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1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掌乾 李天任 +5 位作者 李强 段伟 赵泽宁 蔡国军 路钊驰 刘松玉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89-702,共14页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理论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领域如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旁压试验(pressuremeter te...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理论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领域如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旁压试验(pressuremeter test,PMT)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具体包括锥贯阻力、孔隙水压力和基于CPT/PMT法的桩基承载力预测,以及相关土性参数(强度参数,如不排水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状态参数,如超固结比与相对密度等)解译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的应用实例分析,对基于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应用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作了相应的总结,并指出该理论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扩张理论 静力触探 孔压静力触探 旁压试验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技术的SVR优化算法评估土体液性指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龙 聂利青 +4 位作者 蔡国军 张宁 赵泽宁 刘薛宁 宋登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5-653,共9页
液性指数是研究土壤稳定性、土体变形、土体强度等问题的关键参数,因此对液性指数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基于南京和合肥地区黏性土的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原位测试数据集,以室内液塑限试验计算的液性指数... 液性指数是研究土壤稳定性、土体变形、土体强度等问题的关键参数,因此对液性指数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基于南京和合肥地区黏性土的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原位测试数据集,以室内液塑限试验计算的液性指数为参考值,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SVR,简称PSO-SVR)、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genetic algorithm based SVR,简称GA-SVR)、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imulated annealing based SVR,简称SA-SVR)对土体的液性指数进行评价,并将预测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以及CPTU经验公式对比。为更贴近工程实践,以原位测试时的孔洞为单位,进行单孔预测分析,最后,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VR模型和优化的SVR模型,都能预测黏性土的液性指数,算法优化后的3种模型在性能上表现更好。单孔分析时,SA-SVR模型以波动平滑、峰值适中等优点,预测效果更佳。工程实践中,建议采用归一化锥尖阻力、摩阻比、孔压参数比、上覆应力及有效上覆应力作为输入变量。PSO-SVR模型、GA-SVR模型、SA-SVR模型敏感性走向均与理论相同,但SA-SVR模型跨度更小,与理论结果更加一致,验证了SA-SVR模型的准确性。所提出的SA-SVR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黏性土的液性指数,并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液性指数 支持向量回归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原位测试CPTU的土体液化势统一评价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段伟 蔡国军 +3 位作者 刘松玉 赵泽宁 董晓强 陈瑞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5-443,I0003,共10页
静力触探(CPT)测试是国际上常用的砂质土液化判别技术,但无法反映孔隙水压力(孔压)对液化行为的影响。能够测试孔压的现代原位测试技术孔压静力触探(CPTU)对砂质土、粉质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和灵敏度,因此在砂质土、粉质土液化评价方面... 静力触探(CPT)测试是国际上常用的砂质土液化判别技术,但无法反映孔隙水压力(孔压)对液化行为的影响。能够测试孔压的现代原位测试技术孔压静力触探(CPTU)对砂质土、粉质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和灵敏度,因此在砂质土、粉质土液化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编译的CPTU液化案例数据库,在简化应力框架下,通过粒子群优化核极限学习机算法、稳健搜索技术和非线性拟合优化分析建立了基于CPTU测试参数的液化阻力比(CRR_(7.5))模型,该模型包括修正的锥尖阻力(qt1N)和土类指数(I_(c,BJ));其中I_(c,BJ)采用Jefferies和Davies提出的形式,包含了孔压参数比(B_(q))。这样所提模型中土壤类型信息直接包含在液化判别公式中,无需根据土壤细粒含量进行贯入阻力的修正,更直接、更符合力学框架,适用于砂质土、粉质土等较广范围的土体;并通过内含Bq的土类指数I_(c,BJ)将砂质土和粉质土液化判别统一起来。最后用中国唐山地震液化案例证明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粉质土 液化 土类指数 孔压参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CPTU与我国CPT液化判别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段伟 蔡国军 +3 位作者 刘松玉 董晓强 赵泽宁 陈瑞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7,共7页
考虑到孔压静力触探(CPTU)能够同时获取静力触探(CPT)及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结合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液化场地CPT和CPTU测试资料,采用我国规范法、通用Robertson法(CPT法)和Juang法(CPTU法)对场地进行了液化评价.利用CPTU土分类图及其状态... 考虑到孔压静力触探(CPTU)能够同时获取静力触探(CPT)及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结合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液化场地CPT和CPTU测试资料,采用我国规范法、通用Robertson法(CPT法)和Juang法(CPTU法)对场地进行了液化评价.利用CPTU土分类图及其状态指标等值线、超孔压、归一化超孔压和新的联合图法对土体空间分布及原位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规范法为参考时,CPT法、CPTU法分别在预测非液化、液化区域时较为准确,CPTU法在液化区域判别正确率高达96.4%;土分类图能够同时反映土体种类及所处的状态,对其密实状态进行判别,从而有效地进行液化土与非液化土的划分;归一化超孔压法及所提出的新联合图法能够有效评价土体的原位状态,为潜在液化分析提供初判或核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 粉质土 液化 土分类图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测试的砂质与粉质土液化概率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段伟 蔡国军 +2 位作者 赵泽宁 刘松玉 董晓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4,共9页
无黏性土的液化与孔隙水压力密切相关,能直接测试孔隙水压力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位测试技术在土体液化势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推导了基于CPTU测试技术的液化概率评价模型。新的概率模型以映射函数的形式表示,... 无黏性土的液化与孔隙水压力密切相关,能直接测试孔隙水压力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位测试技术在土体液化势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推导了基于CPTU测试技术的液化概率评价模型。新的概率模型以映射函数的形式表示,该映射函数将液化概率P_(L)与基于CPTU的确定性模型中得到的安全系数F_(s)相关联,其中CPTU确定性模型是通过核极限学习机算法和稳健搜索技术建立的。该新的概率性模型考虑了模型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同时对该概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安全系数F_(S)为1时,液化发生的概率P_(L)为15.2%。该新模型的明显优势在于它直接使用CPTU数据,更符合液化行为现象,同时适用于砂质土和粉质土。该新模型无需钻孔取样室内试验,即可进行完整的液化评估或初步筛选。最后用中国唐山地震液化案例说明所提新概率模型考虑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孔压参数比 砂质土 粉质土 液化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工业厂房框排架结构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泽宁 《山西建筑》 2014年第23期60-61,共2页
通过对特种工业厂房框排架结构设计的论述,全面分析了框排架结构与现行《建筑物抗震规范》中有关条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框排架结构主厂房的力学特点和计算要求提出了一些新颖思路,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框排架结构 抗震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落式动力触探FFP测试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荣琦 赵泽宁 +2 位作者 蔡国军 乔欢欢 武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98-2006,I0004,共10页
离岸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准确获取水下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落式动力触探技术(FFP)可较准确地获得水下浅层土体的原位特性参数和土体扰动后的参数,有效缩短勘察时间、降低勘察成本。以自落式动力触探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自主设... 离岸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准确获取水下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落式动力触探技术(FFP)可较准确地获得水下浅层土体的原位特性参数和土体扰动后的参数,有效缩短勘察时间、降低勘察成本。以自落式动力触探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自落式动力触探仪,以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为基础,建立了FFP贯入过程中的力学模型与理论体系,建立了测试数据的处理流程,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开展了自落式动力触探FFP相关贯入机理研究,以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项目的典型湖相淤泥质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自落式动力触探FFP现场试验研究,建立了基于FFP测试技术的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研发的FFP触探仪在测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释放高度、触探仪质量、端头形状均会影响贯入深度;FFP测试技术可以在评价浅层超软土时作为CPTU试验或全流触探试验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落式动力触探 原位测试 软土 不排水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述型钢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泽宁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8期29-30,共2页
介绍了在海口高烈度地区工业主厂房使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实际案例,通过结构分析计算,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采用型钢混凝土的原因,以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特点及优势,并针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经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组合结构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提取的火电机组负荷响应能力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世君 王建东 +2 位作者 赵泽宁 高嵩 孟祥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是维持电力系统发电与负荷实时平衡,保证电力系统频率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解决当前电网调度中心所使用的AGC性能评价方法受噪声影响大与机组出力超出目标死区无法读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AGC性能评... 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是维持电力系统发电与负荷实时平衡,保证电力系统频率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解决当前电网调度中心所使用的AGC性能评价方法受噪声影响大与机组出力超出目标死区无法读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AGC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分段线性表达技术提取机组实发功率的变化趋势,自动划分静态、动态等不同响应阶段,进而获得关键数据点计算性能指标。与现有方法相比较,基于趋势提取评价AGC性能指标的方法受噪声影响较小、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本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目前性能评价方法中受噪声影响大与超出调节死区无法读数的问题,并且剔除了一次调频对AGC性能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趋势提取 性能评价 一次调频 火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音乐的结构特殊性以及编配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名家 赵泽宁 《职业技术》 2009年第4期82-82,共1页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
关键词 电视音乐 编配方法 结构 交叉学科 电影音乐 电视制作 艺术门类 相对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电视概述和创作及音乐制作的发展趋势
12
作者 刘名家 赵泽宁 《职业技术》 2009年第5期93-93,共1页
一、音乐电视概述 在整个80年代,人们为出现可视歌曲欣喜若狂,录像制作师们绞尽脑汁,利用各种拍摄手段、剪辑方法和特技来使片子和音乐达到奇异的结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的概念延伸到电视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概念里(V.J... 一、音乐电视概述 在整个80年代,人们为出现可视歌曲欣喜若狂,录像制作师们绞尽脑汁,利用各种拍摄手段、剪辑方法和特技来使片子和音乐达到奇异的结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的概念延伸到电视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概念里(V.J.)。从流行文化角度观察可视歌曲,会发现它完全是一个混合体包括了娱乐片的一切要素,但在瞬间的处理上可视歌曲高于其他艺术,充分发挥想象,提供即时的满足感。可视歌曲置身于传播媒介娱乐圈,从流行时尚中汲取养料,像一面镜子透露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电视 音乐制作 发展趋势 音乐节目主持人 创作 概念延伸 80年代 录像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