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龙井茶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俐泉 屠琳玥 +5 位作者 赵悦伶 谢亨通 徐安安 徐平 周继红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脂质积累、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效果。结果表明:西湖龙井茶汤能够抑制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的体质量上升和脂肪积累,有效改善代谢紊乱。进一步探究西湖龙井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稳态的保护作用时发现,西湖龙井茶汤处理抑制了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及其靶基因烯醇化酶-1(enolase-1, ENO1)和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的表达。此外,西湖龙井茶汤干预可以降低小鼠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比值,使norank_f_Muribaculaceae等益生菌富集,且高脂高果糖饮食+低浓度茶汤处理下毛螺菌科菌群富集,高脂高果糖饮食+高浓度茶汤处理使颤螺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龙井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来调节脂肪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饮茶能够改善肠道健康、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高脂高果糖饮食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O-MS评价芽叶型黄茶的香气类型及其关键香气组分的呈香贡献
2
作者 周虹余 王瑗媛 +4 位作者 李法鑫 聂枞宁 冯德建 赵悦伶 杜晓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5-1004,共20页
为全面探析芽叶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GC-O)技术,并辅以感官审评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芽叶型黄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芽叶型黄茶以清甜香为主,通过感... 为全面探析芽叶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GC-O)技术,并辅以感官审评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芽叶型黄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芽叶型黄茶以清甜香为主,通过感官审评细分为鲜嫩香、栗甜香及甜香3类。利用GC-MS共检测到119种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H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不同香型间的候选差异挥发物,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与GC-O分析明确了芽叶型黄茶的关键香气化合物。芽叶型黄茶有60种ROAV>1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鲜嫩香型以醛类为主导,栗甜香型醇类占据主导,甜香型中2-乙基-5-甲基吡嗪与2,3-二乙基-5-甲基吡嗪贡献显著。嗅闻结果显示,苯乙醇是黄茶清甜香属性的重要成分;鲜嫩香的关键呈香物质包括苯乙醇、茉莉酮、苯乙烯、芳樟醇、壬醛等;栗甜香则主要来源于庚醛、β-大马士酮、2-正戊基呋喃等成分;甜香以吡嗪类与醛类为主,呈现出独特的甜香与焦糖香气。研究揭示了芽叶型黄茶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并深入阐明了各香型间的香气差异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叶型黄茶 香气属性 GC-O 关键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悦伶 丁健 +3 位作者 何佳 孔德栋 徐平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634,共9页
通过设立空白组、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处理组,探究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结果发现,EGCG处理组的小鼠脾明显比对照组小,并且EGCG能够... 通过设立空白组、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处理组,探究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结果发现,EGCG处理组的小鼠脾明显比对照组小,并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肠道固有层细胞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及分泌(P<0.01),而对IL-10的表达与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EGCG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小鼠肠道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也显示肠道黏膜和上皮屏障损伤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EGCG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对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葡聚糖硫酸钠 炎症性肠病 肠道固有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悦伶 王冬梅 沈程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339-342,共4页
根据2002-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相关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盟国家GDP水平和汇率变化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影响显著,欧盟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汇率的下降有利于我国茶叶对其出口。尽管近... 根据2002-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相关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盟国家GDP水平和汇率变化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影响显著,欧盟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汇率的下降有利于我国茶叶对其出口。尽管近年来欧盟最大农残标准日益严格,但我国茶叶出口仍保持低速稳定增长。面对挑战,我国茶企与政府应重视环保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出口茶叶品质,确保市场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出口 欧盟 最大残留量(MRL)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肿瘤免疫逃逸的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德栋 赵悦伶 +1 位作者 王岳飞 徐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等的调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茶多酚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较低,造成茶多酚直...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等的调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茶多酚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较低,造成茶多酚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很难在生物体内实现,以至于茶多酚抗肿瘤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肿瘤免疫学认为,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以髓系抑制性细胞为代表的负向调节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则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来阻滞肿瘤免疫逃逸,这为茶多酚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茶多酚抗肿瘤研究现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茶多酚对免疫逃逸作用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茶多酚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免疫逃逸 髓系抑制性细胞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安恺 姚立筠 +3 位作者 赵悦伶 刘畅 王岳飞 徐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黑茶。本文以茯砖茶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茯砖茶水提物(FWE)、经95%乙醇沉后得到的醇溶物(FES)和醇沉物(FEP),并探究了3种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3种茯砖茶提取物都能够减轻...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黑茶。本文以茯砖茶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茯砖茶水提物(FWE)、经95%乙醇沉后得到的醇溶物(FES)和醇沉物(FEP),并探究了3种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3种茯砖茶提取物都能够减轻炎症性肠病的肠道结构损伤,其中FWE组效果最好;同时茯砖茶提取物可以显著提升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且作用效果均为FWE组>FES组>FEP组;在蛋白水平上,FWE组小鼠肠道组织的NF-κB p65蛋白水平有所降低;IκBα的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中有所增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也有所增加。综上所述,茯砖茶提取物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发挥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群体品种与无性系良种鲜叶固样的抑菌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璐露 赵悦伶 沈程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茶树群体品种与无性系良种鲜叶的冷冻干燥固定样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黑曲霉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和二倍稀释法研究比较茶树群体品种和无性系良种鲜叶固定样的水提取物...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茶树群体品种与无性系良种鲜叶的冷冻干燥固定样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黑曲霉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和二倍稀释法研究比较茶树群体品种和无性系良种鲜叶固定样的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茶树群体品种与无性系良种抑菌圈大小相似,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相同,对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0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的MIC均为5 mg/m L。茶树群体品种和无性系良种鲜叶的水提取物对黑曲霉无反应。结论茶树群体品种和无性系良种鲜叶的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但抑菌性无明显区别,对黑曲霉无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杯 最小抑菌浓度 茶树群体品种 茶树无性系良种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