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条件及寄主抗性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杰锋 周如军 +3 位作者 李元杰 刘璐 傅俊范 薛彩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讨防御酶系在花生与疮痂病菌(Sphaceloma arachidis)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疮痂病菌侵染条件以及侵染过程中抗感品种防御酶系响应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时,感病品种白沙1016潜育期为120h,当温度... 为探讨防御酶系在花生与疮痂病菌(Sphaceloma arachidis)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疮痂病菌侵染条件以及侵染过程中抗感品种防御酶系响应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时,感病品种白沙1016潜育期为120h,当温度为15℃时,其潜育期达240h。湿度持续时间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具有明显正相关,病原菌侵染所需最短湿度持续时间为4h。病原菌侵染最适温度和湿度持续时间为:温度25~30℃,湿度持续时间36~48h。菌龄对病原菌侵染能力影响显著,随着病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侵染能力明显下降。接种病原菌后,寄主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抗病品种阜花17在接种后24~36h出现防御酶活性高峰,峰值均显著高于白沙1016,白沙1016酶活性高峰出现在48~72h,且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阜花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落花生痂圆孢菌 侵染 抗病性 寄主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北苍术病害调查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海娇 葛昕欣 +2 位作者 周如军 傅俊范 赵杰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48,153,共7页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辽宁省北苍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降低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害风险,本研究于2011-2015...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辽宁省北苍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降低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害风险,本研究于2011-2015年对辽宁省抚顺、清原和新宾等7个主要北苍术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辽宁北苍术生产的主要病害有3种,为苍术叶斑病、苍术炭疽病和苍术菌核病。苍术菌核病多发生于早春,病株率相对较低,约为4.8%~9.9%,但病株死亡率高,达90%以上。苍术叶斑病和炭疽病为辽宁省新发生病害,其中苍术叶斑病分布十分广泛且危害严重,各调查种植区均有分布,以清原地区发病较为严重,病株率约为15.1%~100.0%,病叶率为35.2%~91.8%。苍术炭疽病仅在抚顺、本溪和沈阳发生,抚顺地区发病相对较重,病株率约为25.0%~40.4%,病叶率约为14.9%~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病害调查 种类鉴定 叶斑病 炭疽病 菌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疮痂病病原菌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薛彩云 傅俊范 +4 位作者 周如军 崔建潮 徐喆 赵杰锋 李元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2,共7页
花生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产孢困难,难以进行分离纯化。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实用的花生疮痂病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了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表面消毒时间、采后存放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频率的影响,及不同培... 花生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产孢困难,难以进行分离纯化。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实用的花生疮痂病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了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表面消毒时间、采后存放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频率的影响,及不同培养基和取样时期对单孢分离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分离法,叶片分离频率显著高于茎秆,叶片表面适宜消毒时间1~3min,采后冷藏48h内分离频率差异不显著,不同采集时期对叶片病菌分离频率无显著影响;采用改进的稀释平板法成功分离纯化到大量单孢子菌落,PLDA(花生煎汁培养基)上的单孢子菌落多于PDA,对杂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PDA,发病早期和中期的病秆可获得大量单菌落,但发病后期只能获得极少单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疮痂病 Sphaceloma arachidis 分离技术 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古1井在不同取水模式下气体观测效果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李月强 王华 +5 位作者 刘保华 连凯旋 崔娜 孙丕 冯恩国 赵杰锋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解决聊古1井断流问题,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先后引进、开发了人工激发引流观测技术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技术。对天然自流观测系统、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等3种不同取水模式下产出的气体观测数据进行一致... 为解决聊古1井断流问题,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先后引进、开发了人工激发引流观测技术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技术。对天然自流观测系统、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等3种不同取水模式下产出的气体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年变比较明显,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与天然自流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古1井 气体观测 一致性 天然自流 人工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灰斑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慧 周如军 +2 位作者 傅俊范 徐喆 赵杰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白鲜灰斑病为近年来辽宁白鲜生产上新发生的重要病害,各调查田均有发生,病情指数5.3-59.6,其致病菌为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该菌为新种,国内外Paracercospora属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明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为后续研究及田间病害... 白鲜灰斑病为近年来辽宁白鲜生产上新发生的重要病害,各调查田均有发生,病情指数5.3-59.6,其致病菌为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该菌为新种,国内外Paracercospora属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明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为后续研究及田间病害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CA培养基,最适p H值为6,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菌落致死温度为54℃10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6,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溶液,最适氮源为1%硝酸钾溶液,致死温度为53℃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灰斑病 病原学 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
6
作者 孟丹娜 何晶晶 +2 位作者 周如军 赵杰锋 傅俊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丙环唑 花生网斑病 防治效果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诱导花生抗褐斑病和网斑病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孟丹娜 周如军 +3 位作者 赵杰锋 李元杰 薛彩云 傅俊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86,共6页
为明确不同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抗褐斑病和网斑病的诱导作用,本文测定了水杨酸、氯化钙和硅酸钠等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网斑病和褐斑病的田间抗性诱导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褐... 为明确不同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抗褐斑病和网斑病的诱导作用,本文测定了水杨酸、氯化钙和硅酸钠等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网斑病和褐斑病的田间抗性诱导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均有一定的诱抗效果,其中氯化钙对花生网斑病的诱抗效果最好(53.01%),硅酸钠对花生褐斑病的诱抗效果最好(42.28%);两者均能延缓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病程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氯化钙处理较对照处理网斑病的AUDPC值低28.87%,硅酸钠处理褐斑病的AUDPC值较对照低31.77%。此外,氯化钙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1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花生网斑病 外源化学物质 诱导抗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成像的渗漏源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羽 贺超广 +3 位作者 涂圆 赵杰锋 周晓萍 唐立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0-756,共7页
针对屋面渗漏源难以检测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渗漏区域红外图像特征的灰度分段映射图像增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板矩阵的图像快速识别技术,设计了一个屋面全自动渗漏源检测系统。在5m×3 m屋面设置渗漏源形成多个渗漏区域,采用Mecanu... 针对屋面渗漏源难以检测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渗漏区域红外图像特征的灰度分段映射图像增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板矩阵的图像快速识别技术,设计了一个屋面全自动渗漏源检测系统。在5m×3 m屋面设置渗漏源形成多个渗漏区域,采用Mecanum轮小车搭载该系统对渗漏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89 s之内完成检测工作,总测试150个次渗漏点,漏测12个次渗漏点,识别准确率大于90%。该技术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配合相应载体可用于各类不明渗水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渗漏源检测 图像识别 灰度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开采对聊古1井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 王伟 +5 位作者 李月强 陈其 魏汝庆 赵杰锋 冯恩国 崔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525,共11页
简要介绍了聊古1井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全面调查了聊城地震水化站外围地热资源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热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区周围地热开发导致聊古1井断流,引起了各项动态异常的出现;该井区碳... 简要介绍了聊古1井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全面调查了聊城地震水化站外围地热资源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热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区周围地热开发导致聊古1井断流,引起了各项动态异常的出现;该井区碳酸盐岩岩溶性水的开采对地下流体观测及其动态产生影响,特别是冬季供暖期的开采对地下水物理动态产生严重干扰。为了消除或减弱这种影响,通过改造井口装置实现人工自流的方法,保证了各项观测,而且部分测项的观测条件得到改善,多数测项的动态资料可连续,只有少数测项动态受到较大影响,井口改造取得了一定实效。然而,根本的出路还应是保护观测系统,停止同层地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地下流体动态 聊古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