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压裂裂缝形态模型的讨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永胜 王秀娟 +1 位作者 兰玉波 王松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98,共2页
通过对“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的回顾 ,从理论上指出该数学模型实质是将概念简单化外延的结果 ,即将基于厚壁筒理论的用以确定井壁处初始的与垂向应力无关的垂直裂隙需要的最小孔壁临界 (破裂 )压力的数学... 通过对“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的回顾 ,从理论上指出该数学模型实质是将概念简单化外延的结果 ,即将基于厚壁筒理论的用以确定井壁处初始的与垂向应力无关的垂直裂隙需要的最小孔壁临界 (破裂 )压力的数学模型 ,直接推广应用于判断井间压裂缝的形态。用大庆油田 17口井 2 4层的水力压裂原始数据 ,采用“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判断其压裂缝形态 ,结果证实判断结论不具有唯一性 ,该模型不能直接用于判断井间水力压裂缝的形态。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开裂 裂缝形态模型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永胜 兰玉波 +1 位作者 李强 邵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33,共3页
作为喇萨杏油田稳产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外储层 ,在注水开发中动用程度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油水井测试及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 ,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表外储层的动用机制 ,取得了非实体连通是导致表外储层... 作为喇萨杏油田稳产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外储层 ,在注水开发中动用程度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油水井测试及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 ,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表外储层的动用机制 ,取得了非实体连通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的地质因素 ;层间干扰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的动力因素 ,表外储层动用状况取决于基质与压裂裂缝间能量交换的能力 ;压力下降导致裂缝渗透性下降影响了表外储层的渗流等认识。进而认为在目前井网开采条件下表外储层能否起到预期的稳产接替作用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外储层 低渗透储层 难采储层 动用程度 注水开发 动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砂岩油田水驱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力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永胜 陆蔚刚 兰玉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1-24,共4页
基于系统、信息与控制的观点 ,认为对于水驱多层砂岩油田系统来说 ,注水是系统主要控制因素 ,并且具有不可间断的连续性 (周期注水是以注水量的平衡保证连续注入的效果 )。由于注水压力的高低、注水量的多少所引起地层中孔隙水压的大小... 基于系统、信息与控制的观点 ,认为对于水驱多层砂岩油田系统来说 ,注水是系统主要控制因素 ,并且具有不可间断的连续性 (周期注水是以注水量的平衡保证连续注入的效果 )。由于注水压力的高低、注水量的多少所引起地层中孔隙水压的大小与套管安危是密切相关的 ,于是人们注意并致力于合理注水压力的研究 ,寻求对油田系统的最佳控制。然而 ,由于人们对水驱多层砂岩油田合理注水压力概念的理解与定义上的差别 ,实践表明其控制效果差别也很大。重新定义了油田合理注水压力 ,强调保证油田生产设备 (套管 )的安全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的重要前提。同时根据对大庆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与套管损坏速度关系研究 ,认为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 ,低于原始地层压力不利于获得最大产液量 ,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容易导致套管损坏 ,从长远观点看更不利于系统获得最大产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注水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 砂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离合器的动态滑模控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永胜 刘志峰 +1 位作者 杨文通 蔡力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6-539,共4页
针对自动离合器的非线性特性、易受外部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动态滑模控制器实现离合器的有效控制,该控制器能有效缓解抖振现象并提高自动离合器的鲁棒性。为验证所采用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建造了基于dSPACE的自动离合器... 针对自动离合器的非线性特性、易受外部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动态滑模控制器实现离合器的有效控制,该控制器能有效缓解抖振现象并提高自动离合器的鲁棒性。为验证所采用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建造了基于dSPACE的自动离合器快速控制原型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PID控制器和常规滑模控制器相比,所采用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离合器 动态滑模控制 DSPACE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MT自动离合器的改进模糊滑模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永胜 张云清 +1 位作者 任卫群 陈立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0-754,共5页
提出改进的模糊滑模控制器(MFSMC)实现离合器的自动控制。MFSMC采用饱和函数和模糊自适应系统来缓解抖振现象并提高其鲁棒性;采用局部线性化技术减少MFSMC的模糊规则数满足自动离合器的实时性要求。模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快速... 提出改进的模糊滑模控制器(MFSMC)实现离合器的自动控制。MFSMC采用饱和函数和模糊自适应系统来缓解抖振现象并提高其鲁棒性;采用局部线性化技术减少MFSMC的模糊规则数满足自动离合器的实时性要求。模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快速跟踪预定轨迹、对参数时变和外部扰动具有鲁棒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 自动离合器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返流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因果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永胜 蔡玉琴 +2 位作者 高云风 卢荣台 张曼利 《临床荟萃》 CAS 1994年第12期543-544,共2页
近年来,国外对胃食管返流(GER)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支)两者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国内对此尚未引起重视。我院对57例(哮喘39例,慢支18例)进行了X线检查,食管镜活检及临床综合治疗以探讨两者的关系。 1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支气管炎 哮喘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永胜 志勇 +1 位作者 李迎 张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3-891,共9页
针对传统对接方法在缺少现场实测数据支持下的被动调整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研究机身对接工艺优化反馈控制技术.搭建融合冗余控制算法和工艺优化策略的数字孪生系统,明确了基于... 针对传统对接方法在缺少现场实测数据支持下的被动调整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研究机身对接工艺优化反馈控制技术.搭建融合冗余控制算法和工艺优化策略的数字孪生系统,明确了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测量-优化-反馈精度优化流程.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精准重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接过程的监控和精度预测,根据同轴度评价指标完成工艺参数二次设计,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重新下发至物理现场、控制现场进行对接.对接位姿偏差对比结果表明: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将机身筒段位置偏差降低了60.03%,姿态偏差降低了5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机身对接 模型重构 参数优化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数控机床静压转台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永胜 史霄 +3 位作者 董湘敏 蔡力钢 郭宏升 刘宇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5,共6页
针对重型数控机床定量闭式静压转台的特点以及转台变形与油垫支承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基于静压理论,将静压油膜等效为非线性弹簧单元,建立了模拟静压转台支承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转台自重下各油垫受力情况,并以油... 针对重型数控机床定量闭式静压转台的特点以及转台变形与油垫支承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基于静压理论,将静压油膜等效为非线性弹簧单元,建立了模拟静压转台支承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转台自重下各油垫受力情况,并以油腔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判据,分析了转台不同半径处单点支承的最大载荷。分析结果可作为转台在装夹重型零件时进行支承点布局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转台 静压油膜 非线性弹簧单元 最大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正水驱曲线方法的改进及实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永胜 张四平 +1 位作者 黄伏生 张玉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通过校正水驱曲线方法应用的实践,指出了各种校正方法的不足,同时对校正水驱曲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将文献[1]提出的确定曲线位移常数C值的试凑方法改为优化方法,实现了校正自动化。应用实例表明。
关键词 水驱曲线 油藏工程 水压驱动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永胜 张善严 朱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5,共4页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石油、天然气化学组分监测资料、高压密闭取心资料、单井单层生产气油比资料以及水驱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的数值模拟,从理论到实践对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得出含水率与生产气...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石油、天然气化学组分监测资料、高压密闭取心资料、单井单层生产气油比资料以及水驱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的数值模拟,从理论到实践对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得出含水率与生产气油比没有本质的联系;压力是影响气油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注水保持压力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与原始气油比具有一致性,而流饱压差的高低与生产气油比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油比 油田开发 水驱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陇川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泥岩盖层封闭性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永胜 邓礼正 +2 位作者 陈布科 邝平河 施文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2,共5页
描述并定量研究了滇西陇川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泥岩的沉积环境与分布、厚度变化、成分特点及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等宏观特征,以及突破压力、中值半径、封盖饱和度、封盖高度、遮盖系数等微观特征;据此对该区的泥岩益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描述并定量研究了滇西陇川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泥岩的沉积环境与分布、厚度变化、成分特点及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等宏观特征,以及突破压力、中值半径、封盖饱和度、封盖高度、遮盖系数等微观特征;据此对该区的泥岩益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认为,第三纪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环境中沉积的泥岩构成了盆地的盖层;泥岩的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和高岭石为主,含水饱和度较高,由此提高了盖层的封闭性;泥岩盖层为Ⅲ级盖层,能够有效地封闭油气;上第三系南林组顶部半深湖环境沉积的块状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盖层;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南林组二、三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泥岩 盖层 封闭性 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永胜 牛娜娜 +3 位作者 杨聪彬 刘志峰 姜凯 孟令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2,164,共9页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出的塑性指数表达式、统计学的粗糙度参数和分形参数,建立了与微凸体频率序数相关的塑性指数模型,从而根据塑性指数得到微凸体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的临界频率序数,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通过对不同频率区间内微凸体的积分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分形理论 塑性指数 频率序数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总压损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永胜 林宇震 +1 位作者 王建臣 刘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9-345,共7页
为了研究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总压损失特性,基于实验测得的壁压,结合一维分析方法,得到了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冷态和热态的沿程马赫数与总压.对不同当量比下,燃烧室冷态与热态的总压损失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支板/凹腔超声速... 为了研究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总压损失特性,基于实验测得的壁压,结合一维分析方法,得到了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冷态和热态的沿程马赫数与总压.对不同当量比下,燃烧室冷态与热态的总压损失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支板/凹腔超声速燃烧室在当量比为0.35~0.8的范围内,随着当量比的提高,热态的总压损失系数逐渐减小,会逐步小于冷态总压损失系数;其中壁面摩擦和燃烧对总压损失的影响随之减小,波系结构的影响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板/凹腔 超声速燃烧室 总压损失特性 一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永胜 丛雯 +4 位作者 秦光明 雷勇 李成继 翁准 黄铁军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应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避免术后因肺功能不能代偿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评估手术范围,术前根据公式计算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 目的应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避免术后因肺功能不能代偿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评估手术范围,术前根据公式计算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测值PFEV1.0,并与手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99mTc-MAA肺灌注显像结果计算所得PFEV1.0与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前预测值为1.61±0.7L(n=21),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8±0.6L(n=21),术后12个月FEV1.0实测值为1.59±0.4L(n=19),未发生术后肺功能不能代偿病例。结论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方法可靠、准确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于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显像 肺癌 肺切除术 肺功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二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永胜 程保庆 朱丽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二次加密调整开采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北二东开发区为例对二次加密调整效果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的认识与结论对于水驱开采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的二次加密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加密调整 开发效果 油田 开发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三台苍房沟群碎屑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永胜 霞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7-417,共11页
对苍房沟群碎屑岩粒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划分出八种粒度曲线类型。通过对曲线的垂向组合及各总体的分析,结合其它资料,认为苍房沟群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河流(低弯度河沉积)、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指出概率累计曲线和 C-M 图在沉积环境研... 对苍房沟群碎屑岩粒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划分出八种粒度曲线类型。通过对曲线的垂向组合及各总体的分析,结合其它资料,认为苍房沟群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河流(低弯度河沉积)、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指出概率累计曲线和 C-M 图在沉积环境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分布 沉积环境 成因 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增压器叶片扩压器高速流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永胜 张松涛 +3 位作者 韩国强 文舒 张生亮 方威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增压器叶片扩压器内部三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为了提高扩压器效率,首先要了解扩压器内部流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具体分析和优化扩压器性能,在压气机高速工况下对三种不同叶形扩压器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直线机翼形叶片... 对增压器叶片扩压器内部三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为了提高扩压器效率,首先要了解扩压器内部流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具体分析和优化扩压器性能,在压气机高速工况下对三种不同叶形扩压器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直线机翼形叶片扩压器整体性能和内部流场分布优于另外两种扩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器 叶片扩压器 流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永胜 李瑞祥 +1 位作者 牛娜娜 志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7-1463,共7页
针对人工调整机身筒段形状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低、效率低以及局部过大应力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搭建融合形状控制策略优化算法和虚拟调试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数据的驱动下,实现机身形状控制系统物理空间... 针对人工调整机身筒段形状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低、效率低以及局部过大应力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搭建融合形状控制策略优化算法和虚拟调试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数据的驱动下,实现机身形状控制系统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数据交互、动态映射.研究结合遗传算法和深度学习的形状控制策略优化问题,通过ANSYS批处理多载荷步的方法,验证形状控制策略的可用性,在保持机身筒段应力均衡的状态下调整机身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和形状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将筒段形状控制精度提高25.8%,将筒段形状控制效率提高414.3%,将局部最大应力减小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机身形状 遗传算法 深度学习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永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4,共3页
基于“体系预测的基础”,本文深入研究了油藏系统不确定性的怀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性,进而讨论了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型定量研究,预测剩余油空间分布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流体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永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4-209,215,共7页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具有正常压实和欠压实两种类型。压实过程恢复后的古流体动力场表明早侏罗世末期上三叠统流体主要向两个低势区和川中方向运移,晚侏罗世末期与其具有相似性。川西西北侧江油地区、川中绵竹、孝泉一带及川西南...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具有正常压实和欠压实两种类型。压实过程恢复后的古流体动力场表明早侏罗世末期上三叠统流体主要向两个低势区和川中方向运移,晚侏罗世末期与其具有相似性。川西西北侧江油地区、川中绵竹、孝泉一带及川西南三苏场、苏码头和三大湾地区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上三叠统 前陆盆地 储层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