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羊血多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1
作者 刘鑫 赵成周 +5 位作者 韩丽娟 罗唐君 桂林生 侯生珍 陈秀梅 孙胜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114-121,211,共9页
以藏羊血液为原料,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备藏羊血多肽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使用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对藏羊血液进行水解,并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适宜蛋白酶,在此基础上,研究酶解时间... 以藏羊血液为原料,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备藏羊血多肽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使用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对藏羊血液进行水解,并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适宜蛋白酶,在此基础上,研究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水解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参数进行优化;使用中高压液相色谱对血肽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和制备,以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试验探究藏羊血液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藏羊血多肽最佳水解酶为风味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水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6℃、料液比1∶7(mg/mL)、加酶量1050.00 U/g。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54.90±0.32)%;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藏羊血多肽粗品在高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阳性对照V_(C)的77%和87%,IC_(50)分别为(17.97±1.07)mg/mL和(14.36±0.63)mg/mL,使用SpHerical C_(18)色谱柱将藏羊血肽分离为10个组分,分离后的组分Fr3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超过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血 多肽 风味蛋白酶 水解度 分离纯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李飞 魏孝钦 +5 位作者 童丽 赵成周 徐卫松 李忠宽 贾守宁 祁永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特征。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30只,实验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连续14 d皮下多点注射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25只成模大鼠中...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特征。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30只,实验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连续14 d皮下多点注射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25只成模大鼠中选取10只作为模型组。超声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代谢笼收集2组大鼠粪便,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2组大鼠粪便代谢物进行分离鉴定,得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显著降低(P<0.01),血清BNP含量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可见大量纤维水肿,胞质疏松,组织边缘可见心肌纤维溶解,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代谢组学结果显示,2组大鼠粪便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共筛选出19个潜在差异代谢物,3-磷酸肌醇、二氢小檗碱、海藻氨酸、8-羟基腺嘌呤、羟基半乳糖等水平升高,牛磺胆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苯丙酮酸、月桂酸及槲皮素3-(6”-槐花苷)等水平降低。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代谢功能异常,其病理机制涉及糖脂代谢、能量代谢、黄酮类代谢、胆汁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类化合物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天 段国珍 +4 位作者 刘娜 樊光辉 赵成周 杨仕兵 祁有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4-453,共10页
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 compounds,BPs)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双酚A、双酚B、双酚F以及双酚AF等。现如今,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食品包装、饮用水添加剂、海鲜等方面。大量的... 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 compounds,BPs)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双酚A、双酚B、双酚F以及双酚AF等。现如今,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食品包装、饮用水添加剂、海鲜等方面。大量的研究发现,双酚类化合物通过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生物迁移途径侵入人类和动物体内,甚至在深海哺乳动物体内也检测到了该物质,从而影响了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行为、发育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双酚类化合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从BPs的分类、侵入机体的途径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BPs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类化合物 分类 侵入途径 机体影响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开发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晓娜 赵成周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8X期32-,共1页
近些年来,多次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影响。为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充分保证居民的饮食安全,促进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食品质量检测,不断提升食品质量... 近些年来,多次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影响。为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充分保证居民的饮食安全,促进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食品质量检测,不断提升食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本文旨在结合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创新的成果进行科学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检测技术 创新开发 检测设备 天然毒素 毒素检测 食物生产 监督管理力度 生物测定法 微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