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V-2分离新方法的建立及广东株全基因序列的分析
1
作者 赵炳武 于海霞 +2 位作者 郝永清 蒋智勇 宋长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利用体外环化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的感染性,建立一种分离PCV-2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扩增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东发病猪病料扩增到PCV-2全基因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入pMD18-... 利用体外环化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的感染性,建立一种分离PCV-2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扩增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东发病猪病料扩增到PCV-2全基因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T-YF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PCV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质粒pMDT-YF大量扩增,经SacⅡ酶切质粒得到PCV-2全基因组,通过T4连接酶体外环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PK-15细胞,盲传8代。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可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将转染细胞稀释后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3 d。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各孔的PCV-2拷贝数,选择拷贝数最大的细胞扩大培养,经IFA法测定病毒滴度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利用具有感染性的体外环化的全基因组的克隆转染PK-15细胞,并通过选择压力可获得较高滴度的具有感染性的PC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分离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流行株Nsp2、ORF5和ORF3基因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旭荣 张彩勤 +3 位作者 赵炳武 张春红 杨增岐 宋长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2006年--2007年从江西、湖南、海南、广东等4省的不同猪场病猪体内分离的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Nsp2、ORF5和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个PRRSV流行株的Nsp2均发生30个氨基酸的... 采用RT-PCR方法扩增2006年--2007年从江西、湖南、海南、广东等4省的不同猪场病猪体内分离的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Nsp2、ORF5和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个PRRSV流行株的Nsp2均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缺失位置与JXA1毒株相同;11个PRRSV流行株的ORF5、ORF3基因和JXA1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99.1%~99.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5%、98.4%~99.6%;11个PRRSV流行株之间ORF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100.0oA、98.0oA~100.0%,其中5个流行株的ORF3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9.6%、98.8%~99.69,6。根据Nsp2所建立的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这11个PRRSV流行株与JXA1株的亲缘关系很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 ORF5 ORF3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旭荣 张彩勤 +1 位作者 赵炳武 宋长绪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10-14,共5页
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的第9代病毒(Jiangxi-3F9)按常规方法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2)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60日龄健康猪,免疫组分别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二... 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的第9代病毒(Jiangxi-3F9)按常规方法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2)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60日龄健康猪,免疫组分别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二次免疫第28天(即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1次)用200LD50的Jiangxi-3 F9进行攻毒,同时各组均设立对照组。通过试验动物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清PRRS抗体和抗原定期检测结果评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仍然明显升高,而二次免疫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升高不明显,最高体温约40℃。初次免疫21-28 d免疫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初次免疫第21天与第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二次免疫后免疫组抗体水平仍持续升高,第28天可达3.105±0.125,二次免疫第28天与初次免疫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初次免疫第21天和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仍能在血清中检出PRRSV抗原,仍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而二免第28天的免疫组攻毒后其PRRSV抗原检出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0。表明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一次比免疫一次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基因 Jiangxi-3株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志强教授益气温阳通络泄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炳武 张学琴 +4 位作者 方敬 马赟 白璐 张芬芳 陈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络泄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CRF患者6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浆蛋白、血脂、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络泄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CRF患者6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浆蛋白、血脂、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疾病疗效标准及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来评价患者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4.2%。治疗后RBC计数、Hb、HDL、TP、Alb和GF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C、TG、LDL、24 h-UTP、BUN、CREA较前显著下降。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泄浊方可改善CRF患者血红蛋白,调节脂代谢,升高血浆蛋白,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CRF肾脏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益气温阳 通络泄浊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亚楠 张皓翔 +4 位作者 马赟 朱晓婷 李洁 赵炳武 陈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985-989,I0003,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检索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基因,通过TTD、OMIM、DrugBank、DisGENT数据库获取DN的相关靶标基因,...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检索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基因,通过TTD、OMIM、DrugBank、DisGENT数据库获取DN的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靶标与疾病靶标进行映射,以VENN图的形式展现交集靶标。利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标”网络模型,筛选关键成分。利用STRING网站构建交集靶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靶标。利用DAVID6.8数据库对交集靶标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活性成分18个,当归活性成分2个,川芎活性成分6个,红花活性成分17个,赤芍14个,桃仁17个,地龙19个,预测靶标共275个。检索出糖尿病肾病靶标共660个。通过映射获得69个药物-疾病交集靶标,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交集靶标网络发现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黄芩素、木犀草素、豆甾醇等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DN的关键成分。PPI网络发现IL6、ALB、AKT1、TNF、MMP9、PTGS2等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标。GO分析发现196个条目,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缺氧等。KEGG通路分析共发现85条通路,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改善缺氧,调节血糖等来减轻对肾脏的损伤,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