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生长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瑞一 刘子琦 +2 位作者 蒋建建 吕现福 段逸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8-160,共3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本寨洞与石将军洞距离较近,但两个洞穴表层环境差异较大。本寨洞表层有农作物生长,植被状况较好;而石将军洞植被遭到破坏,属于强度石漠化。2011年4月采集本寨洞和石将军洞两个洞穴的洞穴滴水,并测试洞穴滴水中的Ca2+...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本寨洞与石将军洞距离较近,但两个洞穴表层环境差异较大。本寨洞表层有农作物生长,植被状况较好;而石将军洞植被遭到破坏,属于强度石漠化。2011年4月采集本寨洞和石将军洞两个洞穴的洞穴滴水,并测试洞穴滴水中的Ca2+浓度及δ13CDIC值。测试结果表明,本寨洞洞穴滴水的电导率和Ca2+浓度高于石将军洞,说明农作物通过根部呼吸作用向土壤中释放CO2,导致渗流水对CaCO3的溶蚀量增加,岩溶作用加强。本寨洞的洞穴滴水δ13CDIC值偏轻于石将军洞,说明导致本寨洞岩溶作用增强的CO2主要来自于地表农作物。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对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石漠化 洞穴滴水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_(DIC)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现福 刘子琦 +2 位作者 赵瑞一 蒋建建 付超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6,共5页
为研究高原与峡谷区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选择贵州安顺石将军洞(高原区)和花江镇大消洞(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对洞穴滴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对比分析了高原与峡谷区中两种不同类型洞穴的滴水δ13CDIC值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原与峡谷区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选择贵州安顺石将军洞(高原区)和花江镇大消洞(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对洞穴滴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对比分析了高原与峡谷区中两种不同类型洞穴的滴水δ13CDIC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洞穴类型,洞内滴水对地表环境特征记录具有差异性:①石将军洞滴水按照滴速变化分为季风影响型和稳定型,而大消洞则分为暴雨影响型和季风影响型;②降雨量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主要通过土壤中碳起作用;不同类型洞穴顶板厚度、深度、洞口大小及形状的不同,其记录洞穴滴水δ13CDIC值变化特征亦不同。所得结论为探讨洞穴滴水δ13CDIC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类型 滴水δ13CDIC 高原 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净化视角下重庆市沿江城市公园景观优化探讨
3
作者 邓璇 赵瑞一 周春言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196-200,共5页
沿江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维持水陆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休闲游憩的场所、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长江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沿江城市公园的净化作用显得尤为... 沿江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维持水陆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休闲游憩的场所、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长江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沿江城市公园的净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以重庆市巴南区融汇茶花广场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和水样监测,对该公园目前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利用生态净化技术进行生态景观优化,提出了生态净化视角下重庆市沿江城市公园景观优化的具体措施:建造沿江生态净化型缓冲带,营造沿江生态净化型植物群落,打造沿江生态净化型多功能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净化 滨水景观 景观优化 水质监测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影响差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瑞一 张乾柱 +1 位作者 李玉秀 苏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68,共5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及碳循环的影响,对重庆交通大学李子湖8个监测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及总溶解固体(TD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西岸分布的挺水植物以...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及碳循环的影响,对重庆交通大学李子湖8个监测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及总溶解固体(TD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西岸分布的挺水植物以大气中CO2为主要碳源,挺水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西岸光合作用的影响弱于东岸;结合湖水稳定碳同位素(δ^13CDIC)分析,从上游到下游,东岸DO和pH逐渐降低而溶解无机碳(DIC)浓度逐渐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质分解硝化耗氧以及大气中CO2进入水体造成的;而西岸挺水植物生长在加剧了碳酸盐溶蚀的同时,也阻碍了大气中CO2进入水体,几种作用的相互影响导致西岸湖水δ^13CDIC沿程逐渐偏正但DIC浓度沿程变化不大。两岸水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的差异说明不同植物类型对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性质 碳循环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δ^13CDIC 李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梁滩河流域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世季 赵瑞一 +2 位作者 李芷汀 黄淑卿 赖小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3,共9页
分析重庆主城区内梁滩河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当地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12月在流域内选取29个样点进行表层河水取样,测试河水中铬(Cr)、铜(Cu)、铁(Fe)、锰(Mn)、铅(Pb)和锌(Zn)6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远距... 分析重庆主城区内梁滩河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当地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12月在流域内选取29个样点进行表层河水取样,测试河水中铬(Cr)、铜(Cu)、铁(Fe)、锰(Mn)、铅(Pb)和锌(Zn)6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远距离权重法、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梁滩河流域河水重金属健康风险、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Fe(367.20µg/L)>Mn(160.79µg/L)>Zn(36.63µg/L)>Cr(8.14µg/L)>Cu(6.10µg/L)>Pb(0.66µg/L),其中Cr、Cu、Pb和Zn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Fe和Mn出现严重超标。(2)各重金属元素直接摄入或裸露皮肤吸收的危险商(HQ_(ing)和HQ_(der))和危险指数(HI)均<1,说明梁滩河河水中的重金属元素未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各重金属元素HI值呈现出下游>上游的分布特征,即人类活动频繁的下游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健康风险大。(3)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表明,Cu与Zn、Fe与P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Cr、Mn与其他重金属元素无相关性。究其来源,第一主成分Cu与Zn同城镇工业生产和交通污染的输入有关;第二主成分Fe与Pb同天然地球化学过程、采矿和运输有关;第三主成分Mn来源于农业活动(包括耕植施肥、畜牧养殖)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空间分布 污染来源 梁滩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