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芳 李璐璐 +8 位作者 赵红奕 董娅荣 姜悦才 李登亮 张天亮 熊楠楠 陈德坤 马文涛 赵慧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06-5715,共10页
旨在探究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随机选用患有乳腺炎的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治疗组,6只作为乳腺炎模型对照组;随机选用健康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对照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益生菌治疗组与益... 旨在探究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随机选用患有乳腺炎的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治疗组,6只作为乳腺炎模型对照组;随机选用健康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对照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益生菌治疗组与益生菌对照组每天饲喂唾液乳杆菌,其余不作处理。在饲喂第0、28天采集奶山羊血液、粪便和乳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菌群测序的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肠道和乳汁菌群变化。结果发现,奶山羊饲喂唾液乳杆菌后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从36.36%下降至13.64%;血液中IL-17、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和乳汁中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升高,菌群多样性增加,在肠道微生物门水平上显著提高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乳汁微生物门水平上提高了厚壁菌门和蓝藻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表明,唾液乳杆菌对隐性乳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于隐性乳腺炎治疗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隐性乳腺炎 唾液乳杆菌 肠道菌群 乳汁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ITM3对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的调控效应
2
作者 方源 侯巧弟 +2 位作者 项超辉 赵红奕 齐雪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0-2207,共8页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在调控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感染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IFITM3对PPRV...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在调控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感染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IFITM3对PPRV感染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感染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中IFITM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基因过表达及敲降技术探究IFITM3对PPR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PRV感染山羊EECs后,PPRV N蛋白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而IFITM3的表达水平较未感染对照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感染后2 h,IFITM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01);感染后3~4 h,IFITM3的表达水平最大(P<0.0001);感染后24 h,IFITM3表达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抑制IFITM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PRV感染后0~6 h,细胞内PPRV的N蛋白水平下降,感染6 h时下降尤为明显(P<0.01);感染后12~24 h,细胞内PPRV的N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过表达IFITM3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6 h,细胞内PPRV的N蛋白水平极显著上升(P<0.001);感染后12~24 h,细胞内PPRV的N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PPRV感染山羊EECs早期,通过上调IFITM3表达水平促进PPRV在宿主细胞的复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小反刍兽疫病毒 山羊EECs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