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保障用探测器的现状与发展
1
作者 赵永刚 靳尚泰 +20 位作者 庄晓 郭佳承 柏磊 沈彦 黄声慧 陈雷 智宇 李沛玉 胡守扬 周静 孙鹏飞 宋金兴 明锐 贾世海 邓桂华 吝守龙 卢志永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李笑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38-451,共14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保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以确保有能力监督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以及保障相关核技术不被应用于军事用途。本文对IAEA核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描述。核保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依赖于探测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保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以确保有能力监督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以及保障相关核技术不被应用于军事用途。本文对IAEA核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描述。核保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依赖于探测技术的进步,国内在核保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各种探测需求开发了不同探测装置,如针对γ射线、X射线、中子的辐射探测器,针对衰变产生热量的量热计,针对不同质量数进行区分的质谱仪。对IAEA核保障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可以应用的探测器或探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核材料 探测器 辐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话语中致歉语“不好意思”的韵律—语用界面研究
2
作者 赵永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能的“不好意思”在停顿、时长、音高和音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韵律表现,其语用功能和韵律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实现概念功能的“不好意思1”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无停顿,其平均时长最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小。实现礼貌性言语行为功能的“不好意思2”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其平均时长居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大。实现元话语功能的“不好意思3”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存在停顿,其平均时长最长,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话语 致歉语 “不好意思” 语用功能 韵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途径与感染剂量研究现状
4
作者 戈胜强 于家荣 +11 位作者 初薛霏 韩秀琚 李瑞红 谢昊飞 屈海龙 赵永刚 任炜杰 齐传翔 包静月 李金明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 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中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口腔感染、鼻腔感染、口鼻同时感染、模拟同居感染、肌肉注射感染,其中口鼻接种是研究常用的感染途径。但由于口鼻接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目前大部分研究特别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以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其只需极少剂量就可以发生感染。在ASFV感染研究中,研究者设置了不同的攻毒剂量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选择出合适剂量更好地模拟临床感染,从而获得真实、合理的试验数据,得出可靠的试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感染途径 感染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慧 戈胜强 +6 位作者 刘爽 王晓华 郑辉 王淑娟 赵永刚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54-60,共7页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要靶标。以此为靶标,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在不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是当前研究热点,已有3种相关人用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尼帕病毒病兽用疫苗研究进展缓慢,而兽用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跨种传播,符合“同一健康”理念,因此应加大兽用疫苗的研发力度。本文对尼帕病毒病不同类型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疫苗研究中的问题,以期为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疫苗研究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桑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的试验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明 杭忠宝 +5 位作者 赵永刚 顾光银 崔虹 杨斌 刘利 许刚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每667 m^(2)桑园桑叶增产414.6 kg,增加了16.5%,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养蚕工效提升1.0倍以上,提出了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具有操作易、投入少、省力多、工效高、效益好的特点,为新时代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桑 条桑收获 片叶收获 夏伐 产叶量 工效 再生新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在改善土壤侵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会岭 卫全 +2 位作者 赵永刚 杨晓东 于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3,共13页
【目的】雨、雪、波浪、风等作用常会引起土壤侵蚀。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EICP)由于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岩土和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MICP/EICP在土壤抗侵蚀性方面的效果,【方法】介绍了MICP/EICP的矿化过程,基于... 【目的】雨、雪、波浪、风等作用常会引起土壤侵蚀。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EICP)由于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岩土和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MICP/EICP在土壤抗侵蚀性方面的效果,【方法】介绍了MICP/EICP的矿化过程,基于现有成果总结了MICP/EICP改善不同类型土壤侵蚀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对于土壤适应性,MICP处理粗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aCO_(3)含量高于EICP,而在粉细砂中结果相反。对于遇水崩解特性,MICP改性黏土中25μm以下颗粒质量减少,75~250μm颗粒质量分数增加,团聚体变大,有效降低了黏土、黄土、黏性紫色土崩解速率和崩解率。对于波浪侵蚀特性,随喷洒固化次数由1增加到4,海岸砂质边坡侵蚀速率呈对数下降,固化18次后,30次潮汐变化下坡角几乎不变。对于切向水流侵蚀特性,1 g/L的黄原胶溶液结合MICP固化2次的样品和0.5 mol/L胶结液结合掺入0.2%纤维所得到的固化土的抗侵蚀性优于单纯高剂量MICP处理的结果。对于风蚀,MICP固化时,0.25 mol/L胶结液可达到抗风蚀效果,而EICP反应较快应加入抑制剂。对于多次干湿和冻融循环侵蚀,MICP/EICP处理试样的强度和侵蚀量都好于未处理试样,EICP处理砂土样的耐久性效果不如MICP明显。【结论】结果表明:MICP适用于粗粒土,生成的CaCO_(3)整体性好;EICP脲酶分子小,工艺简单,可应用于细粒土中,但生成的CaCO_(3)较松散。MICP/EICP作用可有效降低细粒土的遇水崩解特性,有效降低海岸砂质边坡的波浪侵蚀,与纤维或生聚物结合可改善固化土的脆性,抵抗切向水流的侵蚀。低浓度的胶结液配方即可抵抗风蚀。MICP/EICP可提高固化土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 EICP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 气候变化 力学性能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近实时衡算系统设计与初步评价
8
作者 王妍 刘宏斌 +1 位作者 何丽霞 赵永刚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5期472-480,共9页
为对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核材料近实时衡算系统进行设计并开展初步评价,本研究基于传统的例行周期衡算,采用缩短衡算周期的方法,结合核材料存量数据,初步建立了核材料近实时衡算分析模型。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STR-193文件的参考200 MTHM/... 为对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核材料近实时衡算系统进行设计并开展初步评价,本研究基于传统的例行周期衡算,采用缩短衡算周期的方法,结合核材料存量数据,初步建立了核材料近实时衡算分析模型。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STR-193文件的参考200 MTHM/a设施及其运行数据,利用逐批误差计算与合成的模式,进行了不同周期的近实时衡算分析,并与例行闭合衡算的半年度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基于上述衡算模型,采用时间关联的动态数据模拟,初步开展了动态分析和佩琦测试评价。结果表明,近实时衡算的方法可行,在该衡算模型下,以月度为衡算周期即可满足要求。累计和评价和佩琦测试对于核材料的大量突然流失均有效;佩琦测试在探测核材料累积流失方面,尤其是对于衡算周期较长的、接近探测限度的工况,其异常识别能力优于累计和评价,且误报警率能够得到控制。近实时衡算系统具有更加有效的异常探测能力,未来可用于核材料管理的动态趋势分析,提高核材料衡算管理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 近实时衡算 动态分析 佩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S井区盒8上亚段砂体叠置类型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家满 赵永刚 +2 位作者 申荣荣 于明航 阴旭航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明确鄂北S井区盒8上亚段地层砂体叠置类型及其与气藏分布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等方法对研究区盒8上亚段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垂向叠置及侧向接触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试气资料探讨不同砂体叠置类型的气藏分布特征。结果表... 为明确鄂北S井区盒8上亚段地层砂体叠置类型及其与气藏分布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等方法对研究区盒8上亚段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垂向叠置及侧向接触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试气资料探讨不同砂体叠置类型的气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鄂北S井区盒8上亚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有利砂体对应的沉积微相类型为边滩与河道充填微相;砂体垂向叠置类型可划分为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式,侧向接触关系可划分为间湾接触、堤岸接触、对接式、侧切式、替代式;鄂北S井区盒8上亚段砂体垂向叠置类型主要为侧向切叠式和替代式,增加了砂体在侧向上的连通性;盒8上亚段砂体侧向接触关系主要为侧切式,提升了砂体侧向上的连通程度,气藏储存关系较好;单一、孤立存在的砂体,其连通性较差,整体的含气性也较差。该研究对寻找低渗透背景下产能高、潜力大的砂体分布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北S井区 盒8上亚段 砂体垂向叠置 砂体侧向接触 气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megas的紧凑型轻量化时间投影室研制
10
作者 靳尚泰 陈雷 +18 位作者 李沛玉 庄晓 张昀昱 卢志永 邓桂华 胡守扬 郭佳承 周静 孙鹏飞 宋金兴 明锐 贾世海 智宇 吝守龙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赵永刚 李笑梅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6期707-713,共7页
为实现紧凑、轻量的目标,采用128路二维条读出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时间投影室的核心读出探测器,并对该探测器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进行研究。该时间投影室的灵敏体积为10cm×10cm×8 cm,总质量小于2.5 kg,探测器雪崩区厚度... 为实现紧凑、轻量的目标,采用128路二维条读出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时间投影室的核心读出探测器,并对该探测器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进行研究。该时间投影室的灵敏体积为10cm×10cm×8 cm,总质量小于2.5 kg,探测器雪崩区厚度为100μm。为在保证时间投影室密封性的同时减小其总质量,采用双重嵌套结构低物质量腔室和法兰环式设计。通过引入共模扼流环减小探测器成像中的噪声幅度,消除成像中的噪点以及各路信号的周期性噪声。当腔室中工作气体为93%Ar+7%CO_(2),流速到达0.6 L/min时,测得α粒子的径迹。测试结果与Geant4软件的模拟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时间投影室具有较佳的粒子径迹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 时间投影室 Α粒子 径迹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睿轩 沈彦 +1 位作者 李力力 赵永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4,I0001,共13页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所采集样品中微米或亚微米级尺寸含铀微粒的特征信息,为相应核设施、核活动的监测提供判断依据。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含铀微粒分析方法体系。本文简单介绍了包括样品采集、初步筛选、微粒回收、识别及定位和测量在内的微粒分析流程,对比了各个环节常用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同时,分别讨论了含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形貌及元素化合物组成分析、年龄分析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发展和实施支持计划(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pport Programme for Nuclear Verification),展望了未来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微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确认的非线性转子支承系统建模方法
12
作者 杨稀 闫述 +1 位作者 王浩然 赵永刚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低幅值激励的模态测试,辨识其线性支承刚度参数,从而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底层线性模型。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不同激励水平下的恒位移振动测试,确定支承非线性刚度的函数形式,并进一步识别支承非线性刚度参数,最终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加工了考虑非线性支承因素的转子系统,采用该方法建立的转子支承系统底层线性模型,与实际结构的模态频差在5%以内,模态置信准则(MAC)值在0.89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响应与转动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真实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支承系统 非线性支承 振动测试 非线性参数识别 非线性建模 模态置信准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马家沟组马五段小层划分探析
13
作者 申荣荣 赵永刚 +3 位作者 唐明远 阴旭航 杜家满 于明航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12-118,12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段小层成熟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薄片、录井、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136口井的马五段尤其是马五6、马五7亚段进行亚段及小层的精细划分,寻找并确定标志层,利用对碳酸盐岩岩性敏感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曲线区分石灰岩与白云岩地层,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等多种测井响应结合识别碳酸盐岩岩性段。研究表明:目前可将马家沟组马五段划分出10个亚段和21个小层;马五6亚段“四分”,厚度范围为4.6~13.3 m,平均值8.8 m;马五7亚段“三分”,厚度范围为5.9~15.3 m,平均值9.8 m。马五6、马五7亚段小层精细划分在鄂尔多斯盆地尚属首次,将为DND气田及其他气田的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小层划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沟组 马五段 马五6亚段 马五7亚段 小层精细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分类评价——以川中公山庙油田沙一储层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2 位作者 蒋裕强 雷卞军 明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属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交互沉积的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首次提出将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作为这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认为综合η值、岩石类型、粒度、储层微相... 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属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交互沉积的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首次提出将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作为这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认为综合η值、岩石类型、粒度、储层微相、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类型、孔隙度、基质渗透率、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和孔隙结构参数等指标的分类评价体系可以较客观的反映该类储层的本质;依据该指标体系将本区沙一段储层分为好(Ⅰ类)、较好(Ⅱ类)、中等(Ⅲ类)和差(Ⅳ类)四类储层,其中Ⅲ类储层通过压裂改造有望成为较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使公山庙油田沙一段储层产能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裂缝-孔隙型储层 储层特征 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判别及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永刚 李功强 +1 位作者 宋立志 孙延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47,共4页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很大,在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的孔、洞和裂缝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选择声波时差比值、密度比值、中子孔隙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等4个参数作为划分储层类型的参数,通过...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很大,在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的孔、洞和裂缝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选择声波时差比值、密度比值、中子孔隙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等4个参数作为划分储层类型的参数,通过对90口井400余层不同类型的储层进行参数统计,确定了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判别标准,并描述了各类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经20口井的测试资料验证,认为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法来判别储层类型是可行的,与地质研究划分储层类型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类型 测井响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磺酰脲类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永刚 张祥志 +4 位作者 胡冠九 章勇 周春宏 李娟 张蓓蓓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4.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8%~103%。本方法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22ng/mL范围。用该法分析了某水域地表水,取得满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农药 地表水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永刚 明华 +2 位作者 永鹏 王宝清 曹宝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78,共4页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借助该项技术通过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已经成为现实。文章提出一种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通过样品光薄片的光学显微镜(OM)数字图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数字图像二值化识别孔隙;构造孔隙度、孔隙贡献率和孔隙形状参数的计算公式用于数字图像分析,得到孔隙大小分布和孔隙形状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碳酸盐岩孔隙参数对其渗透率的控制作用。与传统的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定量、快速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 图像 数字化 数据采集 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段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2 位作者 雷卞军 李延钧 杨金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2,共4页
研究区嘉二段构造起伏平缓,断裂及裂缝相对较小,碳酸盐岩和蒸发岩发育,基本属于(半)局限-蒸发台地相,部分属于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台内雏滩、(半)局限台地泻湖和(半)局限台地潮坪等亚相影响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蒸发台地泻湖、蒸发台地潮... 研究区嘉二段构造起伏平缓,断裂及裂缝相对较小,碳酸盐岩和蒸发岩发育,基本属于(半)局限-蒸发台地相,部分属于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台内雏滩、(半)局限台地泻湖和(半)局限台地潮坪等亚相影响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蒸发台地泻湖、蒸发台地潮坪和局限台地泻湖等亚相控制盖层的分布。通过对烃源条件、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天然气运聚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形成中型气藏的潜力,其中天然气的近源垂向运聚和理想的保存条件,是形成嘉二气藏的重要保障。有利的沉积亚相、建设性成岩作用、背斜构造、烃源断层和硬石膏岩层是该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烃源断层和硬石膏岩层的分布,为油气聚集层位及有利成藏区块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二段 成藏 主控因素 烃源 断层 硬石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永刚 王萌 +2 位作者 蒋裕强 董兆雄 王素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阶段 成岩序列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永刚 吴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4,共3页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能够直接探测地层物性、含油性和流体类型,解决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计算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时受岩性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识别地层中不同大小的孔隙而且还可以不依赖于电阻率就直接识别地层中油气水...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能够直接探测地层物性、含油性和流体类型,解决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计算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时受岩性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识别地层中不同大小的孔隙而且还可以不依赖于电阻率就直接识别地层中油气水的类型。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可以更好地评价储层物性,尤其在可动流体分析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此,主要论述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和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常规测井方法解释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以及可动流体识别中的难题,达到了解决储层产能问题、更好地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测井 成像测井 地层评价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