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山南带长山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张文斌 赵振琯 +3 位作者 何碧 王宁祖 吴浩博 张志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260-9272,共13页
甘肃北山南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其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争议已久。为进一步探讨北山南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选取北山南带长山二长花岗岩体为对象,分析了其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二长花岗岩的L... 甘肃北山南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其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争议已久。为进一步探讨北山南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选取北山南带长山二长花岗岩体为对象,分析了其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1.1±1.5)Ma,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体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钾玄质系列。SiO 2含量为72.07%~72.94%,K_(2)O含量为4.93%~5.10%,且K_(2)O>Na_(2)O,Al_(2)O_(3)含量为13.52%~13.97%。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轻稀土相对富集(LREE/HREE为10.96~14.98),δEu为0.78~0.92,具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化高场强元素,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Sm、Y。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及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其是后碰撞过程岩浆活动的产物,反映出中亚造山带南缘碰撞拼贴早于早二叠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南带 早二叠世 二长花岗岩 锆石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造山带黑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何碧 赵振琯 +2 位作者 刘海生 张文斌 陈红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620-10634,共15页
黑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弧盆系之小热泉子—大南湖古生代残留弧内,通过分析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为东天山地区古洋盆闭合、碰撞造山时限等洋-陆... 黑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弧盆系之小热泉子—大南湖古生代残留弧内,通过分析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为东天山地区古洋盆闭合、碰撞造山时限等洋-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研究提供新的基础信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黑尖山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373.0±3.0)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为112.82×10^(-6)~129.91×10^(-6),且轻/重稀土的比值变化范围为8.73~11.26(平均值为9.64),指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77~0.85);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和Ti)及P、Ta、Nb负异常明显;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源区特征,黑尖山花岗闪长岩是东天山小热泉子—大南湖岛弧内晚古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的同期产物,表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是古大洋(古北天山洋)板片向北俯冲的岛弧背景产物;进一步说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泥盆纪晚期古大洋仍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造山带 黑尖山地区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晚泥盆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地块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壳源岩浆成因和构造背景的限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生喜 何碧 +7 位作者 杨博 魏志福 陶刚 甘保平 赵飞 孙平原 赵振琯 黄鹏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2-639,共18页
提要:【研究目的】西南天山造山带内塔格拉克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南天山地块,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对南天山壳源岩浆成因的限定、洋盆俯冲消减及碰撞闭合时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首... 提要:【研究目的】西南天山造山带内塔格拉克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南天山地块,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对南天山壳源岩浆成因的限定、洋盆俯冲消减及碰撞闭合时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首次报道了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结果。【研究结果】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84.0±1.9)~(284.3±3.2)Ma,为早二叠世花岗岩。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揭示该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1)SiO_(2)(70.92%~72.78%)含量高,碱质(K_(2)O+Na_(2)O=7.91%~8.44%)含量较高,A/CNK(0.89~0.99)较高,表明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2)LREE(196×10^(-6)~280×10^(-6))相对富集,HREE(22.8×10^(-6)~28.2×10^(-6))相对亏损,负Eu异常(δEu为0.51~0.64)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右倾Ⅴ型特征;(3)富集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结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二长花岗岩 地质调查工程 塔格拉克地区 南天山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乌蒙山黔西地区二叠系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平原 何碧 +8 位作者 赵飞 李生喜 胡杨 王宁祖 张志玺 赵振琯 张文斌 黄鹏飞 赵洪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51,共11页
贵州乌蒙山黔西地区二叠系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55%)、辉石(±35%)与少量玻璃质(±7%)、磁铁矿(±3%)等组成。为深入探讨二叠系玄武岩的岩石成因,对其13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玄武岩具... 贵州乌蒙山黔西地区二叠系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55%)、辉石(±35%)与少量玻璃质(±7%)、磁铁矿(±3%)等组成。为深入探讨二叠系玄武岩的岩石成因,对其13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玄武岩具有高TiO_2(平均4.22%)、Al_2O_3(平均13.06%)、Fe_2O_3(平均4.59%)、FeO(平均8.85%)、MgO(平均4.39%)、CaO(平均6.97%)含量,低SiO_2(平均49.30%)、Na_2O(平均2.67%)、K_2O(平均1.42%)和P_2O_5(平均0.47%)含量的特征,Mg~#值介于19.63~41.89。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明显右倾特征,轻重稀土分异不显著,具弱负Eu异常,δEu=0.81~0.9;岩石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Ba、Sr、P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高的La/Sm(3.33~6.62),低的(Th/Ta)_(PM)(0.61~1.33)与(La/Nb)_(PM)(0.96~1.22)。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套玄武岩属于晚二叠世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组分,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深入探讨了贵州乌蒙山区及领区二叠系的成岩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峨眉山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黔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