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对玻璃珠填充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桂艳 王颖 +1 位作者 门永峰 姜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2-846,共5页
应用Linkam CSS450剪切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研究了剪切对玻璃珠填充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聚丙烯相比,填加玻璃珠的聚丙烯体系中,玻璃珠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不利于β晶的生成.玻璃珠直径较... 应用Linkam CSS450剪切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研究了剪切对玻璃珠填充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聚丙烯相比,填加玻璃珠的聚丙烯体系中,玻璃珠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不利于β晶的生成.玻璃珠直径较小(4μm)时,剪切对聚丙烯β晶的生成影响较小;当玻璃珠直径增加到35μm时,剪切速率为20s-1左右最有利于β晶生成;剪切速率和玻璃珠直径的增加,有利于聚丙烯片晶的取向,而且玻璃珠含量越高,片晶的取向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玻璃珠 剪切 Β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 被引量:21
2
作者 冯玉林 殷敬华 +1 位作者 姜伟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3,共4页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反应共混 弹性体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 嵌段型聚合物E-MA-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M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BAT/MAM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峰 张桂鑫 +3 位作者 胡跃鑫 韩向艳 韩媛媛 赵桂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研究了MAM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M...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研究了MAM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M嵌段共聚物,能够有效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使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下降,结晶消失,使分散相粒子尺寸下降,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MAM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分散相粒子尺寸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嵌段共聚物 相容性 冲击强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研究
4
作者 赵桂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2期79-8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困境研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中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财务管理能力,改善财务管理状况,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研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化PBAT的制备及对PBAT/TPS/PLA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5
作者 张广翔 杨可 +3 位作者 杨佳怡 刘阳 郑松祺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61,共10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脂(PBAT)/热塑性淀粉(TPS)/聚乳酸(PLA)共混物.为改善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通过自由基接枝方法制备了PBAT接枝马来酸酐(PBAT-MA)和PBAT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BAT-GMA)两种反应型相容剂...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脂(PBAT)/热塑性淀粉(TPS)/聚乳酸(PLA)共混物.为改善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通过自由基接枝方法制备了PBAT接枝马来酸酐(PBAT-MA)和PBAT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BAT-GMA)两种反应型相容剂,通过流变测试、拉伸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手段探究了两种相容剂与TPS和PL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PBAT/TPS/PL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DMA和SEM测试结果显示,两种相容剂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分散相的分散性.流变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两种相容剂的PBAT/TPS/PLA共混物比单独使用PBAT-MA相容剂的共混物具有更高的复合黏度和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当m(PBAT)∶m(TPS)∶m(PLA)=60∶20∶20时,共混物的屈服强度达到13.2 MPa,拉伸弹性模量达到150.3 MPa.本文工作为制备低成本高性能PBAT基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热塑性淀粉 相容剂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周正 夏艺玮 +3 位作者 金杰 郑松祺 周思宇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DMSA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仅为10.9 kJ/m^(2)。当DMSA质量分数为0.5%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63.1 kJ/m^(2)。共混物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MSA就能有效促进EBA-GMA上环氧基团与聚乳酸端基的反应活性,提高PLA/EBA-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 催化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BA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可 张广翔 +1 位作者 韩媛媛 赵桂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制备了PPC/PBAT复合材料。由于PPC与PBAT的相容性较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为了提高二者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及引发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制备了PPC/PBAT复合材料。由于PPC与PBAT的相容性较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为了提高二者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及引发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DHBP),对PBAT进行接枝改性,并制备了PBAT接枝马来酸酐(PBAT-g-MA)。研究了PPC与PBAT-g-M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AT-g-MA质量分数的增大,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PPC-60/PBAT-g-MA-40(60、40分别为PPC、PBAT-g-MA的质量分数)的断裂伸长率由21.2%增大至68.1%;当PBAT-g-MA质量分数低于PPC时,作为分散相的PBAT-g-MA在PPC基体中均匀分散,自身的酸酐基团与PPC的端基发生反应,可有效改善两相的相容性,应力在界面层实现有效传递,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接枝改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高抗冲PLA/PBA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江闻欣 张广翔 +1 位作者 杨可 赵桂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增韧聚乳酸(PLA),制备了全生物降解高抗冲PLA/PBAT复合材料;为改善PBAT与PLA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PBAT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PBAT-GMA)相容剂;... 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增韧聚乳酸(PLA),制备了全生物降解高抗冲PLA/PBAT复合材料;为改善PBAT与PLA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PBAT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PBAT-GMA)相容剂;研究了相容剂质量分数对PLA/PBA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AT-GMA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大幅提高;当PBAT-GMA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64.8 kJ/m^(2),断裂伸长率为289.9%;PBAT-GMA上的环氧基团与PLA的端基发生反应,可有效改善PLA与PBAT之间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相容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桂艳 凌素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0例,观察2组死亡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死亡13例,死亡患者生存时间...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0例,观察2组死亡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死亡13例,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平均(13.66±3.21)h;对照组死亡20例,平均生存时间(7.83±2.36)h,观察组死亡率(32.5%)低于对照组(62.5%),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对应护理干预能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多发伤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创新模式研究——以广西图书馆实践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桂艳 《传媒论坛》 2023年第5期118-120,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确立,我国对阅读推广的重视与日俱增。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业务部门,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社会责任,应充分发挥其全民阅读推广的阵地作用,在阅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确立,我国对阅读推广的重视与日俱增。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业务部门,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社会责任,应充分发挥其全民阅读推广的阵地作用,在阅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精髓,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围绕“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这一主题,阐述阅读推广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公共图书馆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探索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化传承 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 公共阅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彬 吕建华 +1 位作者 金晶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7-1136,共10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分析检测技术,可实时在线提供石英晶体表面吸附层质量、厚度、粘弹性等信息,由此获得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关系。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因其独特的对粘弹性的解析,使其在高分子材料...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分析检测技术,可实时在线提供石英晶体表面吸附层质量、厚度、粘弹性等信息,由此获得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关系。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因其独特的对粘弹性的解析,使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已用来评价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相互作用,力学和生物相容性等。本文简单介绍了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及理论模型,重点综述了近几年QCM-D在高分子链构象、蛋白质吸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药物释放以及水凝胶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QCM-D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素连 赵桂艳 +1 位作者 欧春燕 阮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组织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组织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24 h和30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观察组肌力等级评估≥III级者25例(67.6%),对照组为19例(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组织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组织化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杯芳烃功能化纳米纤维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绯雪 赵桂艳 +1 位作者 毕研峰 胡跃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621,共11页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连续微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其独特的结构尺寸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材料科学界的青睐。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异的离子选择识别...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连续微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其独特的结构尺寸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材料科学界的青睐。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异的离子选择识别性和吸附性能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静电纺丝制备杯芳烃功能化纳米纤维的原理,系统地探讨了其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以及静电纺丝与杯芳烃相结合的优势。讨论了目前静电纺丝制备杯芳烃功能化纳米纤维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杯芳烃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超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艺玮 王光鑫 +2 位作者 冯玉林 胡跃鑫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81-1887,共7页
采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增韧聚乳酸(PLA)制备超韧聚乳酸(PLA/PEBA-GMA)复合材料.为了提高PEBA与PLA之间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接枝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及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 采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增韧聚乳酸(PLA)制备超韧聚乳酸(PLA/PEBA-GMA)复合材料.为了提高PEBA与PLA之间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接枝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及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PEBA进行接枝改性制备PEBA-GMA.研究了接枝单体组分的用量(m/g)对PLA/PEBA-GM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接枝单体组分用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当接枝单体组分GMA, NVP和DCP的用量分别为2.5, 2.5和0.25 g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高达88.6 kJ/m^2,断裂伸长率为164.1%.研究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聚乳酸的端基(—OH和—COOH)与PEBA-GMA上环氧基团发生反应,有效改善两相间的界面相容性,随着接枝单体组分比例的提高,分散相PEBA-GMA的粒子尺寸逐渐减小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醚酰胺 接枝改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热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艺玮 李诗意 +3 位作者 冯玉林 赵桂艳 李岚霆 王昌赫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7-31,共5页
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较差,导致其产品的耐热性能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采用木粉(WF)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同时添加少量的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MA),制备高耐热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成核剂以及两者同时添加... 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较差,导致其产品的耐热性能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采用木粉(WF)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同时添加少量的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MA),制备高耐热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成核剂以及两者同时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和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的加入对聚乳酸具有协同成核的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0.3%的多酰胺类化合物和质量分数为30.0%的木粉,聚乳酸的结晶速率大幅上升,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点提高到146.5℃,远高于纯聚乳酸的维卡软化点61.6℃,有效地提高了聚乳酸的耐热性能。同时,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也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木粉 多酰胺类化合物 结晶性能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系导电纳米材料填充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光鑫 李华 +1 位作者 赵桂艳 朱雨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碳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可作为导电填料填充到高分子基体制备导电复合材料。对碳系纳米导电材料分类、导电机理、导电性能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讨论,对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最后,展望了碳系纳米导电材料填充高分子导电复合材... 碳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可作为导电填料填充到高分子基体制备导电复合材料。对碳系纳米导电材料分类、导电机理、导电性能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讨论,对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最后,展望了碳系纳米导电材料填充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系纳米材料 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导电性能 导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9)S_(8)@CNF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嘉琪 杨思然 +2 位作者 艾绯雪 赵桂艳 毕研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1-27,共7页
静电纺丝是一种使聚合物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进行拉伸纺丝的纤维制造工艺。静电纺丝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易纺出微纳米级的纤维,在材料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采用硫杂杯芳烃构筑的多硫高核笼簇化合物(Co48)为负载物,以聚丙烯腈(PAN)和聚... 静电纺丝是一种使聚合物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进行拉伸纺丝的纤维制造工艺。静电纺丝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易纺出微纳米级的纤维,在材料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采用硫杂杯芳烃构筑的多硫高核笼簇化合物(Co48)为负载物,以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PAN/PMMA)为纺丝载体,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Co_(9)S_(8)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Co_(9)S_(8)@CNFs)。分别以PAN和PMMA质量比为10∶0、7∶3和5∶5的纺丝载体制备复合物纳米纤维,将其热处理后得到的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与Co48晶体煅烧的产物相比,PAN和PMMA的加入对最终产物的电化学有促进作用。由PAN和PMMA混合物制备的复合物材料兼具较高比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金属-杯芳烃核簇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思然 毕研峰 赵桂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43-49,共7页
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导电率高、质量轻、防腐蚀、电学和光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其中,聚吡咯作为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因其合成条件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电导率变化范围广且可调节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导电率高、质量轻、防腐蚀、电学和光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其中,聚吡咯作为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因其合成条件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电导率变化范围广且可调节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它存在难溶解、难熔融、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聚吡咯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改善聚吡咯缺点的同时结合了二者的优点,赋予材料新的性能,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简述了聚吡咯的主要合成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并对其在超级电容器、气敏传感器和生物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聚吡咯复合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聚吡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基柔性应变传感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华 朱雨田 赵桂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44-49,共6页
随着人机交互、电子皮肤、可穿戴电子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柔性应变传感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导电材料与柔性高分子复合而成的导电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具有柔韧性好、质轻、易加工成型等优势,且材料导电性能在应... 随着人机交互、电子皮肤、可穿戴电子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柔性应变传感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导电材料与柔性高分子复合而成的导电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具有柔韧性好、质轻、易加工成型等优势,且材料导电性能在应变刺激下发生改变,因此可用作柔性应变传感材料。综述了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柔性应变传感材料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了该类传感材料的应变响应机理,并总结了影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应变传感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柔性应变传感材料 传感机理 应变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云萧 王光鑫 +1 位作者 陈友绪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32-1440,共9页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淀粉塑化后较为柔软,类似于弹性体,如果能够用于聚合物的增韧改性,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淀粉在...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淀粉塑化后较为柔软,类似于弹性体,如果能够用于聚合物的增韧改性,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淀粉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主要起填充、降低成本的作用,而作为弹性体增韧聚合物制备高抗冲聚合物复合材料还比较少。为了改善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采用淀粉塑化改性、淀粉化学改性、添加相容剂、添加弹性体协同淀粉增韧等方法。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改性 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