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林林 赵玉粒 +1 位作者 黄明桂 古远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05-4612,共8页
目的 探讨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胃肠功能障碍和微生物区系失调的作用,并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电针治疗组(n=12只/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 目的 探讨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胃肠功能障碍和微生物区系失调的作用,并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电针治疗组(n=12只/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按相应组别处理方法连续干预28 d。测定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及炭末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结肠组织cGMP含量,qRT-PCR检测结肠组织C-fos mRNA表达,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降低,而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微生物中,模型组大鼠普氏杆菌(Prevotella)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升高,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及梭菌属(Clostridium)丰度增加。结论 神阙穴电针治疗可减轻IBS-C模型大鼠胃肠功能障碍,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