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秋季校园不同下垫面PM2.5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戈榕
刘燕
+1 位作者
钟钰祺
汪永英
《森林工程》
2020年第6期42-50,共9页
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针对其不同下垫面(即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对PM2.5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活舒适度。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宿舍区...
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针对其不同下垫面(即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对PM2.5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活舒适度。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宿舍区、活动区、林场、草坪区和家属区为下垫面测量PM2.5浓度,分析其在晴天、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晴天为例,家属区的PM2.5浓度比草坪高出约15%;而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阴天活动区的PM2.5浓度较多云天高将近60%。结果表明,人员流动频繁、活动较多的地区PM2.5浓度较高,植物覆盖的地方PM2.5浓度较低;阴天的颗粒物浓度较高,多云天和晴天的颗粒物浓度较低。故在阴天不宜外出活动,且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能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改善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校园
下垫面
天气变化
绿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常准
陈立新
+5 位作者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为探讨凋落物处理(去除和添加)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氮、磷的影响,2018年5月在2种林型的红松林中展开试验。试验以保持原状凋落物为对照,设置去除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2种处理,每种处理有3...
为探讨凋落物处理(去除和添加)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氮、磷的影响,2018年5月在2种林型的红松林中展开试验。试验以保持原状凋落物为对照,设置去除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2种处理,每种处理有3个重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凋落物处理对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红松人工林中,去除凋落物处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2)在阔叶红松林中,虽然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均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尽管去除凋落物处理对2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影响显著(P<0.05),但添加凋落物处理却对其影响不显著;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全氮和全磷影响不显著。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对红松人工林土壤C/N影响不显著;去除凋落物处理对阔叶红松林土壤C/N影响显著(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在2种林型中凋落物处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和总有机碳影响显著;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全氮、全磷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磷湿沉降对2种林型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常准
陈立新
+5 位作者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3,共7页
以不施用氮磷为对照,设低施用量氮磷(施用氮5 g·m-2·a-1、磷5 g·m-2·a-1)、中施用量氮磷(施用氮15 g·m-2·a-1、磷10 g·m-2·a-1)、高施用量氮磷(施用氮30 g·m-2·a-1、磷20 g·m-2...
以不施用氮磷为对照,设低施用量氮磷(施用氮5 g·m-2·a-1、磷5 g·m-2·a-1)、中施用量氮磷(施用氮15 g·m-2·a-1、磷10 g·m-2·a-1)、高施用量氮磷(施用氮30 g·m-2·a-1、磷20 g·m-2·a-1)3种处理,在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的24个试验单元内,进行模拟氮磷湿沉降施肥试验,分析氮磷湿沉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湿沉降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影响显著,对土壤全氮、全磷、轻组碳、颗粒有机碳影响不显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轻组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氮磷湿沉降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型和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兰航宇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赵戈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它们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林型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丘和坑微立地上,土壤砂粒含量均较高,其抗侵蚀能力均较弱,而对照却相反;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PA对照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TP林隙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郁闭林分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有机质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不显著正相关,而对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侵蚀能力随着林型和微立地类型而变化,TP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不显著高于PA,而PA对照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却显著高于TP的对照。由此可知,丘和坑微立地的形成会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壤黏粒含量减少,土壤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侵蚀能力
丘坑微立地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分六号遥感数据在有林地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
12
5
作者
梁志国
隋傲
+3 位作者
于颖
赵戈榕
谢秋
刘代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9,共5页
精准农业观测卫星-高分六号卫星(GF6)增加了4个特殊波段,更加有效地反映了植被特有的光谱特性,为植被应用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了分析GF6数据在植被识别能力上的优越性,比较了GF6号新增波段(红边1、红边2、黄边、紫边波段...
精准农业观测卫星-高分六号卫星(GF6)增加了4个特殊波段,更加有效地反映了植被特有的光谱特性,为植被应用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了分析GF6数据在植被识别能力上的优越性,比较了GF6号新增波段(红边1、红边2、黄边、紫边波段)和高分数据传统波段对有林地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F6新增波段对有林地快速识别的精度达到97.67%,Kappa系数为0.95,比GF数据4波段对有林地的识别精度提高了3.35%,Kappa系数提高了0.08。CART自适应特征和阈值选择决策树算法比人工决策树分类算法对有林地识别精度有显著增加,精度由88.81%提高到97.67%,Kappa系数由0.78提高到0.95。GF6数据新增特殊波段结合CART自适应特征和阈值决策树算法对有林地具有快速优越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六号卫星
植被分类
决策树
决策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校园不同下垫面PM2.5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戈榕
刘燕
钟钰祺
汪永英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森林工程》
2020年第6期42-50,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572014CA20)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10225541)。
文摘
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针对其不同下垫面(即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对PM2.5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活舒适度。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宿舍区、活动区、林场、草坪区和家属区为下垫面测量PM2.5浓度,分析其在晴天、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晴天为例,家属区的PM2.5浓度比草坪高出约15%;而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阴天活动区的PM2.5浓度较多云天高将近60%。结果表明,人员流动频繁、活动较多的地区PM2.5浓度较高,植物覆盖的地方PM2.5浓度较低;阴天的颗粒物浓度较高,多云天和晴天的颗粒物浓度较低。故在阴天不宜外出活动,且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能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改善大气污染。
关键词
PM2.5浓度
校园
下垫面
天气变化
绿地类型
Keywords
PM2.5 concentration
campus
underlay surface
weather changes
green space type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常准
陈立新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阔叶红松林凋落物氮磷沉降耦合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激发效应及稳定性影响”(31770656)。
文摘
为探讨凋落物处理(去除和添加)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氮、磷的影响,2018年5月在2种林型的红松林中展开试验。试验以保持原状凋落物为对照,设置去除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2种处理,每种处理有3个重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凋落物处理对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红松人工林中,去除凋落物处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2)在阔叶红松林中,虽然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均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影响显著(P<0.05)。尽管去除凋落物处理对2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影响显著(P<0.05),但添加凋落物处理却对其影响不显著;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全氮和全磷影响不显著。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对红松人工林土壤C/N影响不显著;去除凋落物处理对阔叶红松林土壤C/N影响显著(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在2种林型中凋落物处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和总有机碳影响显著;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全氮、全磷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红松林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Keywords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litter removal and additio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soil nutrients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磷湿沉降对2种林型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常准
陈立新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56)。
文摘
以不施用氮磷为对照,设低施用量氮磷(施用氮5 g·m-2·a-1、磷5 g·m-2·a-1)、中施用量氮磷(施用氮15 g·m-2·a-1、磷10 g·m-2·a-1)、高施用量氮磷(施用氮30 g·m-2·a-1、磷20 g·m-2·a-1)3种处理,在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的24个试验单元内,进行模拟氮磷湿沉降施肥试验,分析氮磷湿沉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湿沉降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影响显著,对土壤全氮、全磷、轻组碳、颗粒有机碳影响不显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轻组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红松林
氮磷湿沉降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Keywords
Korean pine forest
Wet deposition of N and P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Soil nutrient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型和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兰航宇
段文标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赵戈榕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627,31270666)。
文摘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它们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林型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丘和坑微立地上,土壤砂粒含量均较高,其抗侵蚀能力均较弱,而对照却相反;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PA对照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TP林隙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郁闭林分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有机质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不显著正相关,而对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侵蚀能力随着林型和微立地类型而变化,TP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不显著高于PA,而PA对照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却显著高于TP的对照。由此可知,丘和坑微立地的形成会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壤黏粒含量减少,土壤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关键词
土壤
抗侵蚀能力
丘坑微立地
土壤性质
Keywords
soil
anti-erosion ability
pit and mound microsites
soi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分六号遥感数据在有林地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
12
5
作者
梁志国
隋傲
于颖
赵戈榕
谢秋
刘代超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9,共5页
基金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21-Y20A06-9001-17/18)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225489)。
文摘
精准农业观测卫星-高分六号卫星(GF6)增加了4个特殊波段,更加有效地反映了植被特有的光谱特性,为植被应用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了分析GF6数据在植被识别能力上的优越性,比较了GF6号新增波段(红边1、红边2、黄边、紫边波段)和高分数据传统波段对有林地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F6新增波段对有林地快速识别的精度达到97.67%,Kappa系数为0.95,比GF数据4波段对有林地的识别精度提高了3.35%,Kappa系数提高了0.08。CART自适应特征和阈值选择决策树算法比人工决策树分类算法对有林地识别精度有显著增加,精度由88.81%提高到97.67%,Kappa系数由0.78提高到0.95。GF6数据新增特殊波段结合CART自适应特征和阈值决策树算法对有林地具有快速优越的识别能力。
关键词
高分六号卫星
植被分类
决策树
决策树算法
Keywords
GF-6 satellite
New bands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CART Algorithm
分类号
S771.8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秋季校园不同下垫面PM2.5浓度的研究
赵戈榕
刘燕
钟钰祺
汪永英
《森林工程》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
李常准
陈立新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氮磷湿沉降对2种林型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
李常准
陈立新
段文标
李少然
李亦菲
于颖颖
朱佳慧
赵戈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林型和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兰航宇
段文标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赵戈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分六号遥感数据在有林地识别中的应用
梁志国
隋傲
于颖
赵戈榕
谢秋
刘代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