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形势下推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
作者
李双琴
赵支飞
田鑫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在全国经济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趋势下,高质量发展必是贵州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针对新形势下对茶产业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原料、设施、工艺、品牌、融合五大关键环节,分析贵州茶产业单产量不高,缺乏自主品种...
在全国经济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趋势下,高质量发展必是贵州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针对新形势下对茶产业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原料、设施、工艺、品牌、融合五大关键环节,分析贵州茶产业单产量不高,缺乏自主品种,挖掘古茶树资源不够等原因,提出对策建议,走出一条用精品立茶、用科技兴茶、用品牌强茶的贵州茶产业优质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贵州茶产业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普安大厂茶白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琦宏
李彩云
+3 位作者
赵支飞
牛素贞
马安权
宋勤飞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7-15,共9页
为挖掘普安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的价值,丰富普安茶产品类型,分别以普安大厂茶群体种春梢独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单叶为原料,参照白茶“萎凋→干燥”的基本工艺设计3种不同萎凋方式制作普安大厂茶白茶。对所制...
为挖掘普安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的价值,丰富普安茶产品类型,分别以普安大厂茶群体种春梢独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单叶为原料,参照白茶“萎凋→干燥”的基本工艺设计3种不同萎凋方式制作普安大厂茶白茶。对所制白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内含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品质,以确定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最适原料及工艺参数。结果显示,以独芽原料所制的白茶感官品质较好,表现出鲜醇、花蜜香、甜果香的品质,优于其他嫩度原料。白茶内成分含量在不同嫩度原料及不同萎凋方式下均有差异,但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利用白茶感官品质得分、内含成分含量及儿茶素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茶综合品质最佳的组合为W12,即以独芽为原料,采用“日光自然”复式萎凋所制白茶芽头细长、绿黄带褐较润,汤色绿黄尚亮,清香纯正,滋味鲜甜;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适中,可作为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大厂茶
白茶
嫩度
萎凋方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叶片气孔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白鼎臣
赵支飞
+3 位作者
龚雪
刘源
牛素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0-1563,共14页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5个气孔表型性状有关的SNP位点共关联45个,在下游50 kb的45个SNPS位点范围内共检测到20个基因。其中6个基因与气孔长度(SL)有关,1个基因与气孔宽度(SW)有关,7个基因与气孔面积(SA)有关,2个基因与气孔密度(SD)有关,4个基因与气孔周长(SP)有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具有复杂遗传背景和丰富生态类型的栽培型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便筛选出适应性强、能够促进贵州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栽培型茶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简化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彩云
宋勤飞
+5 位作者
范乔
何应琴
赵支飞
李芳
牛素贞
陈正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大厂茶古树及其无性系子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为科学评估古树茶及无性系茶园的社会经济价值,引导政府和茶农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古茶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22个优良大厂茶古树单株及其4年生无性系子...
【目的】比较分析大厂茶古树及其无性系子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为科学评估古树茶及无性系茶园的社会经济价值,引导政府和茶农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古茶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22个优良大厂茶古树单株及其4年生无性系子代株系的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并测定其春梢一芽二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对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株系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除古树L12和L15外,其余20个古树的萌动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14、L15和L22外,其余18个古树的一芽三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05、L07、L10、L12、L14、L15和L22外,其余14个古树的驻芽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10、L14、L15、L18、L19、L20和L22外,其余15个古树的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均比其子代株系差或一致;除古树L03、L12、L14、L15和L16外,其余17个古树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子代株系(P<0.05,下同)。除古树L21外,其余21个古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持嫩性和主要品质性状等1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其子代株系。【结论】大厂茶古树茶的风味物质较其无性系子代丰富,但大多数大厂茶古树表现出产量较低、物候期晚、生长周期较无性系子代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茶
无性系子代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彩云
宋勤飞
+4 位作者
牛素贞
赵支飞
何应琴
李芳
马安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64-2575,共12页
为科学合理选育出优质大厂茶无性系新品种(系),本研究以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为研究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氨基酸组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呈中叶或大...
为科学合理选育出优质大厂茶无性系新品种(系),本研究以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为研究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氨基酸组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呈中叶或大叶种,芽叶黄绿,无茸毛或少毛,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质硬脆,叶齿浅且钝,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厚有光泽等特征。生化成分分析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ECG含量较高,属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其水浸出物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7.02%~48.70%、2.91%~3.42%、19.03%~21.07%、4.07%~4.84%、7.43%~8.38%、208.00~332.00 mg/100 g、33.82~35.07 mg/100 g、3.23%~3.85%,酚氨比变化范围为3.98~5.04。主要儿茶素组分含量大小顺序为C>ECG>EC>EGCG>EGC,C和ECG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5.25%~9.02%和6.11%~7.64%,而EGCG和EGC含量较低,显著低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44%和0.05%~0.31%。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共有19种氨基酸被检出,氨基酸各组分之间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含量较高的5个氨基酸组分依次是茶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2.14%以上。各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基于16个生化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6个生化成分被简化为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5.68%,包含16个生化成分的大部分信息。综合评价显示,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L_(17)、L_(22)和L_(06),为大厂茶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还鉴定出L_(06)、L_(17)和L_(20)3个具有适制绿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L_(12)、L_(13)、L_(21)和L_(22)4个具有红绿茶兼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茶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环境多样性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素贞
赵支飞
+1 位作者
宋勤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乔木型较少,仅占0.03%,灌木型为49.97%;水平分布范围104°58′~108°36′E、24°58′~29°07′N,垂直分布范围是海拔615~1900 m,基本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伴生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主要伴生植物数量、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呈显著正相关。部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能够在极端气候下长期存活,对极端气候有独特的适应性。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已经改变,因此,要加强对贵州野生茶树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气候特征
生态环境
多样性
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势下推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
作者
李双琴
赵支飞
田鑫
机构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基金
202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4RW128)。
文摘
在全国经济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趋势下,高质量发展必是贵州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针对新形势下对茶产业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原料、设施、工艺、品牌、融合五大关键环节,分析贵州茶产业单产量不高,缺乏自主品种,挖掘古茶树资源不够等原因,提出对策建议,走出一条用精品立茶、用科技兴茶、用品牌强茶的贵州茶产业优质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贵州茶产业
对策研究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普安大厂茶白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琦宏
李彩云
赵支飞
牛素贞
马安权
宋勤飞
机构
贵州大学茶学院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大学
贵州省马氏白龙古茶研发有限公司
出处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7-1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700)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200203-01)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481)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项目(2022-1-50)。
文摘
为挖掘普安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的价值,丰富普安茶产品类型,分别以普安大厂茶群体种春梢独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单叶为原料,参照白茶“萎凋→干燥”的基本工艺设计3种不同萎凋方式制作普安大厂茶白茶。对所制白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内含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品质,以确定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最适原料及工艺参数。结果显示,以独芽原料所制的白茶感官品质较好,表现出鲜醇、花蜜香、甜果香的品质,优于其他嫩度原料。白茶内成分含量在不同嫩度原料及不同萎凋方式下均有差异,但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利用白茶感官品质得分、内含成分含量及儿茶素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茶综合品质最佳的组合为W12,即以独芽为原料,采用“日光自然”复式萎凋所制白茶芽头细长、绿黄带褐较润,汤色绿黄尚亮,清香纯正,滋味鲜甜;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适中,可作为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优选模式。
关键词
普安大厂茶
白茶
嫩度
萎凋方式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Pu'an Camellia tachangensis tea
white tea
tenderness
withering process
principal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叶片气孔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白鼎臣
赵支飞
龚雪
刘源
牛素贞
陈正武
机构
贵州大学茶学院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
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0-156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700)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126,黔科合服企〔2020〕4016)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黔教合KY〔2021〕042)。
文摘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5个气孔表型性状有关的SNP位点共关联45个,在下游50 kb的45个SNPS位点范围内共检测到20个基因。其中6个基因与气孔长度(SL)有关,1个基因与气孔宽度(SW)有关,7个基因与气孔面积(SA)有关,2个基因与气孔密度(SD)有关,4个基因与气孔周长(SP)有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具有复杂遗传背景和丰富生态类型的栽培型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便筛选出适应性强、能够促进贵州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茶树品种。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栽培型茶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简化基因组测序
Keywords
germplasm resources
cultivated tea tre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genotyping-by-sequencing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彩云
宋勤飞
范乔
何应琴
赵支飞
李芳
牛素贞
陈正武
机构
贵州大学茶学院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700)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404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黔教合KY[2021]042)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项目(2019-1-69)。
文摘
【目的】比较分析大厂茶古树及其无性系子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为科学评估古树茶及无性系茶园的社会经济价值,引导政府和茶农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古茶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22个优良大厂茶古树单株及其4年生无性系子代株系的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并测定其春梢一芽二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对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株系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除古树L12和L15外,其余20个古树的萌动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14、L15和L22外,其余18个古树的一芽三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05、L07、L10、L12、L14、L15和L22外,其余14个古树的驻芽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10、L14、L15、L18、L19、L20和L22外,其余15个古树的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均比其子代株系差或一致;除古树L03、L12、L14、L15和L16外,其余17个古树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子代株系(P<0.05,下同)。除古树L21外,其余21个古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持嫩性和主要品质性状等1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其子代株系。【结论】大厂茶古树茶的风味物质较其无性系子代丰富,但大多数大厂茶古树表现出产量较低、物候期晚、生长周期较无性系子代短。
关键词
大厂茶
无性系子代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比较分析
Keywords
Camellia tachangensis
clonal progenies
agronomicaltraits
quality tra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0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彩云
宋勤飞
牛素贞
赵支飞
何应琴
李芳
马安权
机构
贵州大学茶学院
普安县泰安白龙古茶专业合作社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64-2575,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1YFD1200203-1,No.2021YFD1100307)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黔教合KY[2021]042)。
文摘
为科学合理选育出优质大厂茶无性系新品种(系),本研究以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为研究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氨基酸组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呈中叶或大叶种,芽叶黄绿,无茸毛或少毛,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质硬脆,叶齿浅且钝,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厚有光泽等特征。生化成分分析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ECG含量较高,属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其水浸出物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7.02%~48.70%、2.91%~3.42%、19.03%~21.07%、4.07%~4.84%、7.43%~8.38%、208.00~332.00 mg/100 g、33.82~35.07 mg/100 g、3.23%~3.85%,酚氨比变化范围为3.98~5.04。主要儿茶素组分含量大小顺序为C>ECG>EC>EGCG>EGC,C和ECG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5.25%~9.02%和6.11%~7.64%,而EGCG和EGC含量较低,显著低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44%和0.05%~0.31%。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共有19种氨基酸被检出,氨基酸各组分之间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含量较高的5个氨基酸组分依次是茶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2.14%以上。各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基于16个生化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6个生化成分被简化为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5.68%,包含16个生化成分的大部分信息。综合评价显示,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L_(17)、L_(22)和L_(06),为大厂茶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还鉴定出L_(06)、L_(17)和L_(20)3个具有适制绿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L_(12)、L_(13)、L_(21)和L_(22)4个具有红绿茶兼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
关键词
大厂茶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鉴定
Keywords
Camellia tachangensis
leaf bud traits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环境多样性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素贞
赵支飞
宋勤飞
陈正武
机构
贵州大学茶学院/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557,〔2017〕2558)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404号)
+2 种基金
贵州大学培育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81-37)
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成果〔2019〕4273号,〔2019〕4279号)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2018-1-56,2018-1-53,2019-1-69)。
文摘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乔木型较少,仅占0.03%,灌木型为49.97%;水平分布范围104°58′~108°36′E、24°58′~29°07′N,垂直分布范围是海拔615~1900 m,基本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伴生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主要伴生植物数量、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呈显著正相关。部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能够在极端气候下长期存活,对极端气候有独特的适应性。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已经改变,因此,要加强对贵州野生茶树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关键词
野生茶树
气候特征
生态环境
多样性
伴生植物
Keywords
wild tea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versity
associated plant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形势下推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双琴
赵支飞
田鑫
《福建茶叶》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普安大厂茶白茶工艺研究
杨琦宏
李彩云
赵支飞
牛素贞
马安权
宋勤飞
《特产研究》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叶片气孔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白鼎臣
赵支飞
龚雪
刘源
牛素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及综合评价
李彩云
宋勤飞
范乔
何应琴
赵支飞
李芳
牛素贞
陈正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的鉴定与评价
李彩云
宋勤飞
牛素贞
赵支飞
何应琴
李芳
马安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环境多样性
牛素贞
赵支飞
宋勤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