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源干扰吊舱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熊勤 卢景双 赵洪哲 《舰船电子对抗》 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雷达无源对抗中,无源干扰机起着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无源干扰吊舱系统的压制原理,找出一种计算无源干扰吊舱系统压制效能的有效方法,可有效衡量出无源干扰吊舱系统效能的高低并使指挥机构准确掌握无源干扰机的作战效能。
关键词 无源干扰吊舱 箔条干扰 压制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I蛋白截短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侯丽娜 于明华 +4 位作者 刘春羽 赵洪哲 郑秉武 温永俊 王凤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8期112-119,共8页
为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I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gI截短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I,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了gI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 为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I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gI截短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I,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了gI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情况。将纯化的gI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及亚克隆,得到针对IBRV gI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gI14。利用体内诱生法制备抗IBRV gI蛋白单克隆抗体腹水,使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进行检测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gI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4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gI表达蛋白反应性良好,与pET-32a(+)空载体蛋白无特异性结合;天然表达的gI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5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所表达的gI蛋白反应性良好。IFA结果显示,gI蛋白单克隆抗体及阳性对照组IBRV多抗均能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信号,而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均未见绿色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高效表达的gI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能稳定表达gI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gI14,获得的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gI蛋白及IBRV全病毒均能特异性结合,这为进一步研制IBRV诊断试剂盒及探究IBRV gI蛋白抗原表位及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I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BAB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杭天宇 赵洪哲 +4 位作者 宋前进 张静 姬智 温永俊 关平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1-3650,共10页
本研究以布鲁菌Rev.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BAB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30a-BAB,对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后,利用表达产物构建检测布鲁菌病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本试验... 本研究以布鲁菌Rev.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BAB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30a-BAB,对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后,利用表达产物构建检测布鲁菌病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并表达了BAB基因,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较纯的重组BAB蛋白;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表达蛋白可与布鲁菌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BA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并优化了检测BA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最佳包被条件:BAB蛋白包被量0.25μg/mL,血清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为3%猪源明胶;二抗稀释度为1∶6000;显色时间为10 min。应用建立方法对临床40份羊血清进行检测,计算得出临界值为0.607。即当待检血清的P/N≥1.5,且D450 nm≥0.607时,判定为阳性,当D450 nm≤0.561时,判定为阴性,当0.607<D450 nm<0.561时,判定为疑似值,需要进行复检。与虎红平板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比较,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71.88%,总符合率为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Rev.1株 BAB基因 原核表达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快速构建PRV gE基因缺失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金铭 刘春羽 +8 位作者 张洪亮 杭天宇 孙雨茗 赵洪哲 乌冬高娃 李伊铭 张赫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5期87-93,共7页
为快速、高效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E基因(gE)缺失病毒,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先将pSpCas9(BB)-2A-GFP荧光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和PK-15细胞,选出转染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同时于http://crispr.mit.edu/... 为快速、高效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E基因(gE)缺失病毒,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先将pSpCas9(BB)-2A-GFP荧光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和PK-15细胞,选出转染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同时于http://crispr.mit.edu/网站设计并合成3个高评分的小导向RNA(small guide RNA,sgRNA),通过噬斑形成试验,筛选出高效sgRNA。其次将筛选出的针对PRV gE基因的sgRNA转染于PK-15细胞,然后接种PRV-1病毒,经过5轮噬斑克隆纯化获得PRV-1-ΔgE。结果显示:VERO细胞比PK-15细胞具有更好的转染效果;gE-sgRNA1和gE-sgRNA2可作为针对gE基因的高效sgRNA;获得了1株PRV gE基因缺失291 bp的病毒,将其命名为PRV-1-ΔgE。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作为一种高效编辑PRV-1缺失病毒基因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快速应对PRV变异株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变异毒株 糖蛋白E基因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在乳酸菌工程菌株中的表达及动物免疫
5
作者 陈萌萌 赵洪哲 +7 位作者 刘春羽 陈克伟 王亚新 孟海 王昊 张赫 温永俊 王凤雪 《动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防控非洲猪瘟效果,以载体pPG612.1为骨架,构建重组质粒,将其电转到乳酸菌XM-38感受态细胞中,抗性筛选获得含有pPG612.1-p30表达质粒的重组乳酸... 为了探究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防控非洲猪瘟效果,以载体pPG612.1为骨架,构建重组质粒,将其电转到乳酸菌XM-38感受态细胞中,抗性筛选获得含有pPG612.1-p30表达质粒的重组乳酸菌,木糖诱导其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融合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膜表达定位;进一步用重组菌灌喂ASFV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采集猪血清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p30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ASFV p30蛋白的乳酸杆菌,命名为XM38-pPG612.1-p30;重组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59 ku,与p30单抗有良好结合活性;表达的ASFV p30能锚定在乳酸菌XM-38细胞表面;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XM38-pPG612.1-p30可刺激猪产生抗ASFV p30的抗体,为ASFV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p30蛋白 免疫原性 乳酸菌 细胞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蔺冰冰 赵洪哲 +5 位作者 关娜 乌日古木拉 其根 张杨 温永俊 王凤雪 《中国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873-1883,共11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分离菌的毒素类型及耐药基因,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上呈黑色圆形菌落,在TSA培养基中浑浊产气,镜检见短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分离菌发酵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硫化氢,使明胶液化,在含铁牛乳培养基中“爆裂发酵”。从37头患畜组织样品中分离出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1.62%。毒素基因PCR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只含有cpa毒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出多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tetM、ermB和sul2基因检出率最高,均为100%;耐药基因aph(3′)-Ⅲ-F、tetB(P)、ermC检出率分别为87.5%、62.5%和62.5%,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产气荚膜梭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87.5%;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75.0%和5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克林霉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牛群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流行,主要以A型为主,对抗生素产生了较严重的耐受情况,且存在多重耐药。试验结果可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