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个桑树品种白粉病春季发生规律调查及分析
1
作者 梁小静 杨杰 +6 位作者 韦师妮 韦润宇 黄尚勇 赵烨芸 余武昌 廖乃有 莫柳静 《广西蚕业》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白粉病对桑树叶片危害很大,直接影响桑叶产量及质量。为探究桑白粉病春季发生规律,通过采用5点取样方法调查7个桑树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1号、粤桑51号、伦教40号)在相同时间和生长环境下,田间白粉病害的... 白粉病对桑树叶片危害很大,直接影响桑叶产量及质量。为探究桑白粉病春季发生规律,通过采用5点取样方法调查7个桑树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1号、粤桑51号、伦教40号)在相同时间和生长环境下,田间白粉病害的发生规律。调查发现7个品种3月至5月白粉病发病率低,为白粉病发病初期,6月叶片被危害率高,为白粉病危害高峰期。白粉病危害高峰期受病害较轻的品种为桂桑6号,病叶率为49.33%,其他6个品种叶片受病害率都大于50%,病情指数均超20%,受白粉病危害较严重。同一桑树品种的老叶较嫩叶更易受白粉病危害。通过对白粉病病原菌与叶片受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桑树品种的发病规律与叶片受害程度进行归纳总结,简述近些年来针对桑树白粉病比较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制定桑园管理策略和桑树抗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白粉病 规律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名艳 蒋满贵 +3 位作者 唐亮 赵烨芸 黄深惠 陈小青 《广西蚕业》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探索家蚕肠道微生物与家蚕健康生长之间的关系,增强家蚕抗病能力、提高桑叶转化率、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地论述了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在家蚕体内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防... 为了探索家蚕肠道微生物与家蚕健康生长之间的关系,增强家蚕抗病能力、提高桑叶转化率、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地论述了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在家蚕体内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防御和解毒方面的功能。就目前家蚕肠道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今后应建立更加丰富的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分离培养获得更多家蚕肠道微生物用于功能验证,阐明肠道菌在维护家蚕健康和抗病方面的机制。建议加大开发蚕用微生态制剂,识别家蚕肠道内与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细菌种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家蚕肠道功能微生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黄练镇家蚕死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桂清 蒋满贵 +5 位作者 黄旭华 唐亮 陈小青 唐名艳 赵烨芸 黄深惠 《广西蚕业》 2022年第2期27-30,共4页
基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发生了大批量家蚕中毒死亡的现象,为了科学查找蚕中毒原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毒家蚕的饲养农户共同之处是使用同种桑树肥料,对各种涉蚕物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桑树肥料中含有高浓度噻虫嗪,家... 基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发生了大批量家蚕中毒死亡的现象,为了科学查找蚕中毒原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毒家蚕的饲养农户共同之处是使用同种桑树肥料,对各种涉蚕物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桑树肥料中含有高浓度噻虫嗪,家蚕添食试验显示噻虫嗪的浓度大于0.00156 mg/kg能够导致家蚕发生中毒;噻虫嗪16.5 mg/kg浓度根基施肥,40 d内采叶喂蚕可导致3龄蚕急性中毒,100 d后药物毒性消失。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桑园施用的肥料中残留有高浓度的噻虫嗪,其通过桑树根部吸收,传导到桑叶,导致家蚕农药中毒,继而引起大批量死亡。农药来源推测是甘蔗种植中使用噻虫嗪,农户购买的此批肥料使用了较多的甘蔗滤泥,导致肥料中噻虫嗪含量较高。针对噻虫嗪引起的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建议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减少损失,可疑桑叶先行少量饲喂试验等措施,噻虫嗪肥料施肥后的桑树在100 d后再采叶喂蚕,可有效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毒 噻虫嗪 甘蔗滤泥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近几年蚕病的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深惠 蒋满贵 +5 位作者 黄旭华 唐亮 陈小青 唐名艳 赵烨芸 潘志新 《广西蚕业》 2021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蚕病发生,阐述和分析了广西近几年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主要蚕病以及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各类蚕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联系。高温多湿条件下各类主要蚕病均易发生,家蚕农药中毒与周... 为了有效防控蚕病发生,阐述和分析了广西近几年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主要蚕病以及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各类蚕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联系。高温多湿条件下各类主要蚕病均易发生,家蚕农药中毒与周边作物使用农药情况存在密切联系。针对蚕病防控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正确消毒、合理使用蚕药、细化品种研究、加强桑园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及技术培训等建议,为有效防控蚕病发生,提高养蚕成功率,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病 发生与防控 农药中毒 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桑椹菌核病菌核萌发及子囊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名艳 蒋满贵 +6 位作者 唐亮 黄深惠 赵烨芸 黄贤帅 韦幂 董桂清 陈小青 《广西蚕业》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以在桑园收集的越冬桑椹菌核为材料,调查其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的发育历期。探索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椹菌核病菌核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从萌芽到子囊... 以在桑园收集的越冬桑椹菌核为材料,调查其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的发育历期。探索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椹菌核病菌核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从萌芽到子囊盘消亡历时38~52 d,平均历时45.0 d;其中萌芽抽生期16~23 d,平均18.7 d;杯盘膨大期6~12 d,平均8.4 d;平盘期8~20 d,平均14.1 d;消亡期1~6 d,平均3.3 d。菌核在10~20℃范围均可萌发形成子囊盘,最佳温度是15℃。土壤湿度对于菌核萌发有显著影响。土壤湿度25%时,菌核不能萌发;土壤湿度50%时,菌核萌发率为23.5%;土壤湿度75%时,菌核萌发率达78.0%;土壤湿度90%时,菌核萌发率达到100%。光照能刺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并能促进子囊盘的生长发育。菌核在全光照不遮光和黑膜遮光透光率5%的情况下均能萌发,全光照不遮光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4.1个,并且子囊柄顶端均能形成子囊盘;黑膜遮光透光率5%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1.2个,只有51.3%的子囊柄顶端能形成子囊盘。研究结果为桑椹菌核病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桑椹菌核病 菌核萌发 子囊盘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家蚕白僵病新药配方筛选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深惠 蒋满贵 +5 位作者 黄旭华 唐亮 陈小青 唐名艳 赵烨芸 潘志新 《广西蚕业》 2022年第4期25-28,共4页
家蚕白僵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目前常用防僵药剂是漂白粉与石灰配成的防僵粉和聚甲醛防僵粉,但两者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对人致癌性成为生产问题。三氯异氰脲酸对家蚕病原菌杀灭效果较好,稳定性好,是作为新型防僵药剂的... 家蚕白僵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目前常用防僵药剂是漂白粉与石灰配成的防僵粉和聚甲醛防僵粉,但两者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对人致癌性成为生产问题。三氯异氰脲酸对家蚕病原菌杀灭效果较好,稳定性好,是作为新型防僵药剂的理想研究对象。研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了二氯异氰脲酸钠+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C、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D_(1)、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3%有效氯)组合D_(2)、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5%有效氯)组合D_(3)、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7%有效氯)组合D_(4)等7个组合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控效果,以漂白粉+石灰粉(2%有效氯)组合A、漂白粉+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B为对照,测定了D_(3)的稳定性和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A、B、C、D_(1)、D_(2)、D_(3)、D_(4)对家蚕的保护率分别为61.11%、62.22%、64.44%、71.11%、84.44%、91.11%、92.22%,显示三氯异氰脲酸与焦糠组合防控白僵病的效果最佳,且保护率与有效氯含量成正比,但有效氯含量达7%时,D_(4)对桑叶有氧化作用;D_(3)在干燥密封条件下储存360 d对家蚕的保护率为86.67%,质量比较稳定,且对蚕无毒害作用。试验筛选出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5%有效氯)的组合D_(3)为比较理想的防控白僵病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白僵病 防控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赤锈病研究进展及展望
7
作者 韦幂 唐亮 +4 位作者 陈小青 赵烨芸 唐名艳 黄深惠 蒋满贵 《广西蚕业》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桑赤锈病是由桑锈孢锈菌(Aecidium mori Barclay)引起的一种桑树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亚洲蚕区,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桑叶减产、叶质降低,严重影响蚕业健康发展。对桑赤锈病的分布与为害规律、病原菌、抗病桑品种及防治技... 桑赤锈病是由桑锈孢锈菌(Aecidium mori Barclay)引起的一种桑树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亚洲蚕区,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桑叶减产、叶质降低,严重影响蚕业健康发展。对桑赤锈病的分布与为害规律、病原菌、抗病桑品种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桑赤锈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赤锈病 桑锈孢锈菌 抗病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家蚕“两广二号”血液型脓病传染因子及其偏相关分析
8
作者 唐亮 唐名艳 +6 位作者 潘志新 蒋满贵 赵烨芸 余武昌 李标 虞崇江 董桂清 《广西蚕业》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病个体时,高温多湿环境是诱导和加快蚕座传染的主要因子;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传染很强,病蚕混育率是主要传染因子,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蚕座密度对病毒次生传染,显示过高的养蚕密度增加了传染发病率;感染龄期对病毒次生传染,表现为龄期越小,次生传染越严重;防控药物介入可降低次生传染发病率,新鲜石灰粉防控效果较好,增加施用次数可降低危害。所有影响因子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蚕混育率是首要的因子,其次是混育龄期,第三是药物施用,呈现负相关,第四是饲养季节,最后是饲养密度。每天施用一次的药物处理仍然会出现病原逃逸的现象,宜增加施药次数减轻危害。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血液型脓病 偏相关分析 传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第五期桑树病虫情报
9
作者 赵烨芸 陈小青 《广西蚕业》 2022年第2期63-63,共1页
一、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5月以来,我区气温逐渐升高,桑树进入生长旺盛的阶段,如不及时采叶容易造成桑园郁闭形成闷热潮湿的小气候,给桑园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根据广西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广西仍以雨水天气为主。闷热潮湿条件有... 一、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5月以来,我区气温逐渐升高,桑树进入生长旺盛的阶段,如不及时采叶容易造成桑园郁闭形成闷热潮湿的小气候,给桑园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根据广西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广西仍以雨水天气为主。闷热潮湿条件有利于桑螟卵的孵化,幼虫成活率高。据5月18日田间监测显示,目前田间虫口密度较大,均以低龄幼虫为主,预计5月底会进入为害高峰期。同时,桑园赤锈病逐渐发病,雨水天气有利于桑赤锈病传播及漫延,要注意做好发病中心的防治和大田的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中心 虫口密度 低龄幼虫 桑树病虫害 桑赤锈病 潮湿条件 桑螟 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