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勇杰 胡勇 +2 位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赵红勇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5 位作者 赵红勇 马维虎 孙韶华 朱彦召 许楠健 林华杰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为进钉点,在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外倾。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平均角度在矢状面尾倾(52.6±5.9)°,在冠状面外倾(12.4±2.9)°。螺钉钉道长度(22.5±1.9)mm,各固定节段间角度略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上、中、下不同胸椎节段之间的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在上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勇 赵红勇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生物力学因素在上颈椎疾患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如动物实验、物理实验、体外(尸体)实验存在不足。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可在持续性研究中重复及改变任何质量与定量变化,同时可... 生物力学因素在上颈椎疾患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如动物实验、物理实验、体外(尸体)实验存在不足。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可在持续性研究中重复及改变任何质量与定量变化,同时可提供局部以及内部的机制反应,有效地弥补现行方法的不足。本文就其在上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各种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对上颈椎病理生理机制和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俞鹏征 赵红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99-901,共3页
目的分析累及后外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25累及后外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分成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治疗,关... 目的分析累及后外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25累及后外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分成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治疗,关节镜手术组采用创伤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关节屈伸度缺失、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关节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70%)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65.5%)(P〈0.05)。结论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下复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精准,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关节镜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骨折复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