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半干旱地区4种牧草的适应性及坪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年武 郭连云 +1 位作者 侯万红 张梅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256-12258,共3页
[目的]通过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cv.)、星星草(Puccinella tenuiflora)和野生早熟禾(wild Poa pratensis)4种小草籽的引进繁育,观察小草籽品种的适应性和坪用性,筛选出抗逆性强、管理粗放、适应城市... [目的]通过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cv.)、星星草(Puccinella tenuiflora)和野生早熟禾(wild Poa pratensis)4种小草籽的引进繁育,观察小草籽品种的适应性和坪用性,筛选出抗逆性强、管理粗放、适应城市绿化栽植的人工草坪地植被品种,为品种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方法]2009年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高寒半干旱地区种植牧草田,2010年观察牧草各品种的越冬性能、生长习性、适用性和坪用性。[结果]4种牧草品种越冬率均在95.0%以上,表现出耐寒、越冬性极强的特点。中华羊茅生育期最长,其次是冷地早熟禾,野生早熟禾和星星草生育期最短。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中华羊茅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而对其他3种牧草的影响较小。4种牧草品种的实际草籽产量顺序依次为中华羊茅>野生早熟禾>冷地早熟禾>星星草。中华羊茅产草量和地上生物产量比星星草、冷地早熟禾和野生早熟禾高。种子产量中,中华羊茅最大,其次是星星草,冷地早熟禾和野生早熟禾种子产量相同,最小。[结论]中华羊茅、星星草、冷地早熟禾和野生早熟禾均适用于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牧草繁育 木格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盆地界限温度初终日和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恒和 郭连云 +2 位作者 赵年武 苏芬 周秉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1,共5页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海南州气象台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以5d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求...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海南州气象台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以5d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求算界限温度初终日、初终日期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共和盆地各级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后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大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极显著相关;若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3~6d,终日推迟3~4d,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6~10d,活动积温增加165~190℃,有效积温增加164~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初终日 活动积温 年平均气温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干旱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综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连云 张旭萍 赵年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6-328,331,共4页
通过在共和县沙珠玉乡实施的荒漠化综合治理试验,探讨了在高寒干旱荒漠地区采用深栽造林和不同沙障类型的不同沙障形式的荒漠治理技术,同时采用了保水剂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造林树苗的成活率高达91.7%,比常规的植苗造林的成活... 通过在共和县沙珠玉乡实施的荒漠化综合治理试验,探讨了在高寒干旱荒漠地区采用深栽造林和不同沙障类型的不同沙障形式的荒漠治理技术,同时采用了保水剂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造林树苗的成活率高达91.7%,比常规的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提高29.2%,而沙障类型中格状式沙障形式比行列式沙障形式苗木的成活率提高30%~56%,并且粘土格状式1.5 m×2 m的沙障第二年不同生境的造林地植被盖度达到65%~70%,得出格状式黏土沙障和深栽造林是荒漠区植被恢复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干旱 荒漠化 防沙治沙 植被恢复 机械沙障 生物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高寒草地针茅牧草黄枯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连云 赵年武 谢卫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57,共5页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西北针茅牧草(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兴海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西北针茅...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西北针茅牧草(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兴海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12年来表现为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年提前1.4 d;牧草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0℃的终日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9月中旬平均温度的显著升高牧草黄枯期提前;兴海9月上中旬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日照时数的增加使牧草提前黄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温度对西北针茅牧草黄枯影响最大,温度每上升1℃,黄枯期分别提前5.0 d和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地 西北针茅 牧草黄枯期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4年青海省共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万满 赵年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59-4262,共4页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共和县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雷暴日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共和县年雷暴日数以2.9...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共和县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雷暴日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共和县年雷暴日数以2.98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冬季不发生雷暴天气,春、夏、秋各季的雷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分别为0.79、1.53、0.58 d/10a,其中,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近54年雷暴初日呈显著的推后趋势,每10年推后3.6 d;雷暴终日则呈显著的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0 d。雷暴期则以5.6 d/10a的速度显著缩短。年、春、夏、秋雷暴日数分别在1966、1995、1965和196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该研究对不断提高共和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预报水平,防止和减少因雷暴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县 雷暴 线性倾向估计 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 气候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金忠 赵年武 +2 位作者 赵恒和 郭连云 段永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0-264,共5页
利用青海省贵德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近50a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实际的蒸散量计算得到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近50a来贵德... 利用青海省贵德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近50a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实际的蒸散量计算得到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近50a来贵德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2)目前贵德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现实生产力产量只有理论生产潜力的42.7%,气候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为57.3%,气候生产潜力可开发速度为14.6%。冬小麦生产潜力的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较高,但当前气候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增产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候生产潜力 贵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