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法在定量指标诊断试验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及SAS实现
1
作者 李梦雅 李笑丛 +3 位作者 赵延延 王闯世 王杨 李卫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21,共8页
目的 探讨回归分析方法在定量指标诊断试验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及SAS实现。方法 对最小二乘回归估计、Deming回归估计、Passing-Bablok回归估计三种回归分析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及步骤进行介绍,编写SAS宏程序,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结果呈... 目的 探讨回归分析方法在定量指标诊断试验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及SAS实现。方法 对最小二乘回归估计、Deming回归估计、Passing-Bablok回归估计三种回归分析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及步骤进行介绍,编写SAS宏程序,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结果呈现。结果 定量指标诊断试验一致性分析可根据指标特点选用不同回归分析方法,并通过相应的SAS程序实现分析结果的输出,为定量指标诊断试验统计分析提供实用工具,提高效率。结论 根据数据分布特征采用合适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指标的一致性评价,SAS宏程序为该方法提供了便利,可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一致性评价 最小二乘回归 Deming回归 Passing-Bablok回归 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要点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秀花 李卫 +9 位作者 夏结来 贺佳 王杨 罗艳侠 徐涛 阎小妍 陶丽新 赵延延 尚美霞 刘之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0,共7页
围绕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介绍其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设计要点,主要涉及临床试验设计类型确定、对照设置、比较类型选择、主要结局指标确定、样本量估计方法、随机化策略、盲法实施、缺失值处理及敏感性分析等内容。本共识旨在为从... 围绕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介绍其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设计要点,主要涉及临床试验设计类型确定、对照设置、比较类型选择、主要结局指标确定、样本量估计方法、随机化策略、盲法实施、缺失值处理及敏感性分析等内容。本共识旨在为从事该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相关人员提供统计学设计参考,以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及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统计学设计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影响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广玉 王朵儿 +14 位作者 杨进刚 鲁晔 陶水英 程晓曙 叶君明 贺春晖 吴超 许海燕 乔树宾 赵延延 王杨 李卫 高晓津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纳入全国108家医院7 d内发病且明确报告... 目的:比较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纳入全国108家医院7 d内发病且明确报告院前使用或不使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13064例STEMI患者(已排除共用两类药物患者),其中5280例患者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使用两类药物对患者症状缓解及IRA的TIMI血流分级水平的影响,其中症状缓解包括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和部分缓解(不同程度缓解)。结果:13064例患者中,2892例(22.1%)院前应用了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其中1149例(8.8%)使用了硝酸甘油,1743例(13.3%)使用了中成药,10172例院前未用药。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比例(57.4%vs.60.8%vs.50.3%,P<0.0010),与使用院前急救系统的比例(11.8%vs.12.2%vs.9.5%,P=0.0004)均高于未用药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部分缓解比例高于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3.8%vs.25.1%,P<0.001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硝酸甘油较使用中成药完全和部分缓解的可能性较高(OR=1.331,95%CI:1.129~1.569,P=0.0007)。使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患者与未用药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相似。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使用中成药或硝酸甘油及未用药患者IRA的TIMI血流达到2~3级的比例分别为21.6%、15.8%和19.3%(P=0.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未用药患者相比,使用中成药患者的TIMI血流达到2~3级水平无明显优势(OR=0.856,95%CI:0.705~1.040,P=0.1171),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TIMI血流达到2~3级水平可能性降低(OR=0.666,95%CI:0.495~0.895,P=0.0071)。结论:中国约有22.1%的STEMI患者院前单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含服硝酸甘油对症状改善作用优于中成药,与未用药患者相比,应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的TIMI血流未见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 中成药 症状改善 TIMI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和二级预防用药分析 被引量:63
4
作者 杨进刚 许海燕 +7 位作者 高晓津 李卫 王杨 李为民 王书清 赵延延 冷文修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及县级三个级别医院针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共登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及县级三个级别医院针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共登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收治的18967例在发病7天内的STEMI患者,其中223例患者因住院结局等关键数据缺失而被排除,分析省、市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收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和二级预防用药[包括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结果:在分析的18744例STEMI患者中,9885例(52.7%)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其中8038例(42.9%)接受了急诊PCI,1847例(9.9%)接受了溶栓治疗。省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明显高于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分别为4041例(61.8%)、4728例(49.1%)和1116例(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个级别医院的再灌注治疗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别,省级医院:急诊PCI 3840例(58.7%),溶栓201例(3.1%);市级医院:急诊PCI 3753例(39.0%),溶栓975例(10.1%);县级医院:急诊PCI 445例(17.2%),溶栓671例(26.0%)。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12502例患者中有8856例(70.8%)接受再灌注治疗,其中急诊PCI 7089例(56.7%),溶栓1746例(14.1%),省级医院3537例(80.0%),市级医院4274例(67.5%),县级医院1045例(59.8%),三个级别的医院依然差别明显(P<0.001)。在住院期间有16575例(90.9%)使用他汀、17963例(96.8%)使用阿司匹林,17922例(96.5%)例应用P2Y12抑制剂,12657例(68.2%)使用β受体阻滞剂,10541例(56.8%)使用ACEI/ARB。三个级别医院在应用上述几种二级预防用药比例相似。结论:CAMI研究中,在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中,有70.8%接受再灌注治疗。县级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较低。三个级别医院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相似,但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使用比例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赵延延 杨进刚 +8 位作者 许浩博 高晓津 李思冬 许海燕 白银晓 范肖雪 王杨 李卫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纳入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80家收治STEMI患者≥50例的且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纳入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80家收治STEMI患者≥50例的且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医院,结合中国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和美国心肌梗死质量标准计算综合质量评分(OBCS)。通过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探讨OBCS与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80家医院共连续收治29 581例STEMI患者,其中1 875例(6.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中位OBCS为74.0%(39.5%~85.7%)。较低OBCS(<71.1%)医院(n=26,7 556例患者)、中等OBCS(71.1%~76.5%)医院(n=27,12 751例患者)和较高OBCS(>76.5%)医院(n=27,9 274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2%(95%CI:6.6%~7.8%)、6.6%(95%CI:6.1%~7.0%)和5.4%(95%CI:4.9%~5.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较高OBCS医院相比,较低OBCS医院(OR=1.30,95%CI:1.11~1.52,P=0.0014)和中等OBCS医院(OR=1.11,95%CI:1.03~1.20,P=0.0086)的住院死亡率较高。结论:STEMI患者救治医院的较高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综合质量评分 院内死亡率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就诊时间差异和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振燕 杨进刚 +8 位作者 赵延延 王杨 许海燕 高晓津 钱杰 乔树宾 吴永健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4-559,共6页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来院时间段的就诊情况,探讨延迟就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来院时间段的就诊情况,探讨延迟就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8536例,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天内;按发病到来院时间分为<3 h、3~6 h、6~12 h、12~24 h、≥24 h 5个时间段,比较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以≥12 h为标准,划分为延迟就诊和及时就诊,分析延迟就诊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536例STEM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97±12.46)岁,男性患者占76.4%(14159/18536)。来院就诊时间<3 h、3~6 h、6~12 h、12~24 h、≥24 h 5个不同时间段的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比例为24.2%、26.7%、16.6%、10.3%、22.2%。延迟就诊患者占32.6%(6034/18536)。随着来院就诊时间的延长,年龄有增大趋势,无医疗保险、独自居住和文化水平低、killip心功能分级≥2级、保守治疗、死亡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男性患者、农村居住、早发冠心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使用急救医疗服务比例有下降趋势(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OR=1.007,95%CI:1.003~1.012,P=0.001),无医疗保险自费就诊(OR=1.328,95%CI:1.110~1.589,P=0.002)、文化水平低(小学/文盲)(OR=1.250,95%CI:1.132~1.381,P<0.001)、目前吸烟(OR=1.223,95%CI:1.032~1.449,P=0.020)是患者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级别医院的不同来院就诊时间段,就诊情况存在差异。中国延迟就诊比例高。患者年龄大,无医疗保险、文化水平低、目前吸烟是患者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急救医疗服务 症状发作到就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培源 范肖雪 +7 位作者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吴元 王杨 赵延延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3-957,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55)和未出血组(n=1 513),同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相关因素。结果:1 568例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为86%,出血发生率为3.5%,其中脑出血发生率为0.6%,消化道出血为1.9%。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溶栓成功率高,趋近统计学差异(94.1%vs 85.7%,P=0.0589),死亡率明显较高(20.0%vs 7.1%,P=0.001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OR=2.45,95%CI:1.10~5.46,P=0.0290),和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OR=3.41,95%CI:1.48~7.86,P=0.0040)是院内溶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国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与使用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出血 预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SYNTAX评分在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国峰 丰雷 +9 位作者 赵延延 张冬 徐晗 伏蕊 朱成刚 宋卫华 杨跃进 徐波 窦克非 尹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也可作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量化工具。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大样本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rS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度共10 724例PCI患者...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也可作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量化工具。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大样本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rS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度共10 724例PCI患者,排除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及本次支架置入术为杂交手术的患者381例,最终纳入10 343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计算基线SYNTAX评分(b SS)和rSS。rSS=0定义为完全血运重建,rSS≥1定义为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随访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共有5 050例(48.8%)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rSS=0)。5 29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rSS≥1)的患者中,1≤rSS≤4的患者有1 908例(18.4%),4<rSS≤9的患者有1 777例(17.2%),rSS>9的患者有1 608例(15.5%)。rSS评分越高的患者合并的临床情况越多,冠状动脉病变越复杂。与完全血运重建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并且随着rSS评分增高,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亦增高。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rSS是所有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尤其是rSS>9的患者,30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rSS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中国的PCI患者,rSS是一个很好的量化血运重建程度以及评估预后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YNTAX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天杰 董军乐 +11 位作者 闫森 肖嫣 赵延延 陈舸 钱海燕 袁建松 宋雷 乔树宾 杨伟宪 杨进刚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14176例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目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14176例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AMI合并CTO病变组(n=1235)和AMI不合并CTO病变组(n=12941)。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主要研究终点为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包括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等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合并CTO病变的AMI患者占8.7%(1235/14176)。随访2年,AMI合并CTO病变组的患者全因死亡率(9.9%vs.5.4%)和心原性死亡率(5.0%vs.2.6%)明显高于AMI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TO病变增加AMI患者死亡(HR=1.44,95%CI:1.02~2.03,P=0.04)和再次血运重建(HR=2.14,95%CI:1.55~2.96,P<0.01)风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1.07,95%CI:1.05~1.09)和就诊时存在心力衰竭(HR=2.05,95%CI:1.36~3.09)与患者2年死亡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均<0.01),而CTO病变不是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3,95%CI:0.93~1.90,P=0.11)。结论:合并CTO病变的AMI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合并CTO病变的患者。高龄和就诊时存在心力衰竭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TO病变并不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慢性闭塞病变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院内结局事件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超 张晓玉 +11 位作者 于梅 高晓津 杨进刚 许海燕 吴元 宋雷 乔树宾 胡奉环 李卫 赵延延 金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比较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使用尿激酶、阿替普酶(rt-PA)、瑞替普酶(r-PA)的溶栓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纳入STEMI患者18381例,仅1743例(... 目的:比较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使用尿激酶、阿替普酶(rt-PA)、瑞替普酶(r-PA)的溶栓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纳入STEMI患者18381例,仅1743例(9.5%)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本研究纳入其中1691例分别接受尿激酶、rt-PA、r-PA治疗的患者并依此分为尿激酶组、rt-PA组和r-PA组,比较其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判断溶栓成功及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中,662例(39.1%)接受尿激酶治疗,276例(16.3%)接受rt-PA治疗,753例(44.5%)接受r-PA治疗。尿激酶组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低于rt-PA组、r-PA组(69.2%vs.83.0%vs.85.3%,P<0.001),但其出血事件发生率最低(0.9%vs.2.9%vs.6.4%,P<0.001)。三组患者在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致死性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判断溶栓成功方面,rt-PA(OR=2.05,95%CI:1.42~2.95,P<0.001)、r-PA(OR=2.38,95%CI:1.82~3.12,P<0.001)效果优于使用尿激酶;院内出血事件方面,rt-PA(OR=3.38,95%CI:1.08~10.55,P=0.036)、r-PA(OR=8.77,95%CI:3.56~21.60,P<0.001)较尿激酶出血风险更高。结论:与尿激酶相比,rt-PA、r-PA有更高的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但院内出血事件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 尿激酶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球囊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考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潞 韩国亮 +5 位作者 丁丽娟 李思冬 刘小云 赵延延 李卫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4-500,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方法为上市前药物洗脱球囊(DEB)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支病变相关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依据。方法:目前仅有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轻舟®(Bingo®)DEB导管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方法为上市前药物洗脱球囊(DEB)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支病变相关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依据。方法:目前仅有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轻舟®(Bingo®)DEB导管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分支病变治疗,故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非劣效性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9个月随访时基于造影获得的分支血管靶病变节段内直径狭窄百分比(DS%)。根据产品和适应证等设定关键词检索组合,对同品种产品开展文献检索和筛选,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已上市同类产品结果,为上市前DEB导管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量计算提供效应值、非劣效界值等依据。结果:共计筛选106篇文献,最终符合入排标准共计10篇文献(含9项研究),其中报告术后9个月DS%的5项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和Meta分析合并同品种产品研究的结果,假设两组DEB导管能够达到同样的DS%水平,即Meta合并效应值点估计27.74%,并基于所有单项研究报道结果保守估计标准差设置为±18.00%,结合4项DEB导管与普通球囊相比较的术后DS%均差Meta结果为-9.61%(95%CI:-15.29%~-3.93%),再结合临床考虑设定非劣效界值在7.00%,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最终每组需入选140例,两组共计280例。结论:以DEB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支病变为例,采用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方法可为临床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提供更为稳妥的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导管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样本量计算 文献检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华炜 郑哲 +5 位作者 赵延延 王杨 徐波 许亮 李卫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3-736,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 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 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14.4%)患者为MT组,4 170例(85.6%)患者接受了REV为REV组。经倾向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方法调整使其基线均衡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全因死亡率以及再血管化率。结果:在4 875例患者中,3 962例(81.2%)为单纯三支(右冠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913例(18.8%)患者为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7,95%可信区间(CI):0.3-1.4;P=0.30]。随访中位数为1年,MT组经校正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REV组[风险比(HR)=8.3,95%CI:6.7-11.1;P〈0.001],再血管化率也显著高于REV组(HR=1.4,95%CI:1.1-1.6;P〈0.001)。无论是否合并左主干病变,与REV相比,MT组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较高(合并左主干:HR=10.4,95%CI:7.1-15.4,P〈0.001;单纯三支:HR=7.1,95%CI:5.3-10.0;P〈0.001)。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经REV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随访研究 再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S宏程序在自动获得多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整体谷峰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耀华 唐欣然 +2 位作者 王杨 赵延延 李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为避免手动处理多于常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所造成的错误,采用SAS宏程序自动获得动态血压数据整体谷峰比。方法:使用SAS软件中相关语句自动生成处理多于常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宏程序。结果:将原始数据输入SAS程序中,运行宏可以获得... 目的:为避免手动处理多于常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所造成的错误,采用SAS宏程序自动获得动态血压数据整体谷峰比。方法:使用SAS软件中相关语句自动生成处理多于常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宏程序。结果:将原始数据输入SAS程序中,运行宏可以获得服药后24h内每小时的整体水平血压差值,并且最终得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整体降压谷峰比。结论:利用宏程序可以处理超出药后24h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并最终生成临床医师所需要的谷峰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谷峰比 SAS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设计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延延 许毓君 +1 位作者 王杨 李卫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概念、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以某外周血管支架临床试验为例介绍其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两阶段设计能使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满足随机化和前瞻性的原则。我们以某外周血管支... 目的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概念、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以某外周血管支架临床试验为例介绍其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两阶段设计能使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满足随机化和前瞻性的原则。我们以某外周血管支架的非劣效试验为例,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流程和细节。结果两阶段设计解决了非随机临床试验由于非随机所带来的可能的研究偏倚及倾向性评分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主观不确定性,实现了对随机临床试验的模拟,从而保障了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客观性和前瞻性。结论两阶段设计能够增加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整合高质量的外部数据,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最终得到可靠的结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设计 倾向性评分 医疗器械 非随机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刘帅 赵延延 +4 位作者 伏蕊 丰雷 朱成刚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01至2013-12在阜外医院择期PCI患者8 271例,根据术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分组,以血小板计数150...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01至2013-12在阜外医院择期PCI患者8 271例,根据术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分组,以血小板计数150×10~9/L为界将患者分为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计数≥150×10~9/L,n=7 617)及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计数<150×10~9/L,n=65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平均随访30个月的远期预后情况,并分析血小板减少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8 271例患者中,PCI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共654例(7.91%),其中轻度血小板减少(100×10~9/L~150×10~9/L)共634例(7.67%),中、重度血小板减少(<100×10~9/L)20例(0.24%)。平均随访30个月,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组的全因死亡率(2.3%vs 1.0%P=0.0086)及心原性死亡率(1.2%vs 0.5%P=0.0261)均明显增加。其中,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心原性死亡率增加约13倍(HR=13.578,95%CI:1.812~101.75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增加约7倍(HR=7.765,95%CI:1.064~56.679)、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约11倍(HR=11.309,95%CI:2.749~46.530)。结论:择期PCI患者术后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旻 赵延延 +13 位作者 田少芳 高晓津 杨进刚 苏淑红 许海燕 吴元 乔树宾 胡奉环 宋雷 王杨 李卫 金辰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评估其发病前的ASCVD危险分层情况,并调查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结果:在309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950例(38.6%)患者为ASCVD低危人群,5360例(17.3%)患者为ASCVD中危人群,ASCVD高危、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7990例)和18.3%(5652例)。仅5.7%的高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2.4%;极高危患者中仅16.4%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结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为ASCVD低中危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初始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村榕 刘炜达 +7 位作者 杨进刚 许海燕 高晓津 赵延延 王杨 李卫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5,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初始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的情况,评估不同强度他汀治疗与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14713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 目的:了解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初始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的情况,评估不同强度他汀治疗与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14713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初始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观察高强度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40~80 mg或瑞舒伐他汀20 mg)和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其他他汀类药物和剂量)的应用情况,并据此分为高强度组和中等强度组。根据治疗策略不同(175例患者治疗方式数据缺失),将患者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亚组(n=6202)、溶栓亚组(n=1435)、保守治疗亚组(n=6901)三个亚组进行分析。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共2394例(16.3%)患者初始应用高强度他汀治疗(高强度组),其余12319例(83.7%)患者初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中等强度组)。24个月时,高强度组264例(11.0%)患者发生MACCE,中等强度组有1783例(14.5%)发生MACCE(P<0.01)。仅在保守治疗亚组中,高强度组24个月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中等强度组15.4%vs.19.4%,P=0.0084),而在急诊PCI亚组(7.8%vs.8.7%)和溶栓亚组(13.2%vs.13.3%)中,两个他汀治疗组间的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初始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并非STEMI患者24个月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37,95%CI:0.885~1.215,P=0.6513)。两种初始他汀用药策略与急诊PCI亚组、溶栓亚组、保守治疗亚组三个亚组患者远期预后均无关。结论:中国真实世界中STEMI患者住院后主要启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他汀的初始用药强度与STEMI患者24个月MACCE的发生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他汀类药物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定量指标纵向数据中不同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延延 李思冬 +1 位作者 王杨 李卫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6,51,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一般线性模型、广义估计方程及混合效应模型在医疗器械试验定量指标纵向数据中的估计效果,探讨合适分析方法并提供参考。方法以非劣效支架试验为例并结合应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方法,模拟不同样本量、不同数据相关程度及不... 目的通过比较一般线性模型、广义估计方程及混合效应模型在医疗器械试验定量指标纵向数据中的估计效果,探讨合适分析方法并提供参考。方法以非劣效支架试验为例并结合应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方法,模拟不同样本量、不同数据相关程度及不同相关数据比例下的纵向数据,比较不同模型应用的准确性。结果在不同数据相关程度及相关数据比例下,不同模型所得能获得阳性结果的概率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一般线性模型所得假阳性错误率随着相关数据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且大于0.05;而广义估计方程和混合效应模型所得假阳性错误率稳定在0.05附近。结论对于相同定量指标纵向数据,建议结合实际数据特点,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或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确保准确地估计组间真实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一般线性模型 广义估计方程 混合效应模型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使用方差分析
19
作者 赵延延 王杨 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9-630,共2页
对于两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是大家熟悉的方法,但如果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三组或以上),t检验不再适用。在有多个处理组别,且对定量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时(例如:比较三组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则应采用方差分析的方... 对于两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是大家熟悉的方法,但如果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三组或以上),t检验不再适用。在有多个处理组别,且对定量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时(例如:比较三组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则应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同时,方差分析有相对严格的适用条件,以及更为细化的分类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的分析目的。为帮助读者能正确使用方差分析,本文将针对具体问题逐一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拥有状况与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及超重或肥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荣 袁丽凤 +5 位作者 杨进刚 王杨 伯坚 赵延延 刘力生 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自行车拥有状况与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及超重或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的中国队列的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描述,并分别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有、无自行车者间体力活... 目的:了解我国自行车拥有状况与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及超重或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的中国队列的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描述,并分别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有、无自行车者间体力活动、静坐时间以及超重或肥胖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42 67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23±9.72)岁,男性占40.9%,有27 744人拥有自行车,占65.0%。该人群的总体力活动、工作、交通、家庭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MET-分钟/周)分别为2513.00(1114.00,5271.00)、444.00(0.00,735.00)、420.00(0.00,990.00)、600.00(180.00,1260.00)、198.00(0.00,693.00)。静坐时间为(1397.03±832.13)分钟/周,腰围为(81.03±10.53)cm。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拥有自行车者的交通相关体力活动大于无自行车者,但总体力活动、工作、家庭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较无自行车者少。有自行车者的静坐时间高于无自行车者,但腰围和发生肥胖的风险更低。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在有、无自行车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拥有自行车者的交通相关体力活动较无自行车者多,发生肥胖的风险较无自行车者更小,同时总体力活动、家务相关和娱乐相关的体力活动可能减少,静坐时间也高于无自行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强体力活动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