬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佛典序跋研究"(2016-ZD-017)
2015年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支持课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序跋研究"(QD15197)
文摘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深层次的理性思维,阐释了与佛典相关的意旨,全面揭示了佛典形成的原委,深度挖掘了佛典编纂者的著述思维,着力记载了佛典翻译者与整理者的意愿,着重阐明了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意图。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相关意旨的阐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丰富了自身信息,而且还致使自身兼容域内外文化。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意旨的阐释,是对我国序跋属性的继承。
关键词
中古
佛典序跋
意旨
分类号
B94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古目录类佛典及其序跋
4
作者
赵纪彬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项目编号:12JZD008)
文摘
中古时期,我国形成六十篇目录类佛典,这就为目录类佛典序跋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包括佛典目录文献序跋与目录化的佛典序跋,二者凡二十篇。在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演进的过程中,释僧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把序跋的题写延伸至中古目录类佛典领域,题写了中古首篇佛典目录文献序文——《出三藏记集序》,而且首次将目录的元素引入中古佛典序跋领域。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的出现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是序跋题写在中古目录类佛典领域的延伸,体现出中古佛典序跋题写范围的扩展。
关键词
中古
目录类佛典
序跋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理学
5
作者
赵纪彬
机构
新乡师范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摘
论理学或译逻辑、或译名学、或译原言、或译辩学、或译思维术,或译理则学;名称之纷歧,殆以此学为最甚。论理学名称之所以如此纷歧,不仅因译名之来源互异,而各派学者对此学之观点及主张之纷歧,实为其主因。故关于各种名称孰正孰误之讨论,其结果必致变为对于各派学说之批评。各派学者对于论理学所持观点及主张之纷歧,俱见于此学定义之复杂。在各种定义中,其比较普通者,即以论理学为研究思维之科学,或研究思维形式及法则之科学,其任务则在于予学者以免除错误,探求真知之道。但所谓思维,一方面需有能思之机能,另方面亦需有所思之对象,必此二者相结合,然后始能展开思维之历程。故论理学所研究之思维,如系以获得真理为目的之正当思维。
关键词
论理学
思维活动
相结合
方法论
充足理由律
客观事物
法则
研究思维
矛盾律
相对主义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拱权说辨证
被引量:
3
6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24-34,共11页
文摘
此文是赵纪彬同志生前所撰写的《中国权说史略》遗稿的第三篇。第一篇是《释权》第二篇是《〈论语〉“权”字义疏》。作者原想将这本书写成十几万字,可是没能如愿。今将此篇发表,供哲学史界参考。
关键词
高拱
“权”
圣人
称锤
行权
论语
孔子
集注》
程朱
孟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物钩沉——读《老子》断想之一
7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文史哲》
1983年第3期79-85,共7页
文摘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
关键词
豪强地主
韩非子
后汉书
盗贼
汉书·艺文志
东观汉记
公元
墨子
进步意义
古本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理学(续)
8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文摘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吾人之心,苟能静如止水,而毫不动念则已。动则未有能与判断相离者,概念所以出之判断,谓之原始判断,原始判断者,比较表象之同异,而有所辨别之意识活动也,例如马类之中,有白、有黑、有大、有小、有肥、有瘠、有训、有野。
关键词
意识活动
相互关系
抽象概念
外延
具体概念
涵蕴
经验概念
起源
相互作用
心本论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理学
9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6,共16页
文摘
第二部思维第四章思维概说第一节判断为概念之本吾人已知论理学为研究关于事物思维之科学。而所谓关于事物之思维,则为判断(由语文表而出之,即谓命题)、概念及推理之通称;故此三者实为思维之三要素。本章之目的,在对此三者之本末终始关系,给以总括之说明,籍便以下各章之分别探讨。所谓思维,即是一种认识事物真像之精神劳动;而判断则为其中最大量,最普遍,最基础之原始要素。此即是说,概念为由判断而生,推理亦为由若干判断连结而成。例如:“凡人皆死,某甲是人,故某甲必死。”此一推理,即系由三个判断连结而成;
关键词
主辞
普遍性
客观存在
否定命题
肯定判断
最大量
等角三角形
论理学
相互关系
肯定命题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逻辑学的法则(续)
10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29-38,共10页
文摘
在上节我们已经说过:思维三律之所以能包括真理,是因为它反映了分量虽变而性质不变的事物相对安定阶段。但是,分量的不休止的变化正是性质所以不得不变化的原因,所以性质的安定性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而性质的变化則是必然的,在由分量变化引起了性质变化的决定阶段上,思维三律就失掉了它的真理性的根据。相应于事物性质变化的必然性,思维三律也就必然的引起了从真理到谬误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纯粹思维的主观转化,而是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规定或推动之下,不得不出现的主观思维方面的合理反映。玆略加分析如下: 首先,自然科学虽是在思维三律的方法原理之下发展起来,但它并不被思维三律所阻止。相反的,它积累了惊人大量的新的事实,完成了和形而上学及思维三律本性上不能两立的伟大发现;尤其自从莫依尔(J·R·V·Mayer,1814—1878)
关键词
逻辑学家
思维活动
充足理由律
形式逻辑
认识论
形而上学
性质变化
安定性
事物
概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逻辑学的法则
11
作者
赵紀彬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5-22,共8页
文摘
一、思維三律的内容或意义我们在绪论里,已经屡次说过,逻辑学的任务,在于教人如何思维,教人知道探求真理、避免错误的方法。并且也曾说过:法则是方法的基础,方法是根据法则在实践上求得适合于目的意识性效果的工具。然而,逻辑学作为方法论,其在思维实践上所根据的法则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所必须说明的重要问题。在逻辑学的历史上,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起,经过了中古的经院学派,而至于近代的归纳阶段,整个的形式逻辑学家,都以“思维三律”为一切思维方法所共同根据的最高法则。这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了思维三律,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方法即无从说起;因而,逻辑学亦即不能成立。
关键词
逻辑学家
形式逻辑
表现形式
矛盾律
亚里士多德
同一律
排中律
思维实践
韩非子
否定判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子对孔门邏輯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12
作者
赵紀彬
出处
《文史哲》
1961年第2期55-63,共9页
文摘
三墨子在概念论上的光辉成就,至少有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明故”的要求,使他提起了概念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如我在本书第二章所说,孔门绝未提及,而由墨子所首先论到。墨子提起这个问题的程序,最先是对于当时流行的旧名,审辨它的正误,而将审辨正误的标准,规定在以实定名的原则上面。例如他说: 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勉)攻伐并兼,则是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犹盲者之与人,同命黑白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豈谓有别哉?……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数百)。
关键词
墨子
矛盾律
肯定判断
思想
名辩
充足理由律
否定判断
社会分工
功利主义
起源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子对孔门邏辑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13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文史哲》
1961年第1期45-54,共10页
文摘
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对立,标帜着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巨大发展。这一发展,固然是由于战国初年新兴封建势力比在春秋末叶已经更加壮大而成熟,而更主要的则是由于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渡时期,墨子的“小人变革”
关键词
墨子
我国古代
矛盾律
逻辑思想
奴隶制社会
充足理由律
中国思想
三年之丧
名辩
类比推理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杜国庠文集》笔记
14
作者
赵纪彬
出处
《学术研究》
1966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摘
当杜老逝世时,我正住院治病,未能撰文一抒哀悼,始终耿耿于怀。际此杜老逝世五周年前夕,重温《杜国庠文集》,益觉其于哲学史方法論,創见独多,在建立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哲学史通途上,确是伟大的“便桥”;因写学习笔記数則,以为紀念。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新理学
哲学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
文集
思想
批判
奴隶制
先秦诸子
封建社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庄子渔父》相关问题考辨
赵纪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古佛典序跋题写者的演变
赵纪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对佛典意旨的阐释
赵纪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中古目录类佛典及其序跋
赵纪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理学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拱权说辨证
赵纪彬
《中州学刊》
198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法物钩沉——读《老子》断想之一
赵纪彬
《文史哲》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理学(续)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理学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逻辑学的法则(续)
赵纪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逻辑学的法则
赵紀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墨子对孔门邏輯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赵紀彬
《文史哲》
196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墨子对孔门邏辑思想的批判繼承和发展
赵纪彬
《文史哲》
196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读《杜国庠文集》笔记
赵纪彬
《学术研究》
196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