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三个典型锑矿区锑砷赋存形态与污染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清英 张泽民 +3 位作者 谭昭 李文杰 李金花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2-1625,共14页
锑(antimony,Sb)是一种“新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为评估长期暴露的矿区主体中Sb、As共污染程度和采矿活动相关的生态效应,通过原子荧光法和Wenzel连续提取法对西南3个典型锑矿区Sb、砷(arsenic,As)全量和赋存形态进行了系统分析,采... 锑(antimony,Sb)是一种“新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为评估长期暴露的矿区主体中Sb、As共污染程度和采矿活动相关的生态效应,通过原子荧光法和Wenzel连续提取法对西南3个典型锑矿区Sb、砷(arsenic,As)全量和赋存形态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沉积物污染指数(SP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进行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Sb和As全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管制值;Sb全量分布表现为采矿区>冶炼区>尾矿区>对照区,As全量分布表现为尾矿区>采矿区>冶炼区>对照区;Sb和As的CV值均大于90%,具有广泛变异性。②Sb和As化学形态总体表现为残渣态(F5)>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3)>晶质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4)>专性吸附态(F2)>非专性吸附态(F1);Sb在采矿与尾矿区主要以F3形态赋存,冶炼区主要以F5形态赋存;As主要以F3形态赋存。③Spearma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显示,pH、SOM(土壤有机质)含量、EC和E_(h)在不同程度上影响Sb、As及其化学形态的赋存。④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外源Sb、As全量的增加引起了可提取态Sb[Sb(F1+F2+F3+F4)]含量和可提取态As[As(F1+F2+F3+F4)]含量的增加。⑤锑矿区整体I_(geo)与RSP值均大于2,属于偏重至严重污染;各功能分区RI均大于80,其中采矿区和冶炼区RI平均值达到了极强生态风险,表明西南锑矿区Sb、As共污染现象严重,其中Sb的贡献率最大,应优先进行管控;SPI与RI评价结果一致,污染程度表现为采矿区>冶炼区>尾矿区>对照区。研究显示,西南锑矿区Sb的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Sb的化学赋存特征并制定分类施策、分区管控、分级治理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 Wenzel连续提取法 化学形态 锑砷共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杰 杨俊毅 +3 位作者 傅博 赵清英 谭昭 关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2-1904,共13页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提高区域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InVEST和PLUS模型,分析1992—2020年大兴安岭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预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大兴安岭...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提高区域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InVEST和PLUS模型,分析1992—2020年大兴安岭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预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大兴安岭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2—202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占总面积9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林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及草地面积缩减为主。近30年碳储量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增加1.89×10^(7) t,其空间分布呈现中心高两侧低,碳储量增加主要受林地面积增加影响。在耕地护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碳储量增加减缓,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分别减少了2.95×10^(6)和1.00×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显著,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分别增加了9.40×10^(6)和30.22×10^(6) t。耕地保护情景可有效保障耕地数量,但区域碳储量的增长较为缓慢;而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碳储量显著提高。未来大兴安岭国土空间规划需综合统筹生态优先和耕地保护政策,提升区域碳汇能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特征
3
作者 谭昭 赵清英 +4 位作者 张泽民 彭甜恬 宋霓 李文杰 关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4-1384,共11页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区、尾矿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锑矿区各工业场地群落组成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为主,2科植物在锑矿区工业场地内为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照区与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冶炼区植物群落组成与采矿区和尾矿区差异显著(P<0.05)。各工业场地优势种的重要值及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对照区>采矿区>尾矿区>冶炼区(P<0.05),表明冶炼区群落复杂程度最低,群落结构最为简单,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pH及有机质、总钾、总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总磷含量、锑砷含量呈负相关,总锑、总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锑矿各工业场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限制因子;重金属含量对尾矿区和采矿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强,土壤含水率对冶炼区影响最强。研究表明,工业场地植物物种数量下降,植被多样性指数降低,采矿等工业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破坏和干扰,矿区植被恢复方案应考虑矿区场地类型和关键环境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 植物群落特征 工业场地 物种多样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的赤水河健康评估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潘丽波 黄雪妍 +6 位作者 刘晶晶 谢园园 张坤 刘博 赵清英 关潇 傅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2-1542,共11页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生境类型复杂多样,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赤水河健康状况,本研究于2020年5月和9月,在赤水河干流和重要一级支流31个点位开展鱼类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生境类型复杂多样,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赤水河健康状况,本研究于2020年5月和9月,在赤水河干流和重要一级支流31个点位开展鱼类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评价鱼类多样性,构建了F-IBI(fish-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指数评价赤水河健康状况.此次调查共采集6288尾,隶属于4目10科26属90种;鱼类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21~2.87,平均值为1.48±0.46;Simpson指数范围为0.08~0.91,平均值为0.69±0.14;Pielou指数范围为0.13~0.97,平均值为0.76±0.13.上游至下游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构建了包含物种总数、鲤形目个体数%、鮈亚科个体数%、鲌亚科个体数%等10个指标在内的F-IBI核心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计算各点位F-IBI值,根据F-IBI值将流域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F-IBI≥5.99)、“亚健康”(4.49≤F-IBI<5.99)、“一般”(2.99≤F-IBI<4.49)、“较差”(1.50≤F-IBI<2.99)和“极差”(F-IBI<1.50)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所调查点位整体为健康状态,20个点位显示健康状态,5个点位显示亚健康状态,3个点位显示一般状态,3个点位显示较差状态.F-IBI值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F-IB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流健康状况优于支流,较差健康点位位于桐梓河、五马河流域,一般健康点位位于习水河流域.研究显示,赤水河鱼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要种群,构建的F-IBI评价体系可作为人类活动干扰的良好的预测因素,较好地反映赤水河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作为赤水河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资源管理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 鱼类多样性 F-IBI指数 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尾矿中细菌群落对环境变量的差异性响应研究
5
作者 赵清英 谭昭 +3 位作者 李文杰 张泽民 关潇 李金花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5035-5047,共13页
选择西北和西南两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Sb尾矿探究了覆土和裸露模式下Sb和砷(As)迁移特性及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晴隆尾矿中Sb-As全量显著高于西和覆土尾矿,Sb全量为21.90~29.35倍,As全量为20.23~39.26倍.地积累指数法(I_(geo)),次生相... 选择西北和西南两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Sb尾矿探究了覆土和裸露模式下Sb和砷(As)迁移特性及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晴隆尾矿中Sb-As全量显著高于西和覆土尾矿,Sb全量为21.90~29.35倍,As全量为20.23~39.26倍.地积累指数法(I_(geo)),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表明,晴隆尾矿中Sb-As的I_(geo)与RSP指数均大于3,属于偏重污染程度;西和覆土尾矿中Sb和As的I_(geo)指数均小于3,RSP指数均小于2,污染水平相对较低.Wenzel连续提取结果表明,整体Sb-As形态分布为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3)>残渣态(F5)>晶质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4)>专性吸附态(F2)>非专性吸附态(F1);F3分别占Sb-As全量的36.91%和37.00%;晴隆尾矿中有效态Sb[Sb(Bio)]和有效态As[As(Bio)]显著高于西和覆土尾矿,而且Sb-As主要以F3赋存;西和覆土尾矿中Sb-As主要以F5赋存.主成分分析(PCoA)与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环境介质中细菌群落结构具有异质性.晴隆尾矿的优势菌门包括Chloroflexi和Firmicutes,属水平上以Kaistobacter,Pseudomonas和Rhodoplanes为主,西和覆土尾矿中Gemmatimonadetes和Bacteroidetes为重要组成部分,属水平以Thiobacillus,Kaistobacter和Sphingomonas为主;Thiobacillus,Pseudomonas,Bacillus,Geobacter和Sphingomonas为长期Sb-As污染环境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有望应用于Sb尾矿的原位生态修复.PICRUSt2功能预测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表明,细菌的功能类群变化主要表现为特定代谢功能的富集(约占40.66%).Spearman相关性,冗余分析(RDA)和随机森林(RF)分析表明,pH值,SOM和WAF是西和覆土尾矿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Sb-As及其化学形态是晴隆尾矿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砷共污染 化学形态 细菌群落分析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