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1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5个小黑麦品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方媛 田新会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15个小黑麦品系(Z1,Z3,Z5,Z6,Z9,Z12,Z19,Z21,Z23,Z36,Z41,Z48,Z49,Z50,Z55)苗期的抗旱性,本试验以甘农1号小黑麦(CK1)和新小黑麦5号(CK2)作为对照,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30%PEG-6000)2个处理,于处理后28 d取样,测定叶片在正常... 为研究15个小黑麦品系(Z1,Z3,Z5,Z6,Z9,Z12,Z19,Z21,Z23,Z36,Z41,Z48,Z49,Z50,Z55)苗期的抗旱性,本试验以甘农1号小黑麦(CK1)和新小黑麦5号(CK2)作为对照,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30%PEG-6000)2个处理,于处理后28 d取样,测定叶片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下叶绿素(CHL)、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含水量(RWC),同时根据各指标与抗旱系数间的相关性,结合隶属函数,对参试小黑麦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黑麦材料间各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Z9的平均RWC(77.26%)最高,Z49的平均CHL含量(0.55 mg·g^-1)最高,Z1的平均Pro含量(0.36 mg·g^-1)最高,CK2的平均SS含量(113.33 mg·g^-1)最高,Z50的平均MDA含量(4.05μmol·g^-1)最高;干旱胁迫使小黑麦材料的平均RWC(正常灌水下为82.73%,干旱胁迫下为56.11%)显著降低,而干旱胁迫下的平均CHL(正常灌水下为0.33 mg·g^-1,干旱胁迫下为0.40 mg·g^-1)、Pro(正常灌水下为0.13 mg·g^-1,干旱胁迫下为0.47 mg·g^-1)、SS(正常灌水下为28.23 mg·g^-1,干旱胁迫下为116.19 mg·g^-1)及MDA(正常灌水下为2.50μmol·g^-1,干旱胁迫下为4.39μmol·g^-1)含量则显著升高;从小黑麦材料和干旱处理交互作用来看,干旱胁迫使所有参试小黑麦材料的RWC降低,其中Z12降幅最小,CK1降幅最大;CHL含量有升有降;Pro、SS及MDA含量均上升,增幅最小的分别为Z12、Z19和Z9,增幅最大的分别为CK1、Z3和Z50。根据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将供试小黑麦材料分为5种类型:Z1、Z5和CK1属于高抗旱型,Z3、Z6、Z36、Z41、Z48、Z49和Z50属于中抗旱型,Z21属于中间型,Z19、Z23、Z55和CK2属于干旱较敏感型,Z9和Z12属于干旱敏感型,因此说明甘农1号小黑麦和小黑麦品系Z1、Z5的抗旱性较强,适合在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苗期 PEG-6000 生理特性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条件模拟和抗旱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方媛 田新会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2,共7页
以4个小黑麦种质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40%)PEG-6000对萌发期种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与胚芽鞘长度,以研究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模拟条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了适宜于小黑麦萌... 以4个小黑麦种质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40%)PEG-6000对萌发期种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与胚芽鞘长度,以研究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模拟条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了适宜于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的指标,同时以各指标与抗旱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个小黑麦种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PEG-6000溶液为小黑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模拟条件;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低浓度(10%,20%)PEG-6000有利于小黑麦种子萌发,并对幼苗根与胚芽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40%PEG-6000完全抑制小黑麦种子发芽;参试小黑麦种质抗旱性强弱为:中饲1048>石大1号>P4>P2,中饲1048小黑麦属于中抗旱型,石大1号属于中间型,其余2份小黑麦种质属于干旱敏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萌发期 抗旱条件 抗旱指标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的光合生理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方媛 刘晶 +1 位作者 杜文华 田新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3,共11页
为筛选光合性能强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及探讨光合性能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6个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指标(... 为筛选光合性能强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及探讨光合性能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6个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指标(除气孔限制值)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水分利用效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值;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气孔限制值先减少后增加,抽穗期最低。通过生育时期×小黑麦种质间光合性能指标差异分析可知,C31和C19在整个生育时期光合性能都较强,可达到高产的目的,而饲草型小黑麦C19的优势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进一步作为抗旱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蒸腾速率和与气孔有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基因型 生育时期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素与饲料添加剂的配伍使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方媛 李野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9期42-42,共1页
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其在配合饲料中的地位是不能被其他营养物质所替代的。益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改善畜禽生产性能,这在许多试验中已得到证实,而抗生素、寡糖、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肽等在畜牧养殖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益生素 配伍使用 畜禽生产性能 配合饲料 营养物质 畜牧养殖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VTS值班人员行为性质的界定及其责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方媛 《中国海事》 2014年第7期56-58,共3页
文中主要从VTS值班人员法律保护的角度,对VTS值班人员值班行为性质及其产生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VTS值班人员 法律责任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常用驱虫药的合理选用及注意事项
7
作者 李野 赵方媛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8期132-132,共1页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寄生虫容易流行传播。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感染流行的寄生虫主要有3类,即线虫类、螨虫类和原虫类。常见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猪球虫、毛首线虫...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寄生虫容易流行传播。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感染流行的寄生虫主要有3类,即线虫类、螨虫类和原虫类。常见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猪球虫、毛首线虫和疥螨,而且不少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率还相当严重,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做好驱虫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各类驱虫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本猪场寄生虫的感染流行情况,合理选用驱虫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场 驱虫药物 合理选用 寄生虫 食道口线虫 感染率 生产过程 毛首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秸秆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方媛 徐志勇 +7 位作者 魏彦红 曾锂 冯忠明 杨晴 阳磊 杨浩 刘佩 牟文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9期20-2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本地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开展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试验效果,从品种、秸秆配比方式、播期、覆膜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本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本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结果表明,吉平1...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本地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开展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试验效果,从品种、秸秆配比方式、播期、覆膜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本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本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结果表明,吉平17-1与灰美2号相比,其产量和转化率更高,总转化率更高,商品性更好,更适宜进行商品开发和大面积推广;玉米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中,吉平17-1更适合“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灰美2号更适合”4层全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油菜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中,当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为”3层稻草,1层油菜杆(从地往上数第3层为油菜杆,下同)”时,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最高;平菇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中药渣更有利于产量增加;灰美2号采用晚播期可能更具有普遍性;“纯稻草4层后,先覆膜,最后覆土”的覆膜方式可能更适合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平菇 品种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