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浙薯13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益福 颜伯霖 林聪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83-84,共2页
通过观察浙薯13生育特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益福 江宏诚 江小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X期82-84,共3页
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之问题。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 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之问题。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条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直接补贴政策 完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岭市早稻生产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宏辉 应连友 +2 位作者 赵益福 江立斌 张仙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43-546,共4页
回顾温岭市早稻生产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稳定发展早稻的对策。
关键词 早稻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温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宏诚 赵益福 江小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0期6-7,共2页
关键词 补贴政策 粮食生产 农民 极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扦插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浙薯13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伟明 彦柏霖 +1 位作者 赵益福 吴列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选择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并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追肥尿素用量20-24 kg/667m2,基肥硫酸钾... 选择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并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追肥尿素用量20-24 kg/667m2,基肥硫酸钾用量20-25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扦插密度 施肥技术 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浙薯13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伟明 彦柏霖 +3 位作者 赵益福 吴列洪 李兵 沈升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93-194,共2页
对甘薯浙薯13的生育期、形态特征、生长动态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浙薯13表现长蔓、高产、晚熟,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高,食用和加工品质优良,可作食用、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用品种栽培。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铃薯地方品种珍珠香薯 被引量:1
7
作者 季志仙 赵益福 +1 位作者 吴早贵 李海营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浙江省马铃薯地方品种珍珠香薯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其薯块为黄皮黄肉,口感细腻,品质优,烘干率为21.9%;单株结薯数可达20~30个,薯块小;生育期95 d,一般鲜薯产量22.5 t·hm-2左右。
关键词 马铃薯 地方品种 珍珠香薯 特征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浙薯13主要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明 彦柏霖 赵益福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5期30-30,37,共2页
通过田间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提出了甘薯新品种浙薯13高产稳产的扦插密度及氮、钾肥用量。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浙薯13主要农艺措施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益福 刘伟明 彦柏霖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69-70,74,共3页
研究选择了浙薯13的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等3个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 研究选择了浙薯13的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等3个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左右;追肥尿素用量22kg/667m2左右,基肥硫酸钾用量20~25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扦插密度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秋豆2号综合农艺措施的优化试验
10
作者 赵益福 刘伟明 颜伯霖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3期36-37,共2页
试验选择秋大豆新品种浙秋豆2号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浙秋豆2号的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 试验选择秋大豆新品种浙秋豆2号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浙秋豆2号的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大豆 浙秋豆2号 栽培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岭市粮食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11
作者 赵益福 江立斌 林聪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已逐步成为浙江沿海地区主要生产方式,它对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解决大户素质偏低、土地流转困难、种粮风险较大等问题,才能进一步稳定发展种粮大户队伍,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关键词 粮食 规模经营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12号水稻在温岭市的种植表现及精确定量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立斌 张仙平 +2 位作者 王琴霞 王宏辉 赵益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76-77,共2页
甬优12号是近年在温岭市示范推广的单季晚稻高产新组合,在温岭市开展了精确定量栽培多点试验示范,其表现出早发优势明显、植株生长强健、穗粒数多等增产优势,单产超过10.5 t/hm2。介绍了其在温岭市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精确定量高产栽培... 甬优12号是近年在温岭市示范推广的单季晚稻高产新组合,在温岭市开展了精确定量栽培多点试验示范,其表现出早发优势明显、植株生长强健、穗粒数多等增产优势,单产超过10.5 t/hm2。介绍了其在温岭市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号 种植表现 指标设计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浙江温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甬优6号在温岭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新斌 赵益福 +2 位作者 林友根 项顺尧 郑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甬优6号(原名01-E26)是典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温岭市于2001年引进试种,表现超级稻理想株型,具超高产潜力,感光性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甬优6号(原名01-E26)是典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温岭市于2001年引进试种,表现超级稻理想株型,具超高产潜力,感光性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易受稻纵卷叶螟等危害,抗倒伏能力强,对氮肥敏感,最佳高产群体构建要求较高,米质好等特点。6年试验研究结果并经生产实践,形成了由"产量指标、经济性状、主攻方向、栽培策略、核心技术、操作规程"六部分内容组成的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甬优6号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及秧龄对连作晚稻钵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仙平 王琴霞 +3 位作者 朱伟君 江立斌 赵益福 王宏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2810-2813,共4页
为培育满足钵苗摆秧机插的连作晚稻标准壮秧,以本地常规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和秧龄2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多效唑浓度设置5个水平,从0~300 mg·kg^(-1),秧龄设置4个水平,从15~30 d。试验结... 为培育满足钵苗摆秧机插的连作晚稻标准壮秧,以本地常规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和秧龄2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多效唑浓度设置5个水平,从0~300 mg·kg^(-1),秧龄设置4个水平,从15~30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可以有效控制连作晚稻钵苗苗高,增加浓度可以加强控制苗高的效果,对比不使用多效唑,每增加75 mg·kg^(-1)浓度苗高降低10%左右(约2 cm),但多效唑的使用浓度不宜超过225 mg·kg^(-1),因为边际效应明显降低。秧龄对苗高影响极显著,随着秧龄增加苗高逐渐增加,对比15 d秧龄,每增加5 d秧龄苗高增加50%左右(5 cm左右)。秧龄20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 mg·kg^(-1),秧龄25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225、300 mg·kg^(-1)是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育秧 机插 多效唑 秧龄 钵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早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仙平 江立斌 +3 位作者 王琴霞 朱伟君 王宏辉 赵益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1-12,17,共3页
为明确早稻最适宜种植模式,开展了早稻直播、毯苗机插、钵苗机插3种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并考察秧苗素质、生育期、苗蘖动态、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与直播、毯苗机插模式相比,应用钵苗机插技术的早稻秧苗素质最高、抗逆性好、早... 为明确早稻最适宜种植模式,开展了早稻直播、毯苗机插、钵苗机插3种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并考察秧苗素质、生育期、苗蘖动态、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与直播、毯苗机插模式相比,应用钵苗机插技术的早稻秧苗素质最高、抗逆性好、早栽早发、低节位分蘖多,容易成大穗、产量最高,早稻播期可提前至3月初,全生育期延长,成熟期提前5~6 d(7月21日),产量差异的形成主要在于穗大、粒重、结实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 毯苗机插 钵苗机插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钵苗摆秧机插对早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仙平 江立斌 +4 位作者 王琴霞 王宏辉 赵益福 朱伟君 秦叶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281-1282,1284,共3页
试验以中早39为材料,研究钵苗摆秧机插技术采用不同播期对早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钵苗摆秧机插技术,将播期提前到2月底3月初、成熟期提前到7月20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适当提高播种量,防止落田苗不足;钵苗育秧的秧苗素质好、... 试验以中早39为材料,研究钵苗摆秧机插技术采用不同播期对早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钵苗摆秧机插技术,将播期提前到2月底3月初、成熟期提前到7月20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适当提高播种量,防止落田苗不足;钵苗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生产上更能保障不误农时;钵苗摆秧机插时间在3月7—12日是最佳播期,此期播种水稻产量最高、熟期合适,播期延后产量明显降低,播期提前不能带来增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早稻 播期 温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